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我們讀過很多武俠小說,裡面的大俠都喜歡到酒館裡要上2斤醬牛肉和5斤白酒,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這就是江湖,這就是武林,這就是大俠。再比如我們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武松經常切2斤熟牛肉配上幾罈好酒,魯智深和李逵也經常有大塊吃牛肉的橋段出現。這就是殺富濟貧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的形象。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那為什麼要吃牛肉不寫吃豬肉狗肉呢?小編認為牛肉確實好吃,而且吃牛肉有助於增長膂力,所以練武之人一定會吃牛肉喝二鍋頭這樣的高度酒。其實大家都被小說家給騙了,因為在中國古代牛肉可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寫小說的作家和小編一樣都不在當時那個時代。這些都是文學作品罷了。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水滸傳》的故事講述的是北宋末年發生的一些事情,發生的年代是宋朝。在宋朝牛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工具可不是隨便說殺就殺的,普通的老百姓是不可能輕易有牛肉吃的。中國是農業大國,古代也是以耕種為主要的生產方式,在當時生產力並不發達,牛主要是用來耕作的工具。而且養牛的成本很高,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的。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所以在宋朝牛絕對不是隨便殺的,一頭牛的勞動能力相當於10個成年男子的勞動力,殺一頭牛等於殺了10個人,誰也不敢輕易的殺牛。飯店裡更不可能隨便上二斤牛肉給你當下酒菜,因為根本就沒有牛肉。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在春秋時期,周王室下屬的諸侯國的諸侯都不能輕易的宰殺耕牛,除非是祭祀等一些大型活動才會祭奠三牲。諸侯都不敢做的事情老百姓就更不要說了。到了漢朝生產力有所提升,不過耕牛的地位還是很高的,隨便屠殺耕牛是要被判死刑給耕牛償命的。到了唐朝屬於中國最昌盛的朝代,未經允許私自宰殺一頭牛是要判處一年徒刑的。到了宋朝私自殺牛也要罰做3年的苦役。在元朝私自殺牛也要杖責100,處罰相當的重。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就算有的牛老邁、生病,不能再參加勞動需要宰殺的時候,也要向官府報告得到批准後方可屠宰。而殺牛得到的牛皮,牛筋都是製作防具和武器的重要物資,百姓是不能私自擁有的,全部要上繳給官府,就算是自家的牛也是一樣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中牛郎用自己死去的神牛的皮做了皮靴可以飛天的橋段也是在明清之後杜撰出來的,因為在牛郎的那個年代殺了牛的牛皮也是要上繳的。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畜牧業的大力發展,牛的養殖數量大增,牛肉不在是稀缺的產品了,老百姓可以經常吃到了。所以我國明清時期寫的小說作者都會寫大塊吃牛肉,大碗喝燒酒的情景,因為他出生之後確實是這樣的生活,而在他之前朝代的人每天吃什麼他真的不知道。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中國古代人吃不到牛人那他們吃什麼肉呢?是豬肉嗎?這個還真不是,雖然豬很早就被人們圈養成為家畜,但是在古代的養殖成本非常的高。百姓家養的豬一般都是作為貢品上繳的,自己是沒有資格吃的。難道古代人都是吃素的嗎?當然不是,在古代人們吃的肉主要是羊肉,因為羊吃的是草,隨便什麼都可以餵養。就連中國的南方也是以羊肉為主要的肉類,原因很簡單,養羊的成本在當時非常的低。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除了羊肉,人們還可以選擇雞鴨鵝這些家禽,如果離湖畔河流較近魚肉、蝦肉也是主要的肉類來源。在中國長城以北的土地是適合放牧的,所以在清朝以後中國才真正的不在缺乏牛羊肉,而在宋朝,國界的最北邊在河北,北京屬於金國,牛肉都是要進口的。哪裡會有路邊小店隨便都能給過路的客人端上來兩斤醬牛肉的,都是舶來品的牛肉店家估計都弄不到啊。

在古代牛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滴 不要被小說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