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歷經五個朝代,數次戰火,要看它還要等兩年

我國的十大名畫在宋徽宗時期就有兩幅,其中一幅就是人盡皆知的《

清明上河圖》。我們知道,宋徽宗是個不務正業的皇帝,他在位時成立了專門的宮廷書畫院,畫得好的人就能當官。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千里江山圖》的作者王希孟和《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歷經五個朝代,數次戰火,要看它還要等兩年

張擇端完成這部傑作之後,把它進獻給宋徽宗,宋徽宗非常喜愛這部作品,親自用它的獨創瘦金體書法題上“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雙龍小印,不過不知被誰割掉了,導致現在我們看不到宋徽宗的題跋。

《清明上河圖》歷經五個朝代,數次戰火,要看它還要等兩年

瘦金體

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宋徽宗宋欽宗和后妃宗室,財物珍寶全部被掠奪。《清明上河圖》不知去向。

直到六十年後,幾個金人的題跋才讓我們瞭解到了《清明上河圖》的消息,也讓我們知道了作者張擇端的生平事蹟。元朝建立後,此圖被收入皇宮,後有被偷出皇宮。

而後,《清明上河圖》輾轉多位收藏家之手,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明朝大學士李東陽。李東陽兩次為此圖寫題跋,詳細描述了此圖的流傳始末。

後此圖落入權臣嚴嵩手中,嚴嵩倒臺後,家產被查抄,清明上河圖被收進皇宮。

《清明上河圖》歷經五個朝代,數次戰火,要看它還要等兩年

其後,一個有文化的大太監馮保在皇宮裡見到了這幅畫並據為己有,並寫題跋,並署上了司禮太監的官名。

歷史證明了,只要是稀世珍寶總會歸入宮中。到了清朝又因為抄家,《清明上河圖》被收入宮中。

以後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溥儀把很多文物偷運出宮,存在日本人扶植的偽滿洲國皇宮。日本戰敗後,清明上河圖流落民間,幸好被人發現存於東北博物館,後轉入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歷經五個朝代,數次戰火,要看它還要等兩年

一代名畫,經歷過數次戰火,經歷過數次朝代更替,能流傳至今可以說非常不容易了。由於國畫的保存對環境要求很高,往往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展出一次,要見一次名畫的真容大家也只能等了。據說最近的一次是在2020年,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一下。

《清明上河圖》歷經五個朝代,數次戰火,要看它還要等兩年

本文由見微知史發佈,2018年7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