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俊才之毛亨

毛亨,原是战国晚期鲁国人,因躲避秦始皇焚书令,而携带家人逃亡隐居武垣县(今河北沧州河间市),因这里人烟稀少,遂定居此处,所以可以称其为河北人。


河北多俊才之毛亨

毛亨应该说是古代对中国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之一,他的最大成就是保住了《诗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法家治国,逐渐与儒家发生矛盾,在法家代表人物,当时的宰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发动了焚书坑儒运动,不仅坑杀了很多儒生,就连以前的儒家书籍也要一律烧毁。
河北多俊才之毛亨

当时还没有纸张,儒家经典都是写在竹简上,竹简的制作非常昂贵,书籍十分稀少,并不像今日普及,多数的儒家书籍都在嫡传的儒家弟子手中,毛亨师承荀子,手中有从孔子时代就传承下来的诗经,是重要的儒家典籍,一旦被焚毁,后果不堪设想。
河北多俊才之毛亨

毛亨冒着很大风险,跑到武垣县隐遁下来,并且注解了《诗经》,写成了《毛诗古训传》成为经典注解。汉惠帝时期,废除了挟书律,儒家书籍终于能重见天日,但是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秦末动乱,先秦的儒家书籍损毁严重,世上出现了齐鲁韩三家注解的诗经,但都是秦亡以后的注解,与毛亨的版本不能同日而语。


河北多俊才之毛亨

因此,毛亨的《诗经》版本一问世,便成为经典,中国两千年来传颂的诗经字句,都源于此版本,是为儒学正宗。因此毛亨被称作“大毛公”,后来他又将此书传给自己的侄子毛苌,人们称毛苌为“小毛公”,而据考证,他们都是毛遂的后人,也算是毛氏的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