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历史上有哪些名将能打败铁木真时代的蒙古骑兵?

236198783


蒙古骑兵绝不是天下无敌的,在蒙古人征战亚欧的路途上,还是有许多人击败过蒙古军的

蒙古帝国的崛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是蒙古军本身爆表的战斗力,蒙古军队拥有着极为严明的纪律性,这是其致胜的主要因素。

大家不要轻视“纪律性”的重要性,这是近代化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明代晚期明军就是因为军纪不严,做不到令行禁止,才屡次在八旗的冲锋下崩盘的。

而与明军处于同时代的西班牙人,却正是凭借着优良的军纪,同样是用步兵击败了叱咤北非的阿拉伯骑兵。

相比于17世纪的西班牙军队,早在13世纪的蒙古军队军纪就已是与近代化军队无异了。

当时蒙古人战斗素养特别高,即便是面临着全军覆没,只要主帅不下令撤退,蒙古骑兵就会依然冒死冲模。

(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阵,这个方阵看似简单,但需要参战军人极高的战斗素养和钢铁般地纪律)

除此以外,蒙古人当年使用的侧面包抄战术给同时期的其他民族好好的上了一课。这个战术现在看是平淡无奇,而在当年却是屡试不爽,打得欧洲国家哭爹喊娘。

除了自身强大以外,蒙古人称霸天下的第二个原因则是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

非常幸运的是,在铁木真出现的时候,亚欧大陆上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帝国。

此时,东亚的大金国已是迟暮之年,女真贵族统治腐败,昏君辈出,昏招迭出。如果金朝末年能出现个哪怕凑合点的君主,以金国的实力抗住蒙古也是完全没问题。

但不幸的是,金国很不挣气。而更不幸的是,其他国家还不如金国争气!当时位于中亚、西亚的西辽、花剌子模、塞尔柱帝国、残存的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比一个废柴,还不如金国呢。

而此时的东欧更是一盘散沙,斯拉夫人邦国林立,更本拧不成一股绳。

相比之下,金国竟然是除了南宋外,蒙古所遇到的最强敌人。金人抵抗蒙古前后长达20余年,仅次于南宋!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亚欧大陆上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蒙古人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就是东亚的金国、西夏、南宋。

(巅峰时期的蒙古帝国)

不过这并不表示蒙古人没有吃过败仗,刨去攻城不算,在蒙古人擅长的野战上也不乏有人战胜过蒙古军。

公元1223年9月,蒙古军在速不台的儿子兀良哈台的指挥下入侵位于东欧的伏尔加保加利亚,结果却被击败了,这场战役很可能是蒙古人第一次在骑兵对战上被击败。

而蒙古军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失败是在1260年9月3日,蒙古人在今天巴勒斯坦的阿音扎鲁特战役败给了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这场战斗5000蒙古军全军覆没,直接打消了蒙古人进军非洲的企图。

(与蒙古人(右)作战的马穆鲁克骑兵(左))

阿音扎鲁特战役失败后,蒙古人并不甘心,在当年12月蒙古统将伯答剌重新集结6000人进攻埃及,但在歆姆斯再度被马穆鲁克击败,史称“第一次歆姆斯战役”。

之后又过了20年,蒙古人在第二次歆姆斯战役又败给了埃及马穆鲁克骑兵,从此彻底丢失叙利亚。

这几场战斗都是在野外骑兵对砍的情况下战胜蒙古人的,打破了蒙古军野战无敌的神话。

除此以外,蒙古军在对越南、日本、南宋、爪哇的战斗中也屡次遭遇失败,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征伐日本,均以惨败告终。

虽然日本的胜利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和自然因素,但毕竟粉碎了蒙古人征服日本的企图,维持了日本的独立。


千佛山车神


铁木真时代的蒙古骑兵,确实很强大,以至于他们灭国四十,在《元史.本纪第一》里,是这么描述铁木真的赫赫武功的——“

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要想击败一个强大的敌人,必然要先找到敌人破绽,乘虚而攻之,方能有胜算,所以优秀的将军都是不囿于一时成败,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铁木真时期的蒙古军队之所以战斗值爆表,与此前被金国“减丁”时的状态判若两人,只因为一个原因:铁血纪律。因为牧民还是那些牧民,科技树在铁木真时期也没有多大发展,唯一的区别是在纪律的约束下,铁木真的军队做到了令行禁止。古往今来,军队的战斗力强于流寇的主要区别即是阵法,而阵法的关键则在于纪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铁木真的势力滚雪球一样壮大)

能够击败蒙古骑兵的中国古代名将有很多,但凡擅长骑兵作战,并且战必胜,攻必取的将领,都可以与之一战。赵武灵王、李牧、卫青、霍去病、项羽、诸葛亮、李靖、岳飞、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是指挥骑兵作战的佼佼者,而且毫无例外,这些将领都是善于学习敌人长处的将军。

徐达和常遇春有过对蒙古骑兵交战的经验——在元朝末年,虽然政治腐败,但是军事实力已经在被朱元璋视为不世出的天才将领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带领重新恢复了蒙古帝国时期的强大的战斗力。红巾军声势浩大的北伐最终功亏一篑,其原因即与蒙古骑兵的强大有关。元朝贵族倒行逆施的最大本钱,也是强悍的蒙古骑兵从未在汉人手下被击败过。

(元朝最后的战神:扩廓帖木儿)

蒙古人这次面对的明军,是一个什么样的对手呢?

《明实录》里记载,刚刚夺占南京的朱元璋骑马巡逻,突然看到一个孩子在野地里哭,一问才知道,孩子的父亲被抓进军营当劳工,母亲也被劫掠进去,只留下孩子一个人。朱元璋当场大怒,下令彻查,结果查明孩子的父母确在军营,并在朱元璋的关照下得以一家团聚。

然而彻查的真相令朱元璋更加心惊,原来这个孩子一家的遭遇,在朱元璋军中比比皆是,最后查明因军队劫掠而导致夫妻离散的家庭,竟然有数百家之多。虽然在朱元璋的严令下,这些家庭得以团圆并给与优厚的抚恤,但是明军当时的纪律状况,却可见一斑。即使时隔20多年后,朱元璋在回忆这事的时候也感叹,如果明朝军队一直都是这种风纪,大明怎么可能取得天下?

(朱元璋出身寒微)

刘伯温在1360年被朱元璋以宝剑请出山林,往南京城谒见朱元璋。虽然刘伯温是浙东大儒,但是朱元璋也想看看他有什么真才实学,于是就学着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的语气说:“我有一事不明,请先生教我:天下纷乱多年,义军汹汹,却屡起屡灭,始终难以成事?”

刘伯温向来痛恨农民军的流寇习性,既然朱元璋问到,也就不怕斧钺加身,秉直而言,道:“因为农民起义有九恶。”

朱元璋说:“咱愿闻其详。”

刘伯温侃侃而谈:“所谓的九恶,就是历代农民起义都不曾避免的九条错误。一恶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二恶攻伐无度,形同流寇;三恶时降时反,相互猜疑;四恶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五恶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六恶为将者心胸狭隘;七恶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八恶胜时聚集,败时作鸟兽散;九恶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

刘伯温学着张良对刘邦听信郦食其之言要册封六国贵族后,急切间陈词劝阻时进献的九对,对朱元璋越来越难看的神色不以为意。朱元璋此时也只是农民军的一个大帅,刘伯温向来轻视农民军,因此极有可能在初次见面就被朱元璋给杀了。

刘伯温却毫无惧色,正色道:“九恶不除,虽称义军,实则草寇流贼。”

(隐士高人刘伯温)

朱元璋听后大喜,认为刘伯温是个人才,专设礼贤馆款待之,依照刘伯温的九恶,开始了针对性的改革。

朱元璋设大都督府,正式确立军规二十二条,同年在南京设刑台,公斩二十二名犯事军官,震慑全军。

这个改革最重要的效果是,之后的明军,有了自上而下完备的军事制度,和条令森严的军规,开始称为仁义之师、王者之师,在于陈友谅的战争中,逐渐占得上风,逼得陈友谅来拼命,“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脱胎换骨后的朱元璋军队,在艰难的防御战中,击败了倾国而来的陈友谅;随后又在与张士诚的对垒中,以顽强的攻坚战攻克了平江城。张士诚输的不服气,“天日照尔不照我”。

随后,朱元璋派遣了25万大军北伐,大明王朝的将星徐达和常遇春,将迎来军功上的鼎盛时期。

(明北伐军恢复中华)

元廷军队与开朝的大明北伐军的最大优势在于骑兵,虽然在专业骑兵素质上,后天练习骑马的明军是有差距的,但是明军士兵也有自己的优势——长期严格纪律所形成的令行禁止的作风,以及刻苦耐劳的精神。

太原之战、定西沈儿谷之战,徐达和常遇春两次以少胜多,迎战蒙古骑兵。常遇春更是一马当先,在两军隔河对峙时,连浮桥都等不及搭,骑着一匹白马第一个冲到水里,大声呼喝喊杀。蒙古骑兵都傻了,还没有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常遇春的亲兵也立刻跟上,双方在河滩上展开一场大战,蒙古骑兵在气势上、战略上、战术上完全失败。

这两次大战,宣告了大明铁血军队的诞生,当时的元廷远不是不堪一击,是明军迸发的强大的战斗力,使得蒙古骑兵彻底败北。最让蒙古人感到绝望的是,明朝以4万骑兵对4万骑兵,在骑兵会战中没有占蒙古骑兵人数上的便宜。

明军通过此次北伐创造了一项奇迹——汉唐两个以武力着称的王朝在初期面对外敌的侵扰,不得不采取妥协求和的方式安定局面,等到实力积累强大后再进行反击。而明朝开国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对强大元王朝主动发起攻击,并且战而胜之。在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年里,明军相继在西北,漠南,辽东地区多次重创元王朝。在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草原地区,分裂成了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相继都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虽然与明朝时战时和,但相互之间的册封关系和朝贡关系却一直延续下来,并最终被清王朝继承。

铁木真时期的蒙古骑兵并不是无解的,灭掉一个小小的西夏,蒙古尚且用了22年。多次围城战,蒙古人都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漠北休整。在大昌原之战中,完颜陈和尚带领400忠孝军大败8000蒙古轻骑兵。这次战役不只是击溃了敌人,还给敌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八千敌军全部溃散,史载“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

在大昌原之战前几年的八鲁湾之战,扎兰丁以10万之众兵围3万蒙古兵,最终大获全胜,蒙古兵只有几百人逃出。而此时的扎兰丁,由于花剌子模已灭国,失去了国家体系的支撑,难以形成持久抵抗了。

(敢战方可言胜的八鲁湾之战)

可见,蒙古骑兵并不是不可战胜,他们的侧翼包抄和不需要给养的游击战术,在遇到同样以训练严苛、格斗技术精湛的军队面前,也一样会吃大败仗。实际上,仅仅铁木真去世100多年后,风行一时的蒙古战术就已经失效了,各个汗国里屡屡被击败。

南宋的亏输,不在于军事上不如对方,而是蒙古人的抢掠对南宋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南宋最终已无力维持完整的防线。蒙古人对南宋的防线很无奈,一直打了半个世纪,损兵折将,毫无进展——忽必烈一度想放弃征宋。可惜,宋朝泸州降将力劝忽必烈伐宋,并以宋朝虚实相告,忽必烈遂决议灭宋。

所以,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当然强悍,但从中国武庙72将中,找出十多个能够克制住蒙古骑兵战法的将军,不是难事。


而知而行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铁木真及他的蒙古铁骑能横行天下,耀武扬威尽管有他的优势,但是放眼历史长河,能击败铁木真的名将还是有很多。我认为岳飞、李靖、陈庆之、冉闵、霍去病、蒙恬、李牧都可以击败铁木真大汗。



铁木真时代四海英雄豪杰皆没落,寂寞孤独的铁木真成唯一一个名将,他一生求败不可得。郭靖跟他提起南宋名将岳飞的事迹后,他感叹恨不能跟岳飞同时代而生,这样他就可以跟岳飞一决高下了。岳飞作为一代名将,能带步兵击败鼎盛时期的金国铁浮屠骑兵,自然也能打败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


唐朝名将李靖曾率领大唐铁骑攻灭草原霸主突厥。突厥也是一个游牧民族,战斗力也十分强悍,是隋唐两朝的强劲对手。李靖领兵深入大漠,胖揍突厥,使得突厥灭国,尽管后来又复国了,但这能充分说明李靖的赫赫战功。

白袍将军陈庆之有七千死士,北伐魏国,取得辉煌战绩,七千死士能击溃数十万魏军的确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冉闵则用乞活军击败羯族,又力抗慕容鲜卑,是五胡乱华时期汉人的唯一血性展现,数百万胡人死于冉闵之手。冉闵战死前一人独杀数百鲜卑骑兵,其战斗力直逼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



霍去病千里不留行,万里击杀匈奴,最终封狼居胥,他的光辉岁月不用我细说。蒙恬北击匈奴,一战击退匈奴七百余里,士不敢弯弓抱怨,民不敢南下牧马!李牧更是匈奴人的克星,一战斩杀十万匈奴骑士,他守卫赵国边境,匈奴不敢前来骚扰!


铁木真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华夏强悍的时代,而是遇到任人宰割的南宋王朝,所以他功成名就。蒙古铁骑兴起的时代,南宋孱弱不堪,欧洲还处在黑暗中世纪,因此他没有遇到强劲对手,成就了赫赫威名!


大秦铁鹰剑士


就喜欢这种关公战秦琼的话题。

我认为不需要历史上的名将,只需要在今天出一位普通人,就可以吊打铁木真时代的蒙古骑兵!

不要忽略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军力增加

说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武器装备和战术的变化。3000年前的周军只要能排成整齐的方阵就可以吊打牧野的70万商军。2000年前的秦军,却能打败精心选拔和训练的魏武卒方阵。1000年前的唐军虽然无敌,遇到火炮之时也肯定会作鸟兽散!近代的排枪战术看着傻,却不知可以硬怼一切冲上来的敌人,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

所以,现代军队能够轻易打败所有古代军队,包括铁木真时代的蒙古骑兵!

打败铁木真只要普通人就行

由于有先进的战场指挥系统的存在,只需要普通人就可以轻易打败铁木真。而且打败他就像玩游戏一样简单粗暴。所需要的军队只不过一个师而已!

首先,我们把战场放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这里地面平坦,视野开阔,是大战的理想战场!

其次,我方为一个机械化步兵师1万多人,铁木真方面为30万一人多马的骑兵!

战争过程

草原上空忽然飞过几只似乎是老鹰的不明生物,它们在上千米的高空盘旋,将蒙古大军的动向一览无余,这是我方无人机在进行战场侦查,由于战争年代是南宋时期,缺少卫星的帮助,只好频繁派出无人机进行侦查了。

无人机走后,我方师属6架直-9G攻击直升机迅速出发赶往铁木真中军大帐。直-9G直升机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下属的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生产,起飞重量4吨,航程664公里,装备23-2航炮2门,炮弹480发,并带有火箭弹50枚!

5分钟后,6架直-9G攻击机开始对蒙古大军中军大帐进行饱和攻击,几分钟之内就让大军乱做一团!

随后,趁敌军大乱,早已标定好位置的我军100多门火炮开始对蒙古大军进行饱和打击。一枚152榴弹炮弹杀伤距离差不多有1万平方米,足以干掉一个百人队。榴弹炮射速大约为每分钟6-8枚,算一算打败这些蒙古兵需要多少炮弹!

随后,我方武装直升机协同运输直升机再次出动,对逃离战场的士兵进行定点狙杀,整个战斗最多一个上午。

从此,草原民族变得热情好客!


历史风暴





上一篇答案中我曾说过,单以两军对砍而言,岳飞就可以打败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骑兵。不过,文中对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及其战法论述过于简略,有部分读者提出了质疑,写这篇答案权作续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骑兵




~《元史.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设立了完备的军制,换句话说整个草原诸部都统一在完备的军制之下

此时成吉思汗麾下有两种军队,即由蒙古诸部整合而成的蒙古军,由其它部族整合而成的探马赤军,这两支军队通常被统称为蒙古军

之后在与金军交战过程中招降纳叛逐渐而成汉军

蒙古军队具体数目一直是个谜,草原毕竟人口基数有限,有资料显示,张柔、史天倪、李全等人降蒙后,汉军人数便超过了蒙古军,“黑鞑万户八人,人不满万”,当然,这已经是成吉思汗后期

蒙古籍15~70岁男子为兵,说实在的,我不太相信乘公交车都需要让座的老爷爷骑在马上依然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成吉思汗时期史官不备,很多事语焉不详,通过宋人著作了解蒙古是一条捷径



~《黑鞑事略》

在征服西域、灭亡金国之前,蒙古资源有限,技术落后,马镫是木质,箭簇是骨质

~《黑鞑事略》

与其他游牧民族军队主要靠骑射为主要作战手段不同,蒙古军中装备木镫骨箭的轻骑兵主要利用灵活、快速的特点对敌方形成干扰、包抄

装备长矛、弯刀,担负冲阵任务的著甲骑兵才是蒙古骑兵的真正打击力量,其人员规模约占总数十分之三

蒙古骑兵充分利用了轻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对敌方形成包围,而绝对不会任由敌方包围自己,是谓“鸦兵撒星阵”

蒙古人很注重敌情收集,“不利不战”,专挑敌方软肋下手。两军对阵时,蒙古主帅一般踞高观察整个战场态势,随时作出战术调整



~《黑鞑事略》

骑在马上的轻骑兵因战马颠簸且限于发力方式,射出的箭准头极差又不及远,前锋真正发起冲锋时,轻骑兵一般下马以威力较大的复合长弓步射,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密度和起码的杀伤力

如果轻骑佯攻无效,敌方使用拒马限制骑兵的灵活,长矛森列使其无法冲阵,蒙古人就耐着性子周旋,待敌疲困,伺机发动攻击

一旦敌方方阵动摇,蒙古骑兵就一拥而上展开围猎

如果以上手段都不见效,蒙古人还有可能佯装战败,将敌军引诱到对自己有利的战场或者是在运动中另寻战机。这一招在征服俄罗斯的迦勒迦河之战中曾大获成功,打败八万俄罗斯联军,把六名基辅罗斯大公装进了麻袋

与其他上来就冲,不是冲垮敌人就是冲垮自己的游牧军队相比,蒙古骑兵和早期女真骑兵一样坚韧,的确非常难缠



但是,通过以上描述,至少可以发现蒙古骑兵在作战中漏了几个点

1.“鸦兵撒星阵”建立在敌方绝对一动不动的基础上,而最先发动攻击的蒙古轻骑兵攻击力不足,下马步射时又会失去机动性,如果此时有一支骑兵突出本阵与之对冲,将彻底打乱蒙古人的进攻节奏

2.蒙古每军一旗随将领踞高处,直接指明了其指挥部所在,如果出一支精兵直扑蒙古军旗(就如杨再兴单骑冲阵欲抓金兀朮),即使不能“斩首”,蒙古军的整个指挥系统也将受到极大干扰

3.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军长于弓马,不擅攻坚,发动攻击和师老兵疲的时间完全可以预期,如果据城(险)坚守,待其疲弱再发起反击(就如刘锜在顺昌对付金兀朮,王坚在钓鱼城对付蒙哥汗),可想,蒙古骑兵也并非无敌



~《黑鞑事略》

徐霆认为:不是蒙古骑兵太强,实乃不自强

正面硬刚败于马穆鲁克之手的两万多蒙古精锐可以证明徐霆此言非虚




另一个问题来了

成吉思汗打败的敌人中哪一位能称得上名将呢?




还是那句话,冷兵器时期没有绝对的武力,如果有,那也是勇气和纪律

作为君王,铁木真的优势在于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合力量、吸收先进技术、决定战略方向,从而创造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这个优势是所有名将都不具备的

所以我认为,单论两军对垒(即只考虑军事才能或战役指挥能力),蒙恬、霍去病、李靖、岳飞、吴璘、刘锜、孟珙、王坚、徐达、左宗棠……不输成吉思汗








为国钓鱼


铁木真创造了十三世纪世界战争使上一个伟大奇迹,他和子孙们用了不到二十万兵力打败了四十多个国家,征服了七百二十多个民族,建立起疆域辽阔的蒙古帝国。能取得这样成绩主要是当时世界上没有太强大的对手,世无英雄而成就其赫赫威名。另一方面,铁木真不仅仅是个只会"弯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他的军事思想也非常先进,知已知彼谋定而后动,主功进攻,分进合击,战略迂回打歼灭战。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是讲究谋略,出奇制胜。所以在谋战派方面讲究战略战术上中原军事家的谋略永远是祖师爷级别的。现可探讨一下和草原民族打过仗的军事家的战略战术。一,蒙恬,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派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反击匈奴,仅半年时间就打败了匈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北却千余里。蒙恬打仗靠秦弩远程大规模射杀,和义渠骑兵强大攻击力。二,战国时期赵国李牧,李牧示敌以弱麻痹敌人,然后出其不意攻之不备在半夜突袭匈奴大营一战而胜敌,谋定而动。三,霍去病。汉飘骑将军霍去病善长闪电战,长途奔袭,千里迂回聚而歼之饮马翰海,封狼居胥开创大规模骑兵作战先河。四,东汉,窦宪打败北匈奴破使北匈奴离开世代生存的家园迁居中亚远遁欧洲。勒石燕然,功勋可比霍去病。五,北魏武帝拓跋涛率一数十万骑兵,十五万量战车,在东西数千里战线上分进合击,千里跃进战略包围北伐柔然,柔然人远遁大漠以北。六,唐李靖,630年李婧率兵北征东突厥颉利可汗,在阴山大败东突厥,派苏定方率二百精锐骑兵在清晨趁大雾出其不意攻破颉利大营。七,孟珙,南宋防御战大师,他活着的时候防御体系固若金汤。八,徐达,常遇春率明军数次北伐北元残余军队。九,兰玉,兰玉率十五万明军长途奔袭闪电战在捕鱼儿海打垮北元残余军队。十,朱棣,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蒙古打的北元无还手之力。十一,康熙皇帝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用神威无敌大将军炮轰击敌营,葛尔丹军溃逃骑兵掩杀大败敌军。所以,中国古代名将能战胜铁木真蒙古骑兵的帅才不胜枚举,铁木真只不过是在幸运的年代,没有碰到对手而矣,世无英雄而成其一世英名。






关东侠客


比如明朝的徐达和于谦,一个直接在铁木真去世百余年后将蒙古铁骑彻底赶回高原老家,另一个在蒙古部落重新打起精神、打算对中原重新发动进攻的时候将其死死扼住,使得大明的国祚延续了接近三百年。

又比如西汉的卫大将军和霍嫖姚,舅甥联手将匈奴打的漠南无王庭。霍去病更是豪迈地说道:“匈奴不除,何以为家?”有这样死磕的名将,即使是成吉思汗和冒顿单于再世,也得掂量掂量。



再说南梁名将陈庆之,以七千白袍军创造百日内连克32城、连胜47战的军事奇迹。作为抗击鲜卑人的军事奇才,陈庆之在面对蒙古铁骑的时候,未必就没有法子。

更遑论唐帝国的开国名将们——李靖、徐世绩、秦琼、程知节、尉迟恭、苏定方、刘仁轨等人,个个都是带着三千人就敢打几万突厥人的主儿,有这些不世出的名将,胡虏又能何为?!


青言论史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作战以勇猛著称,蒙古人由于草原恶劣条件长期历练出来的一种野性,天生好战。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军的凝聚力是空前的。在铁木真的领导下他们个个勇猛无比,打仗视死如归,打仗对他们来说就像赴宴这么简单。

当时世界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是蒙古军的对手,蒙古军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进,所到之处狼烟四起无不生灵涂炭。连当时认为非常强盛的花剌子模都不是成吉思汗的对手,欧洲人更是恐惧成吉思汗的名字,称成吉思汗的军队为“黄祸”。

如果真的要找出历史上能打败成吉思汗的名将,几乎是没有的,除非是火器才能战胜成吉思汗的军队。卫青、霍去病等一批猛将虽然可以跟蒙古军交手,但卫青时代的匈奴不是成吉思汗带领下的蒙古军,如果让卫青与成吉思汗交手,恐怕卫青也不是成吉思汗的对手。这不是贬低我们的英雄,是根据历史判断所得出来的依据。

其实我们没必要纠结这个问题,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没法做出真实的比较,我们在这里无非就是瞎猜想而已。

有不同意见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同时也希望爱好历史的朋友能够关注我,谢谢!






白云之语v折纸大全


铁木真的骑兵从战斗力组织能力机动能力耐受性都是很吓人的,万里远征花剌子模用一年时间就到了,要是换汉人传统的军队你得准备不计其数的粮食牲畜走上好几年才能到,能不能打仗还两说。而且人家从东打到西平原野战还真没有对手,南宋倚仗着水军城墙工事和南方天气扛了几十年,要是单纯的在平原野地对打早被灭了。

在反观饥和游牧民族打的好的将领第一个李牧那是靠着计谋韬略获胜的(当然也有士卒的训练)但是李牧碰到的是落后的少数民族而且李牧用的骄兵之计让人家中计,成吉思汗深谙兵法而且吸收了很多金和征服各国的先进装备,这就难说了。

再说卫青霍去病,据说卫青那个纯粹是汉武帝扶植汉朝拿强大国力垫出来的没有可取性,倒是霍去病是骑战高手,但是也只是万余骑兵的流动战游击战能否和蒙古大军对冲不知道?

再说蒙古人的噩梦蓝玉那时的蒙古军队早已没了成吉思汗时的战斗力多年的中原统治享受,军队战斗力已经下降还有蒙古人之间的内耗,蒙古人和各路反抗组织的消耗也很大。

你要说包赢我只能想到左宗棠收复伊利时,阿古柏也是有很多骑兵,在左宗棠大炮机枪和稳扎稳打的策略前输了。

肯定会有人不服跟我说白起啊,李靖啊,岳飞啊这些名将,希望大家来说但是请你提出你的根据,这样才有说服力,我也有机会向您学习。


愿艾露恩和你同在


冠军侯霍去病,霍去病的作战方式和蒙古骑兵差不多,善长孤军深入突袭,流动作战,再加上指挥有方,部下勇敢,能击败蒙古骑兵,唐朝将领李嗣业,所率精锐陌刀队,排山倒海,明朝徐达,蓝玉,都是战败过蒙古骑兵,就连晚清僧格林沁的最精锐蒙古骑兵,碰到英法八里桥一战,上万人被打得剩十几骑溃逃,成吉思汗所处的时代不同。不同时期有不同比较,当时蒙古骑兵固然厉害,也有一定局限性,南宋一个襄阳就多长时间打不下来,要不是有回回炮,和南宋有汉奸和指挥失误,蒙古和南宋不一定谁能坚持到最后,骑兵海战也不行,两征日本也是惨败。要是在对等的情况下,双方人马在草原和旷野上决战,能打败当时全盛时期的蒙古骑兵,恐怕没人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