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內司機性侵事件超50起 滴滴5000億估值或難保

4個月內,滴滴順風車上再度發生兇殺案,讓滴滴重回輿論的風口浪尖。“對乘客之前的投訴置之不顧”、“不及時向警方和受害人家屬透露案發車輛信息”……面對外界這些聲討,滴滴雖然做出瞭解釋和誠懇道歉,但似乎仍然不足以平民憤。

這家出行巨頭在保障乘客安全方面做的究竟怎樣?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表明,滴滴衍生的安全問題遠超公眾所知。

近日,南方週末統計的一組數據顯示,過去四年裡,媒體報道及有關部門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起。女乘客被順風車司機姦殺的案件2017年已發生過,2017年5月,重慶永川的一位順風車司機用風箏線和紅布將30歲的女乘客勒死,涉案司機之後被法院判處死緩。

具體來看,50個案例中,有2起故意殺人案,有19起強姦案、9起強制猥褻案、5起行政處罰案件、15起未立案的性騷擾事件;涉及50個司機,53名被害人均為女性。

四年內司機性侵事件超50起 滴滴5000億估值或難保

圖片來源:南方週末圖片來源:南方週末

今年5月,北京市海淀法院曾針對滴滴車主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件發文“滴滴出行車主犯罪情況披露”,稱最近幾年滴滴平臺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數量,遠高於公眾所知悉的程度。文章表示,從地域範圍上橫跨全國,從時間範圍上集中在近三年,從罪名性質從殺人、搶劫等惡性案件到故意傷害、詐騙、盜竊不等;車主與乘客因糾紛、口角而引發的故意傷害罪案件,屬於車主涉刑中最為高發罪名,出租車、專車、順風車、代駕均有涉及。

海淀法院還在文中稱,“作為一個深植於日常消費、掌握海量數據和交易量的公司,現在也許是時候要求滴滴出行拿出徹底整治的方案了。”

“安全第一”仍然是口號?

滴滴曾多次向外界表明公司對安全問題的重視,但實際的動作似乎總比事故慢一拍。

今年2月8日,滴滴出行CEO程維在滴滴年會演講中稱,2017年是滴滴沉澱下來的一年,這一年“蹲下來”是為了接下來能夠更好地“跳起來”。”關於“安全”話題,程維明確強調,“安全第一,不僅僅是口號,這是滴滴最重要的良心指標。”2017年,滴滴投入鉅額資金和技術資源建設更完備的科技安全體系,安全事故率下降了21%。

然而,程維話音剛落,今年4月就出現了乘客被滴滴司機毆打的惡性事件。“趕巧”的是,爆料自己被打的乘客是滴滴投資人張桓,他怒斥滴滴出行平臺對司機管控不力,直言將賤賣對滴滴的所有投資。對於滴滴給出的事件調查結果,張桓指責滴滴公佈的細節不全,混淆視聽。

5月,駭人聽聞的鄭州空姐打車遇害案爆發,滴滴平臺管理方面的失職讓其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案件發生後,人們驚奇地發現,犯罪分子劉某華是用其父親駕照在滴滴平臺成功註冊為順風車司機,滴滴公然允許司機給乘客貼上了“美女”、“身材不錯”一類標籤,這怎麼看都不像是把乘客安全置於“第一位”的做法。

在近日的浙江樂清女乘客被姦殺案中,滴滴的一些做法再度引來外界質疑。首先,涉案司機在前一天就遭到某位女乘客舉報,但即便是“多次要求乘客坐到前排、開到偏僻的地方、下車後司機尾隨”這樣的投訴字句仍然沒有喚醒滴滴對“安全第一”的記憶,涉案司機第二日仍然在正常接客、殺人。

此外,在受害人失聯的關鍵時刻,滴滴並未第一時間向警方、乘客家屬提供司機信息。樂清警方在表明身份的情況下三次聯繫滴滴兩次無果,直到民警傳去證件資料後,才收到滴滴發來的順風車主及車輛信息,此時離受害人發出求救信號已過去4個小時。

滴滴的自我救贖

樂清女乘客遇害案件發生後,滴滴的順風車業務就此終結。8月26日,滴滴官方發文稱,自8月27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下線順風車業務,內部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客服體系繼續整改升級,加大客服團隊的人力和資源投入,加速梳理優化投訴分級、工單流轉等機制。

與此同時,滴滴還處理了公司兩位對事故負有責任的VP,公告稱,滴滴將免去黃潔莉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免去黃金紅客服副總裁職務。有滴滴內部人士向獨角鯨科技表示, “一下處理兩個VP是滴滴成立以來最嚴重的處罰了。”

四年內司機性侵事件超50起 滴滴5000億估值或難保

不過,外界仍然對滴滴的“悔罪”做法不滿意,眾人議論紛紛的是,兩次順風車乘客遇害事件發生後,滴滴CEO程維和總裁柳青並沒有對外公開道歉。

滴滴或將面臨的懲罰

4個月內兩度發生乘客遇害案件,滴滴遭到監管部門與資本市場的嚴懲已是在所難免。

8月26日,交通運輸部聯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運輸、公安部門,針對上述事件,對滴滴公司開展聯合約談。交通運輸部表示,近期出現的多起滴滴乘客人身安全和權益被侵害的惡性事件,充分暴露出滴滴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重要問題和重大安全隱患。特別是5月5日發生的鄭州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被殺事件之後,滴滴公司沒有從中吸取教訓,進行認真整改,消除安全隱患。

今日,交通運輸部官微刊文稱:接二連三的事件,充分暴露出滴滴出行平臺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和經營管理漏洞,反映出滴滴這樣的平臺公司片面重視追求業務發展和經濟效益,而忽視安全管理,安全底線一再丟失,對國家法律法規沒有敬畏心,缺乏依法經營的意識,缺乏對乘客安全負責的社會責任心,缺乏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政府部門要對踐踏法規和乘客合法權益的行為堅決嚴厲處置,絕不允許任何經營者打著“創新”的名頭,挑戰保障乘客安全出行的底線。網約車平臺公司要將“自責”落實到行動上,將心思用在落實承運人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依法合規經營、保障乘客安全和合法權益上,切莫挑戰法律法規和乘客安全底線。

在資本市場,頻發的安全事件或將讓滴滴遭受重創。

作為中國獨角獸的代表企業,滴滴此前備受海內外資本青睞,成立至今共計完成17輪融資。今年4月,滴滴完成了一輪55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約為500億美元。當時媒體報道稱,滴滴當時正在和多家投行洽談IPO事宜,期望在2018年下半年上市。上市後估值或達到70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之間(摺合人民幣4800億-5500億元)。

但如今,滴滴連發兩起命案,其估值或將因此縮水。有業內觀點認為,滴滴未來要面對的困難包括嚴厲的監管,以及品牌危機爆發後,來自美團點評、神州專車等平臺更激烈的競爭。獨角鯨科技援引互聯網分析師季城觀點稱,“雖然順風車業務佔比滴滴不大,但也是其出行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順風車業務是否能夠整改上線考驗滴滴的應對能力,成立6年的滴滴面臨最大輿論危機,其估值受影響是必然。

錦天城律所律師吳衛民更是認為應該“分拆滴滴”。他表示,滴滴的問題不僅僅是公司管理的問題,深層次問題在於私有資本控制大眾出行、形成壟斷市場。“執法警察在其面前都是弱勢一方,不打破壟斷、分拆滴滴,如果上市後資本勢力無可比擬,會更加肆無忌憚地盤剝社會,會更加傲慢。是不是拆分滴滴,是檢驗社會有沒有糾偏能力的重要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