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或许能治疗你的失眠

这招或许能治疗你的失眠

不知道你们是否像我一样,由于焦虑经常会出现失眠,越担心自己睡不着,就越睡不着。

我尝试过网上说的很多方式,比如,喝牛奶啊,喝豆浆啊,喝粥啊,泡脚啊,运动啊,都不起作用,就差吃药了,最后我索性就不睡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这招对我起作用,但是我并没有找到理论依据,也压根儿没有去想过这是怎么回事,这周末看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其中提到了一种「矛盾意向法」,突然好激动,这不就是我的那种方法嘛。谁能想到一本讲自己在集中营经历以及意义疗法的书竟然有这么个理论,解决了我长久的疑惑,看来多读书是有好处的。

书中的描述如下:

矛盾意念法可以用来治疗睡眠障碍。对失眠的恐惧对入睡的过度关注反倒让患者更加难以入睡。要克服这一恐惧,我通常建议患者不要试图入睡,而是试着做相反的事,就是尽可能晚点上床睡觉。换句话说,对入睡的过度关注会产生一种不能入睡的预期焦虑,因此必须运用矛盾疗法,以不睡觉来替代它,这样很快就会入睡了。

作者说:「矛盾意向法的技术基础源于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让患恐惧症的人关注他所害怕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小会儿。」

可以注意到,这个过程实际是逆转患者心理状态的过程,直到他以相反的愿望取代原来的害怕。这样的治疗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焦虑。

不过,这样的治疗过程必须借助于人类特有的幽默感中的自我审视能力。这种幽默是在转移自身的注意力,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利用自嘲的方式切换关注点,将问题转化,从而用简单容易的方法解决。

其实失眠本身不是什么大事,少睡几个小时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严重伤害,但是患者对失眠的恐惧和急于摆脱症状的心理则使患者更加焦虑,也进一步加重了症状本身。

我在网上看到别人讲的一个故事:

一个老红军已经失眠很久了。他找到一个很著名的精神科医生来治疗。他跟精神科医生说:

“大夫,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我该怎么办?”

那个医生想了想,说:“你在说谎吧?怎么可能有人会整晚睡不着?如果整晚睡不着,你不早就死了?”

老红军急了,“我骗你干嘛?我到你这儿找乐来了吗?我就是睡不着啊!”

医生说:“我不信。”

……

两人争执了一会。医生说:“这样吧,你证明给我看。今天晚上你回去,你就盯着天花板,跟自己说,我要睡着了,我就是老杂种!你要没睡着,你明天再来找我。”

结果那个老红军回去后,盯了会天花板,很快就睡着了。

看来,放弃治疗也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啊,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