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镜展在穗开展,千秋镜鉴见证“美的历程”

中国古代铜镜展在穗开展,千秋镜鉴见证“美的历程”

本报讯(记者 莫文艺 实习生 陈秋怡 通讯员 黄巧好)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东大观博物馆主办“千秋镜鉴——中国古代铜镜展”,近日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展至9月10日。本次展览共展出广东大观博物馆藏铜镜136枚、拓片23件,年代跨越战国至唐代。通过多种纹饰和造型的铜镜,展览将引导观众鉴赏铜镜千余年间“美的历程”,探索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及其内涵。

据悉,本次展出的战国铜镜以楚式镜最为突出,瑰丽奇谲,独特的山字纹、缜密的羽翅纹、灵秀的龙凤纹和活泼的猿纹,透空、镶嵌、错金银、彩绘等特殊工艺,使铜镜极具艺术魅力;汉代铜镜主要分为星云纹类、草叶纹类、博局纹类、禽兽类等多种类型,精美的镜背纹饰和丰富的铭文内容,蕴藏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唐代铜镜则突破以往圆形和方形的传统形式,铸造出形式新颖精美的菱花形、葵花形等花式镜,开启中国铜镜史的新纪元。

铜镜作为古人观容鉴貌的用具,与古人朝夕相伴。从铜镜整体造型来看,可分为镜面和镜背,镜背饰有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内容丰富的铭文,而纹饰的花样和铭文的内容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战国时期,流行山字纹铜镜、连弧纹铜镜以及雷纹镜等,体现了这个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而楚式镜中大量的龙凤纹也体现了楚人“尊龙崇凤”的风尚;汉镜的主题纹饰从虚幻神秘的世界转向了清新世俗的现实世界,并且汉代铜镜上铭文也是历代镜铭中最为丰富的,不仅体现了古人的美好祝愿,还具有一定的商业广告意识;到了唐代,铜镜吸收了佛教文化和异域文化的特点,如宝相花纹镜、麒麟狮子镜和葡萄纹镜等唐镜极具异域风采。

“千秋镜鉴——中国古代铜镜展”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首个铜镜主题展,一方面与南越王墓出土的精美铜镜相互辉映,另一方面则引进了非国有博物馆的馆藏铜镜精品。通过此次展览的展出,为这些难得的铜镜提供了与更多公众见面的机会,满足广大铜镜爱好者的需求,并且希望也能进一步推动铜镜艺术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