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论戏剧的基本特征

亚里士多德论戏剧的基本特征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戏剧的基本特征,并为戏剧下定义时,显示了他立论精深的高度和精妙的角度:先把制作科学和思辨科学以及实践科学区分开来,然后根据是否运用“摹仿”来把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和制作科学的其他门类区别开来,最后再根据摹仿中采用的媒介、摹仿的对象、使用的摹仿方式,将戏剧和其他艺术门类分别开来。这样,亚氏给戏剧下定义的过程就是逐级定性的过程,从大范畴内的区分再到小范畴内的区分,最终揭示出戏剧的基本特征。——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在办三件大事:认识、实践、创造,由此产生三类科学:即理论或思辨科学、实践科学和制作科学。理论科学(物理学、数学、形而上学等)是属于认识范畴的,是真正自足的科学。实践科学(政治、伦理学等)包含行动的目的,但他们不直接指导具体的生产和制作活动。诗(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艺术)属于制作科学或技艺的范畴,制作科学的任务是制造,其目的体现在制作活动以外的产品上。制作科学是一个包括工艺和技术性制作(例如鞋匠做鞋)在内的大概念,因此亚里士多德便进而在其间划分出一个被称之为“摹仿的艺术”的较小范畴。

亚里士多德的所谓“摹仿的艺术”,是指具有美学价值的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如史诗、绘画、音乐、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一种祭祀酒神的庆典歌舞)等等(《诗学》第一章)。所谓“摹仿”,指的是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功能,即摹仿“人的行动和生活”(《诗学》第六章)。

接着,亚氏再根据媒介、对象、方式三点,将戏剧和其他艺术门类区分开来。关于媒介,他说“有人用色彩和形态摹仿”(画家、雕塑家),“另一些人借助声音来摹仿”(歌唱家、吟诵者),有的只用节奏(舞蹈)、史诗“仅用语言摹仿”,而戏剧则“兼用上述各种媒介,即节奏、唱段和格律文”。关于摹仿的对象,他指出了各种艺术在表现人物时的不同选择性(比一般人好的人,比一般人差的人,一般普通人),即便在戏剧内部,悲剧和喜剧的摹仿对象也不一样,“喜剧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差的人,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关于摹仿的方式,他说,史诗“既可凭叙述,也可进入角色”,除荷马外的其他诗人则“以本人的口吻讲述,不改变身份”,而戏剧则要求演员“用动作来摹仿行动中的人物”(《诗学》第一、二、三章)。

这样,亚里士多德通过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将戏剧与其他艺术门类区别开来,从而也就揭示了戏剧的基本特征——“摹仿行动中的和正在做着某件事情的人们”。

在确立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后,应当水到渠成的谈谈亚里士多德对戏剧的定义了(其实,只有悲剧的定义,关于喜剧根据《诗学》第六章作者说明本是以后要谈的,可惜早已失传)。亚里士多德论悲剧相对比较系统完整,这里先给出定义作为本文结束,下次专文写亚氏论悲剧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的定义: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附注:本文主要参考陈中梅先生译注的《诗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