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軍隊不堪一擊,到了清朝卻如狼似虎,究竟爲何?

明朝軍隊戰鬥力沒有發揮很大程度上是明朝政府自己的問題。而滿清通過一系列的策略成功收買了明朝將領的忠心,使得他們甘願為大清肝腦塗地。首先第一點崇禎時期為何軍隊戰鬥力不強?軍餉發不齊。崇禎時期明朝軍隊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的不穩定,厲害的時候能把皇太極擊退,不行的時候連農民軍都剿不掉,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核心就在於明末的財政太過困難,連軍隊的軍餉都發不齊,軍餉都發不齊,你怎麼指望軍隊給你賣力?崇禎當政後,明朝的財政繼續惡化,政府歲入已經不足2500萬兩,與銳減的收入相比,軍費卻因兩面作戰而節節攀升,到了1620年,軍費已經漲到了2300萬兩,在大明的最後幾年,軍費更是隻會多不會少。為了應對滿清光遼餉就加徵了五次,每次的金額都多達上百萬兩,軍費耗費如此之大,以至於政府常常拖欠軍餉,軍隊領不到餉銀,怎麼會賣力?

明朝軍隊不堪一擊,到了清朝卻如狼似虎,究竟為何?

第二點便是崇禎的多疑和餉銀的匱乏讓將領對朝廷三心二意,除了士兵,將領們對崇禎的忠誠度也很差。這主要源於兩個原因,一是崇禎的多疑讓將領們沒法放心。想當年袁崇煥戰功卓著,還不是因為幾項過錯就被凌遲處死了。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固然有錯,但是撤職或者關起來不就行了,偏要按叛國罪凌遲處死。想當初崇禎拉著袁崇煥一把鼻涕一把淚,一口一個國之棟樑,如今說翻臉就翻臉,這麼個前車之鑑,將領們怎可不防?當時袁崇煥一死,孫承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遼東諸將聯合抗清,可見其影響之大。

明朝軍隊不堪一擊,到了清朝卻如狼似虎,究竟為何?

第三點是讓投降的明軍入旗,成為特權階層,以上的高官厚祿是針對明朝將領的,而對於士兵,清朝給出的好處,除了軍餉錢糧外,還有入旗。比如孔有德降清後,其部下就全成了正紅旗的一員,成了正兒八經的旗人。與很多人認知的相反,旗人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一個階層,裡面既有滿人,也有漢人蒙古人,漢人更是多達80%,他們除了包衣奴才就多是投降的明朝士兵。這些人成為旗人後,享有種種特權,在普通的漢人面前耀武揚威,欺男霸女,佔盡了好處。通過這種錢財加特權的賦予,投降清朝的明軍可謂是心甘情願,一門心思為大清著想。清朝之所以能統一中國,靠的絕不是外表兇惡的滿族勇士,而恰恰是用謀略收買來的這些漢族降兵降將。

明朝軍隊不堪一擊,到了清朝卻如狼似虎,究竟為何?

與其說清軍戰鬥力強,不如說清朝高層的政治韜略實在玩的太好,以至於將中原的老油條們玩的團團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