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23:宋太宗趙光義,斧聲燭影、開卷有益、雪中送炭

上一篇咱們說的是太祖趙匡胤,今天咱們聊一下太祖的繼位人--太宗趙光義。趙光義,可能瞭解的朋友不是太多,客觀來說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

唐之前多用諡號稱呼皇帝,比如:漢文帝、漢武帝

唐宋多用廟號稱呼皇帝,比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明清皇帝因為基本上都是一個年號,所以多用年號稱呼皇帝,比如:萬曆皇帝、康熙皇帝。

原名:趙匡義

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胤排行老二,趙光義排行老三,比趙匡胤小12歲。當哥哥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時,作為弟弟的趙匡義參與其中,一直都支持哥哥。據說,趙光義就是整個事件的策劃者。

雜談23:宋太宗趙光義,斧聲燭影、開卷有益、雪中送炭

趙匡胤開元登基後,為避皇上諱,趙匡義改名“趙光義”,先封侯,後封晉王。

斧聲燭影、登基為帝

開寶九年的一天,太祖趙匡胤和趙光義一同飲酒,並留在宮中,第二天早上,太祖就突然駕崩。又一日,趙光義就繼位當了皇帝。

這段歷史眾說紛紜,多數都認為是趙光義害死了哥哥。

趙光義登基,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從年號上就可以看出,當時趙光義還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畢竟在當時,懷疑他弒君篡位的不再少數。

(四個字比較長,咱們印象中年號基本上是兩個字,歷史上四個字年號的,也不光趙光義,咱們熟悉的王莽,年號有“太平真君”,武則天年號就有“天冊萬歲”、“萬歲通天”等幾個,最長的年號還有六個字的“天授禮法延祚”

形式上一統全國

趙太宗繼位後,等皇位穩定之後,繼續進行統一事業,先是漳州、泉州歸降,後滅亡北漢,結束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形式上一統全國。

但不幸的是,太宗皇帝在和遼人惡戰中,中箭,不得不退兵,以失敗告終。後有南下派兵,討伐交趾,一統中華,恢復我漢室江山,但也沒有成功。

雜談23:宋太宗趙光義,斧聲燭影、開卷有益、雪中送炭

兩次討伐,均以失敗告終,都知道打仗打的是錢糧,對外用兵勢必增加百姓負擔,而國內歷經五代十國之亂,尚未恢復元氣,太宗皇帝只得作罷,先安撫百姓要緊。

慈儉為寶、雪中送炭

太宗皇帝,雖然為官宦之後,後封侯封王,衣食無憂,沒有體會過貧苦生活,但一直心繫百姓。冬天很冷,太宗皇帝坐在屋裡,烤著火爐,依然覺得冷,就想到缺衣少柴的百姓豈不是更難熬。

雜談23:宋太宗趙光義,斧聲燭影、開卷有益、雪中送炭

太宗皇帝下詔,賜給京城年事已高者禦寒衣物、錢糧、木炭來抵禦嚴寒,百姓深感太宗愛民之心,口口相傳,“雪中送炭”的典故,也因此婦孺皆知。

開卷有益

“開卷有益”,都不陌生,記得上學時候,總覺得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可以帶著課本去考試”,玩笑了,成語的意思是“多讀書就有收穫”

雜談23:宋太宗趙光義,斧聲燭影、開卷有益、雪中送炭

這個成語就是來源於太宗趙光義,太宗在位,編撰了一部鉅著《太平總類》,太宗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後來這部書更名為:《太平御覽》。太宗皇帝時常對身邊人說“開卷有益”,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會有益處,太宗也獲益匪淺。

結束

太宗皇帝,怎麼評論呢?如果太祖的死和他無關,這個皇帝還可以,至少體恤百姓,如果太祖死於趙光義手中,那真的是千古罪人了,如果太祖趙匡胤可以在當幾年皇帝,肯定可以一統華夏、重振朝綱,光復我漢室天下。

歷史總是由後人說,用《宋史》的一句話,形容太宗皇帝,最合適:

干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

大家都懂的意思,這裡小編就不班門弄斧再翻譯一次了,感謝朋友們的支持。祝大家心情愉快、萬事如意,明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