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宏觀調控中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GDP與GNP

相信大家在備考公職類考試的時候,很多考試會考到公共基礎知識,在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中,有一部分是會考察經濟的。考察經濟學知識的時候,宏觀經濟就是一個重要的部分。宏觀經濟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國民經濟,調控的主體就是國家。國家在進行宏觀調控的時候有四個主要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以及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其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促進經濟增長,那麼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水平呢,這裡面就涉及到了兩個衡量經濟的指標:GDP和GNP。

GDP(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運用全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要想對這個概念有一個更加深入的把握,需要從一下幾個角度進行了解:

1.GDP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所謂市場價值,指的是計入當年GDP的產品一定是在市場上發生過交換的。例如,一農民2017年種了一畝地,生產了1000斤小麥,但是沒有賣出去,全部供自己家人食用,那麼這1000近小麥是不能計入當年的GDP當中的,因為沒有發生市場交換。

2.最終產品計入GDP當中,中間產品不計入GDP。例如,一家麵粉廠2017年生產了100萬噸麵粉,其中50萬噸賣給了麵包廠,另外50萬噸賣給了消費者,那麼在這三個數字當中,只有賣給消費者的可以計入當年的GDP當中,賣給麵包廠的麵粉屬於中間產品,不計入當年的GDP,因為會造成重複計算的問題。

3.GDP是一個流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流量就是每一年新增加的量,存量就是留存下來的數量。比如,北京市在2015年修建了一座橋,給北京帶來的收入是1000萬,2016年給北京帶來的收入是1200萬元,2017年給北京帶來的收入是1500萬元,那麼在這三個數字當中,只有1500萬元可以計入2017年的GDP當中,因為它屬於2017年新創造的收入。

4.GDP是一個地域概念,也就是隻要是在中國的領土範圍內,不管是中國的企業帶來的收入,還是外國的企業帶來的收入,都計入在我國的GDP當中。比如,鄭州大學外教的工資,在中國的外企創造的收入,都計入我國的GDP當中。

而GNP(國民生產總值)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是一定時期內本國的生產要素所有者所佔有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和GDP不同的是,它是一個國民概念,也就是隻要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計入在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當中。例如華爾街華僑的工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