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出了114位狀元,這個省獨占49位,看看你的家鄉有幾位?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一千多年間一直是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人才選拔方式,而普通讀書人一生苦讀就是為了能在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從而踏入仕途。但科舉高中並非易事,更多學子只是一年又一年地成為陪跑者,甚至有的人從翩翩少年一直考到頭髮花白都未能考取一寸功名。

清朝一共出了114位狀元,這個省獨佔49位,看看你的家鄉有幾位?

科舉制度發展到清朝已經日漸完備,從地方到中央都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考試的等級次序非常分明。在清朝並非人人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在進入正式的科舉考試之前會有一個資格考試,稱之為童試,而參加童試的人稱為童生。童生試通過之後則進入府州縣學學習,學成之後則成為秀才,秀才即是功名的起點。別看秀才等級比較低,很多人一輩子最終也只是個秀才而已。

清朝一共出了114位狀元,這個省獨佔49位,看看你的家鄉有幾位?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所謂鄉試是在本省省城,每三年舉行一次,只有秀才方可有資格參加,考中者均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到第十名稱為亞元。會試是由禮部組織的,一般在鄉試結束後第二年的春天舉行,考中者均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就是皇帝直接主持考試並欽點,考中均稱為進士,共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一到三名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狀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清朝一共出了114位狀元,這個省獨佔49位,看看你的家鄉有幾位?

從清朝建立到科舉制度被廢除(1644年-1905年)的261年間,在歷年的科舉考試中一共出現了114位狀元,根據他們的籍貫統計如下:

江蘇49人;

浙江20人;

安徽9人;

山東6人;

直隸、廣西各4人;

八旗、江西、湖北、廣東各3人;

湖南、貴州各2人;

河南、陝西、四川、各1人;

山西、新疆、臺灣、雲南、甘肅0人。

清朝一共出了114位狀元,這個省獨佔49位,看看你的家鄉有幾位?

江南地區果然是人傑地靈,僅江蘇和浙江兩省的狀元數量之和竟然佔了一半還多,江南作為自宋代以來全國的經濟中心,文教事業果然是大大領先於全國其他各省。

那麼你的家鄉出了幾位狀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