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皆为环襄阳城 “有意境”之景色,然皆为众人叹为观止拍案性起之景色。选景过程得到多位高人指点,在此一并感谢,近日有对名字疑惑者,这里一一分解。

一 襄阳十景之一高阳映雪

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史载为东汉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所建,习郁后裔、东晋著名史家习凿齿曾隐居于此,读史诵经,所著《汉晋春秋》洋洋洒洒54卷。自汉晋以来,就成了襄阳市南郊的游览胜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襄阳市最早的园林建筑群体。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此地安静,乃观月赏雪上佳之处,入选第一。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一高阳映雪

二 襄阳十景之二仲宣唱晚

仲宣楼是为纪念“建安七子”之首、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据《襄阳府志》记载,此楼毁于民 国初年,其模样无人知晓,更无图可查。在重建时,参考毁于抗日时期的邻近该楼的魁星楼建筑结构。现在的仲宣楼,是1993年襄樊市政府依据魁星楼修建。仲宣楼、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是“楚天四大名楼”。襄阳的仲宣楼在东南角城墙之上。此楼临水,每当夕阳西下,漫天霞彩在襄阳护城河的倒映下,熠熠生辉。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二仲宣唱晚

三 襄阳十景之三拱宸怀古

据襄阳志书记载,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襄阳知府万振孙,为六座城门首题名称: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小北门曰“临汉”,大北门曰“拱宸”,东长门曰“震华”。 襄阳古城墙四面建有城门六座,每座城门又建有瓮城(俗称月城),城门上建有城楼。由于历代兵燹,城门与城楼屡圯屡修,今唯小北门存完整瓮城,当年张自忠将军遗体从日军手里抢过来后就是从此城门经过然后水路护送到汉口追悼。可谓英雄门,寓意怀古。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三拱宸怀古

四 襄阳十景之四多宝秋颂

广德寺位于古隆中北侧,距襄阳城西10公里,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4--628年),原名“云居禅寺”,明代成化末改为“广德禅林”。明弘治九年(1496年),在广德寺殿后增建多宝佛塔。多宝佛塔为砖石结构,分塔座、塔身两部分。塔座高7米,八方形,每面墙上都嵌有佛像。东南西北四方可人塔内。正门在南,上额“多宝佛塔”。多宝佛塔为印度式佛塔,也是我国仅存的三座印度式佛塔之一。我国多佛塔只有七座,而造型美观的只有北京的一座和襄阳的一座,而五塔立于一个塔座,又唯襄阳的多宝佛塔所独具,可见其珍贵。塔旁银杏一株,古干参天。明嘉靖年间赐以“大将军”的封号。以此推算,此树树龄达500年以上。藏地宁玛(太阳的意思)佛爷曾经莅临宝塔,对笔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此塔加持力大!

清秋时节,有僧人转塔祈福,一阵微风过处,遍地金叶耀塔,谓之秋颂。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四多宝秋颂

五 襄阳十景之五阳春新柳

据襄阳志书记载,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襄阳知府万振孙,为六座城门首题名称: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小北门曰“临汉”,大北门曰“拱宸”,东长门曰“震华”,清代,东门名”保厘东郊“,朝东向地气充足,每年春至,新柳始发,游人如织。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五阳春新柳

六 襄阳十景之六昭明晚钟

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原名"文选楼",唐代改称"山南东道楼",旧有唐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昭明台为襄樊标志性建筑。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暮鼓晨钟乃绝世佳音,为琴筝笛箫更为朴素之仙音,可惜,曾经奏响了千年的悦耳晚钟今世笔者恐怕无缘亲闻,昭明晚钟,为之意。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六昭明晚钟

七 襄阳十景之七临汉夕照

襄阳城原有六座城门,六个城门现仅存小北门颇具气势,北临汉江,南通昭明台。小北门在明代称“临汉门”,到清代又别称“北门锁钥”。门上城楼乃道光六年(1826年)襄阳知府周凯所建,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登小北门,前有滔滔鸭绿汉江,后有巍巍襄阳城,蜿蜒三岘山,叩古问今,不难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可品尝“数千年城墙尽归此处楼台,八百亩城池知是何年图画”的韵味。此门落日时分,更显壮美。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七临汉夕照

八 襄阳十景之八西成凌波

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襄阳知府万振孙,为六座城门首题名称:西门曰“西成”。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当年郭靖黄蓉守襄阳,漫步西护城河,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尤为神奇的是,此地水面宽阔,有窄桥延伸至护城河中间,远远望去,其中游人仿佛个个身怀凌波微步之功夫,在水上信步闲游。故曰:西成凌波。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八西成凌波

九 襄阳十景之九隆中踏雪

《隆中对》的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刘皇叔这“凡三往”中第二次来探访,就是在大雪天,为踏雪而至。隆中踏雪,野隐隐烁烁,树林稀疏横斜,楼台亭阁若隐若现,晃如沧然若梦,一股淡泊宁静之清幽悄然飘升。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九隆中踏雪

十 襄阳十景之十卧龙披霞

自虎头山上西望,层峦迭嶂,霞光满天。此景非登高无以观之,且受空气污染指数和天气情况影响,一年不过十日。可遇不可求之。

襄阳最美十景

襄阳十景之十卧龙披霞

名景之出处当为形、意,乃视觉及感觉为之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