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案例解析:女人,職場和備孕

职业规划案例解析:女人,职场和备孕

遇到很多在備孕路上一路艱辛的女性:

菲為了生孩子,3年前就辭去景觀設計的工作,在家備孕,但一直都沒懷孕。

她參加2018年1月我們在上海站的聚會時,非常沮喪,分享也充滿了壓抑。

她之後接受了諮詢。

玖是職業規劃的同行,我們在2013年就認識。後來她也是備孕,已經好多年了。她的宗旨是在備孕階段不會從事全職職業規劃工作的,只有生了孩子後才會全身心投入。

然後她一直備孕著,一直兼職著······

梅來諮詢時已經畢業10年了,但實際工作時間只有3年。她結婚後就辭職在家備孕,沒想到一直沒有懷孕,這個備孕過程持續了5年,直到一年半前才有了寶寶。她後悔耽誤了這5年的時間,自己太沒有規劃了。

現在對於全職媽媽來說,重返職場非常困難。

客戶雯因為要備孕,匆忙從上家公司離職後入職到一家公司,第一個月就想辭職,這個匆忙接的offer讓自己定位模糊。但為了準備生孩子,就勉強待著。半年過去了,備孕沒有任何結果,職場遭受巨大危機,雯身心俱疲,不得不提出離職。但公司竟然不允許離職,因為要離職的人太多,上司軟硬兼施······

客戶萌10年多的時間一直在物流行業從事基礎的文職工作。其實她很早以前就不想做了,但想著要備孕,所以一直沒有走,而且家人也不支持她離開。可是沒想到10年了,還是沒懷孕。眼見快35歲了,想轉型,但害怕新公司因為她要備孕而不接受。想了好久,都沒能邁開一步。

還有那些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幾乎一畢業就進去,但從來沒喜歡過,待下去的原因是因為要生孩子。可是久久生不了,還不能換,只能再待······

接觸這一暮暮的心酸故事,才發現,原來生孩子是中國女性的頭等大事,相比較而言,職場啊,發展啊,都要靠後。

在中國,孩子不僅僅是一個孩子,這個孩子還承載著傳宗接代,養兒防老,還是一個女性價值的體現。

也許在很多職業女性的心中,生不生是一個可以自己和丈夫做決策的事情。但現實中,卻是關乎家族,不得不履行的一項任務,有那麼多的眼睛監控著呢!

“生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觀念一直綁在女性身上,沒有鬆綁的痕跡。

职业规划案例解析:女人,职场和备孕

漫漫的備孕路上,為啥一直沒有結果呢?

有的人備孕是被迫的,或者說生孩子也是被迫的。

菲就是這樣。

她在分享中談到,是她媽媽催著她生孩子,其實自己一點不想要。有趣的是,她參加我們的聚會不久後就懷孕了——可見我們聚會的場域能量之高啊!在她諮詢後的輔導中,她再一次拿出孩子的話題,雖然已經懷孕有幾個月了。

這一次我們採用教練的方式深入地探索。

“我整天一個人在家,覺得很無聊。其實我也很恐懼,之前為了備孕,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想想未來需要撫養孩子,換尿布,餵奶,自己的人生就被綁定了。”

菲說到這裡,聲音低沉。

一個孕婦,大家關心的是她的孩子,很少有人關心她最真實的感受。怪不得很多女性都得產後抑鬱症。

“那關於懷孕這件事,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其實我一直不想要孩子,我看到我的母親為了我和弟弟,完全沒有自我。我不想和母親一樣沒有自我,所以我也不想有孩子。”

她內在的阻抗慢慢浮現出來了。原來在潛意識上她並不想要孩子,但在意識上又被家人催著要孩子。

菲意識上屈從了家人,但潛意識上堅持著不想要孩子,結果意識和潛意識不同意,就開始打架,結果就遲遲懷不上孩子。

這是很多女性關於孩子的內在阻抗——從自己的媽媽身上,看到那個完全沒有自我的、一切圍繞著孩子轉的母親形象,自己不想成為那樣的人,所以拒絕成為母親。

但我們並不知道,這個潛意識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埋下的,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被壓抑到很深的部分,不易察覺。只有當你深入的挖掘,冰山之下才會浮現。

對於玖,她說其實她和愛人都不想要孩子,只是覺得年齡在那裡了,趕快生個孩子吧,於是這備孕之路走了好多年都無果。

所以那些遲遲要不了孩子,心急如焚的女性,請停下來,和你的潛意識溝通,看看你的阻抗在哪裡。如果自己做不到,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幫忙。

到底備孕需要那麼久嗎?備孕的期間就不能去做其他的事情嗎

《向前一步》作者謝麗爾·桑德伯格在Ted演講《為什麼女性管理者這麼少》中談到這樣一個例子:有個姑娘畢業不久,在工作上並不投入,因為她準備要孩子。

問她什麼時候要,她說

“我現在還沒結婚呢!”那問她什麼時候結婚!

她說,“我現在還沒有男朋友呢!”

尼瑪,男朋友還沒影,就為生孩子操心,這也想的太遠了吧!

尼瑪,那些備孕多年的人,似乎這樣想的很多啊!

為了一個遙遠的東西,我們放棄了當下。這是很多人的思維——活在未來的擔憂中,而忘記享受當下的美好。我們過多為未來做準備而忽略做好當下,殊不知正是

每一個當下積累了未來,也決定了未來的走向。

职业规划案例解析:女人,职场和备孕

在8月份南丁班首次全國線下見面會(上海站)的聚會.

职业规划案例解析:女人,职场和备孕

我們組分享學習到最有感觸的認知時,朱豔說:“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有了孩子,就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從外出旅行和讀書中我意識到作為媽媽其實沒有必要給自己設限,可以做很多事情!

在這方面日本女性做的很好。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結婚前愛旅行,生完孩子,帶著幾個月大的孩子一起旅行;而另外一個很火的日本媽媽,生二胎期間去哈佛求學,最後一家四口都跟著去,一點也沒耽誤家庭和學習,

旁邊的曉華連連點頭:

“對對對,我認識的一個媽媽也這麼和我說,她就是在生完孩子後就去讀了研究生,一邊帶孩子,一邊讀書。我也是受她影響,準備去讀個研究生。”

備孕,有孩子就不能去做其他事情,這也是我們給自己設限呢!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一個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鬥的女性,一個每天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女性,一個每天精神飽滿、充滿希望的女性,她腹中的孩子也會感受到這份愉悅。

而那什麼也不能做的媽媽,心裡可能在埋怨孩子,因為TA的原因不能去嘗試,不能去追求自己,孕育中的孩子是可以靈敏地捕捉到媽媽的情緒的!

也有女性是以備孕作為逃避的藉口: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啥,索性就辭職回家備孕。

梅就是這樣,

“我以為通過生孩子這件事,可以讓我找到職業方向。後來我發現這個問題是不會自動解決。生孩子前有,生完孩子後,這個問題更嚴重了。我現在不得不去面對,解決起來可能比之前還要困難。“

那些從一開始就做著不喜歡的事情,想著換工作,想著轉型,但總是以備孕的藉口不做任何的行動,捫心去問問自己:

你在逃避什麼,你真的敢為自己負責嗎?

備孕的過程如此之長,是否也擔心一旦生完孩子,就要面對之前逃避的問題,索性在這條路上多走一段時間。

真正的成長,需要有勇氣面對,需要為自己負責。

女性的職場,因為一個漫長的備孕,再加上一個全職媽媽時段,再來個二胎,很多人的職場之路基本停滯,只有很少的女性能從容面對。為此我特意在南丁班的學習中設置了《生育期女性如何規劃才能升值生娃兩不誤》課程,希望能更好地幫助生育的女性,詳情請見南丁班:國內首家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平臺年度職業規劃成長班開班啦!

职业规划案例解析:女人,职场和备孕

當我和玖在聚會中見面,我和她分享一個消息:一位朋友,備孕之路也異常艱辛,最後高齡懷孕,終於得子。

玖第二天特意來問我,希望取得這位朋友的聯繫方式向她取經。

那種急切,讓我想起了電視上拜觀音菩薩求子的女性。

高齡產子的朋友是70後,玖是80後。

真心希望90後,00後,以及未來的女性在生與不生之間有自己的決定權!

往期好文推薦:

國內首家大型女性職業成長平臺年度職業規劃成長班開班啦!

職場媽媽們,職場何去何從?

已婚已育的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全職媽媽,如何重返職場?

全職媽媽,路在何方?

職業規劃實戰諮詢督導班(第二期)9月開班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