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非: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是什么?

于晓非: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是什么?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那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就是发大乘心,希求修佛陀的大乘法的心。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讨论过佛陀的教法可以分为三乘,一个人能够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但是生不起出离心,他并不觉得轮回苦,还想轮回,而佛陀给这些人说了人天乘的法。而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进而又有对轮回的苦的认同,生起了出离心,但是他生不起菩提心,也就是他极度渴望着自我的解脱,那么佛陀给这样的众生讲了小乘的法。那么一个人能够认同三世说的生命观,能够生起出离心,同时又渴望生起菩提心,修大乘法,成佛。这是佛陀讲的最重要的法,大乘法。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就是希求学习大乘法的人,这一点明确了。那须菩提给老师提的问题,就是一个渴望修大乘法的人,他“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是我今天表达的第一点。

第二,我们看鸠摩罗什的译本,一个发大乘心的人,“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是怎样的安住?怎样的降伏其心?是两个问题。但是,我们看玄奘的译本和义净的译本,它是三个问题,玄奘的译本是“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义净的译本是“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

于晓非: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是什么?

大家意识到了吗?玄奘译本跟义净译本是三问,最后一问降伏其心,玄奘跟义净译成“摄伏其心”,这个问题不大,同一个意思。第一个问题,“应云何住?”义净译作“云何应住?”意思也是一样的,问题不大。只是玄奘译本和义净译本中间多了一问:“云何修行?”

那么《金刚经》的梵文原本还在,那么我们看看梵文原本是几问?现存的《金刚经》的梵文原本确实是三问,第一问,sthātavyaṃ,安住;第二问,pratipattavyaṃ,修行;第三问cittaṃ pragrahītavyam,调伏心。所以对照《金刚经》的梵文原本来看,显然玄奘译本、义净译本跟现在的梵文原本是完全吻合的。

鸠摩罗什译本跟现在的梵文原本相比缺了一问,既然梵文原本是三问,那么我们今天读这一段经文的时候,我们要尊重玄奘跟义净译本,我觉得应该从三问来理解《金刚经》这段经文。

好,总结一下,须菩提给老师问了一个什么问题?须菩提说如果一个人发了大乘心,想修佛陀的大乘法的话,他应该怎么安住?应该怎么修行?应该怎么降伏他的心?三个问题。

首先我们讲,什么叫安住?大家注意,须菩提是问一个希求修大乘法的人应该怎样的安住,其实这句话就是在对比着人天乘和小乘佛法来讲。

人天乘的法,因为他只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他相信自己是在六道当中轮回,但是他生不起出离心,他并不愿意摆脱轮回,他很希求轮回,因此修行人天乘的众生,他安住于哪里?他的修行的结果安住于哪里?修行的结果安住于生死

修行小乘佛法的人,他不仅认同了三世说生命观,相信自己是在六道当中轮回,同时他对轮回的苦,极度认同,他渴望着尽快的断除自己内心的烦恼,自己证入一种解脱的境界,这个境界就叫涅槃。所以修行小乘法的结果是安住于涅槃

于晓非: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是什么?

那么大家可以理解了,在这里须菩提问老师的问题是那一个修行大乘法的人他最终会安住于哪里?修人天乘最终安住于生死,修小乘最终安住于涅槃,那修大乘法安住于何处呢?这就是须菩提给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云何修行?修人天乘的人,他不希求解脱,他渴望轮回,那么佛陀给他说的法,让他修行的法是什么?是五戒十善。也就是很好的修五戒十善,就能确保着在六道当中轮回的过程当中能够得到人天果报。

修小乘法的人,渴望着自我的解脱,那佛陀给他讲什么法呢?给他讲八正道。修行小乘法的人,修八正道,这八正道细分是三十七项,我们也叫作修三十七道品。也就是学习小乘法的人,他是修三十七道品,证人我空,断除自己内心的烦恼,证得一个清净的涅槃的境界。所以人天乘修五戒十善,小乘修八正道或者叫三十七道品。

那在这里须菩提问老师,那老师,一个发大乘心的人,他要修什么?怎样修行?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那一个修行大乘法的人,他应该怎么样入手开始修行?这个入手就是首先要降服其心,要摄伏自己的贪欲的、烦恼的心,修大乘法如何入手降服自己的心?

大家可以理解了,须菩提问的这三个问题,怎么安住,这是从果上说的,那么为了获得这个果,那怎么修行这是从修行的过程上说的,云何降伏其心,这是从修行的下手处说的。

大家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可以讲整部《金刚经》后边,释迦牟尼老师就是在回答这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金刚经》。甚至讲大乘法门的修行的根本其实就是这三个问题——怎么降伏其心?怎么修行?最终如何安住?这是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我们学习的今天的这段经文,非常重要!

于晓非: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是什么?


于晓非:大乘佛法修行的纲领是什么?

点击“了解更多”,收听收看精品佛学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