網際網路巨頭染指數字資產

互联网巨头染指数字资产

日前,騰訊申請波幣、波洞星等商標一事亦引起外界關注。

有消息稱,騰訊或將效仿百度度宇宙、網易星球等推出類似的區塊鏈平臺,同時發行代幣波幣。對此,騰訊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註冊商標與發幣無關,騰訊區塊鏈不發行ICO(首次幣發行)。

“未來很多token(代幣)並不都是用來炒作,而是與固定的現實資產掛鉤。通過鏈上的智能合約交易,降低實物資產的交易。”原快的創始人、泛城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偉星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可以將數字資產的價值錨定到勞動者和用戶,激勵其更好地勞動和創造。在採訪中,這一觀點得到了多位公鏈(指任何人都可讀取、發送交易且能獲得有效確認的共識區塊鏈。)從業者的認可。在投機炒作之外,公鏈從業者更加看好數字資產與現實資產相融合的產業形態。

互联网巨头染指数字资产

區塊鏈懵懂期

作為數字資產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形態,代幣即數字貨幣,在區塊鏈行業內也叫作token。

與大多數公鏈初創公司不同,現階段互聯網巨頭所發token,均沒有上交易所。以迅雷鏈為例,迅雷方面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區塊鏈的發展剛剛進入3.0時代,還在應用落地的早期,主要的挑戰是如何讓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實際中去,真正賦能實體經濟,不因行業亂象而錯失發展機遇。

除迅雷之外,多家互聯網公司也與此類數字資產沾染關係。6月8日,百度推出的區塊鏈原生應用“度宇宙”官網正式上線。其自稱不僅僅是一款小遊戲,未來將會把娛樂和文化兩大類要素融於一體。“目前我們正在撰寫白皮書,更詳細的產品說明會在未來發布的白皮書中體現。”百度方面說。

而騰訊一位員工透露,如果token不上交易所,與積分沒有本質區別。“一個大公司的小部門,每年都要給自己找點活兒,區塊鏈火了做一做,成不成其實也無所謂。現在任何APP的用戶增長都很緩慢,用區塊鏈吸引人還是很好使,拉了多少用戶,年終KPI可以寫上一筆。”該員工說。

陳偉星則表示:“現在大家對區塊鏈普遍處於懵懂期,並不明白要用區塊鏈做什麼。真正要提供實際價值,中間需要有監管措施,需要用估值模型來引導。”

受監管層面的因素,無論初創公司還是巨頭,數字資產未來的最終形態仍不明確。陽光七星投資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吳徵認為,區塊鏈不能脫離token作為價值計算單位。但是,token的發行本身一定要受到監管,且必須基於真實資產和實體資產。

“無論是股市還是幣市,都應當受到嚴格監管。美國在摸索將代幣(token)發行當作證券發行進行監管。未來我們是否也會走這樣一條監管路線,不是沒有可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曉蕾稱。

“可以明確的是,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家將數字資產列為新的資產類別,其市值管理、資產規模管理、交易量管理比傳統市場某些領域要高很多。我們無法忽視,數字資產在全球的在線交易量已經很大,正在逐漸改變整個金融領域的生態。”微軟(中國)有限公司CTO黎江表示。

監管風險

據悉,區塊鏈從技術層面可劃分為聯盟鏈和公有鏈,而公有鏈項目常使用token激勵用戶。而在業界,數字資產的使用一直備受爭議。

在過去的一年裡,數字貨幣經歷了一場大牛市,其中比特幣的價格在2017年1月5日時的價格為8580美元,到2017年10月,達到35500美元。財富暴增的同時,是區塊鏈節點匿名性等特徵帶來的洗錢、市場價格操縱等風險。為此,在去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聯合叫停ICO,而後狂熱稍退。

“公鏈項目需要有激勵機制,需要用token激勵大家參與。沒有激勵的公鏈難以想象。”劉曉蕾向本報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黎江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亦表示:“區塊鏈比互聯網的維度多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維度是增加了激勵機制,激勵機制體現在幣(token)上,所以如果幣鏈分開就沒有意義,無幣區塊鏈缺少很多維度和可能性。”

然而目前區塊鏈仍處於發展早期階段,行業亂象叢生,不少專家表示為此擔憂。中鈔區塊鏈研究院院長張一鋒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基於區塊鏈的經濟激勵模型,實踐中的很多項目沒法跳出龐氏騙局,甚至有些項目,其本質除了以區塊鏈創新之名行規避金融監管之實,沒太多實質性的價值。

“但我覺得沒有必要把幣鏈分開看。以股市為例,交易股票本身就定義為炒股,為股市帶來流動性,不需要被避免,我們需要避免的是操縱市場。”劉曉蕾表達了不同看法,她認為,客觀來看,炒幣行為無法避免,需要避免的是操縱市場。

據瞭解,目前公有鏈項目初創公司佔行業內大多數,而其大部分會發行token,這類數字資產或與現實資產掛鉤,或是空氣幣。與互聯網巨頭不同的是,這類公司大都會將token上交易所流通,以激勵用戶使用其區塊鏈產品。

但因為行業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公有鏈項目方將token上交易所後,更多關注的是價格,而不是項目本身,隨之會引發空氣幣、割韭菜等行為。陳偉星對此表示,如此發展下去,中國政府嚴厲的監管措施一定會來臨,唯一的策略就是行業內的人自律,達成共識,自覺幫政府屏蔽風險。

須錨定現實產業

在投機、炒作及激勵屬性之外,數字資產是否具有實在價值,在業內褒貶不一。

劉曉蕾表示:“實體經濟發展區塊鏈+,有很多聯盟鏈的應用場景,並不需要使用token。這些應用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經濟發展。”

但目前大多數公鏈項目方都會以發代幣的方式激勵用戶。以陳偉星發起的VV Share為例。“在VV Share平臺,我們要讓司機認可他是平臺的創造者,他要有一份代表平臺價值的Coin,這個代幣是要讓司機相信這個平臺的價值真的屬於他。”

陳偉星解釋道,在傳統的經濟模型中,金融中介賺取了80%的利潤,而金融系統裡的勞動者收入卻很少。因為這些中介掌握了人跟人之間的信用,大家願意相信它。而依賴區塊鏈技術加密算法的信任,來實現金融機構所發揮的作用,降低信任中介成本,重新分配利潤,讓勞動生產者獲得80%的勞動價值。

此前,吳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曾表示,數字資產必須要與真實資產和實體資產相融合。“換句話說,到目前為止,市場的所有幣(token)幾乎都是沒有在產業場景上有存在意義的。也就是幣圈的各種幣(token),它們很容易成為一個投機的工具,不能夠完成它們在場景應用中的意義,因為它們沒有實現與實體的融合。”

談到區塊鏈技術對代幣的支撐價值時,陳偉星表示,其平臺本身不需要收入,價值全都歸屬到token,如果沒有區塊鏈技術,便沒有真正用算法將價值錨定到平臺,token可以造假,不能透明化,司機就不會認可平臺屬於自己。但如果用區塊鏈技術把賬目都公開,司機、用戶都可以來檢查。

工信部電子標準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則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還不夠成熟。

“現在大家連區塊鏈技術還沒弄明白,還在研究技術底層鏈、共識機制、TPS問題的解決。區塊鏈還需要時間的打磨。”

但在陳偉星看來,區塊鏈技術本身不復雜,就是分佈式賬本技術,可以記賬,問題在於如何讓技術真正落地。“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技術已經在那裡了,但是不知道需求,就沒有辦法把技術搭建起來,搭成能用的東西。你不知道往哪個方向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