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民國時代,一個新舊交替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期裡湧現出了一大批文人志士,他們學貫中西,渴望用筆桿子喚醒一代人,救世於苦難。他們單純,他們學做學問,他們也學做人,他們渴望師夷長技以制夷,他們改變不了歷史長河既定的方向,他們只求為當下的青年學子帶來精神上的振奮,使他們不至於被國仇家恨壓彎了腰。

細數民國翻譯那代人,且聽鄙人慢慢道來。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提起翻譯,就免不了閒話兩句“信、達、雅”,閒話過後呢,就不免扯到它的作者嚴復。但是,除了知道嚴復在《天演論》上寫道,“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我們對他還有多少了解呢?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嚴復,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福建候官縣人,是近代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

1854年1月8日(也就是咸豐三年十二月十日),嚴復降生於今福建省侯官縣蓋山鎮陽岐村一中醫世家。

在那個時候,科舉還是上進的正途,嚴復自小讀書,自然也有著一腔科舉夢。但是,待到他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以致家道中落,迫使他不得不放棄了科舉。於是,隔年,嚴復就到了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當一名海兵。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1866年,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

按理說,照嚴復這個發展,也沒可能成就之後的盛名,那他又是怎麼跟翻譯扯上關係的呢?

可能,真正有才幹的人,在哪都不會被埋沒。嚴復雖然是船政學堂出身的,但是他順利的畢了業,還成功的拿到了在“建威”、“揚武”兩艦實習的機會。之後更是被選派前往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還與當時的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結為了忘年交。這也算是嚴復同一般知識分子不同的地方了,他首先是在海軍出道的。

在英國的三年裡,嚴復不僅學習海軍相關的知識,同時對西方的思想、政治、哲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且在這些領域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他的這些經歷,也為後來的翻譯事業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嚴復(第三排中坐)與其家眷、學生在軍艦上的合影。)

在歸國之後,嚴復先是回馬尾船政學堂任教,次年李鴻章籌辦北洋水師學堂,又將他調去天津,擔任洋文正教習。

但是,嚴復的教學似乎並不成功。後來當過清政府駐美公使的梁誠曾是北洋水師學堂學生,據他回憶,“我們的總教習,那位在英國受教育的,像其他的中國教習一樣不知如何施教”,“他照書本一字字往下念。”

在此期間,據說李鴻章對他還是比較賞識的,也曾經向嚴復透露過,有要收他為弟子的意思,可是被書生意氣的嚴復拒絕了,因此李鴻章認為嚴復不屬於“自己人”,便不再重視他。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加上嚴復長期接觸西方思想,不懂官場上的曲意逢迎和韜晦,說話的時候比較直接,多次頂撞過李鴻章,故而兩個人漸行漸遠。

後來,嚴復雖然升為了北洋水師學堂總辦,又因與李鴻章不合,便起意退出海軍界,另謀發展。

時逢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全面覆沒,洋務派的苦心經營宣告破產,昔日好友的犧牲,再加上國家民族進一步被列強的欺壓,這一切深深的刺痛了嚴復的內心。沒有強大的政治實力他,開始尋求另一種方式來拯救這個國家。

他先是在天津《直報》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闢韓》、《救亡決論》等文,主張變法維新、武裝抗擊外來侵略,後又創辦俄文館,幫助張元濟在北京創辦通藝學堂,並且資助梁啟超等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接著,他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著作《天演論》在報刊上發表,書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深深震動了當時整個中國的知識界。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嚴復的《天演論》的問世,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甚至影響了幾代人,這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思想界崇高的地位。難怪胡適說他,“嚴復是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同時《天演論》中,嚴復吸取古人經驗並結合自己的實例,首次在中國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和原則,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套完整的翻譯理論。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而正式因為嚴復在教育界和翻譯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京師大學堂改建成為國立北京大學之後,嚴復還被時任教育部總長的蔡元培推薦,成為了改名後的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但是可惜的是,嚴復沒能令剛成立的北大煥發生機,幾個月後變辭去了北大校長的職務。

也就是這之後,嚴復開始參加政治活動,這也成就了嚴復一生中唯一的一處敗筆。

不再滿清熱血的嚴復,思想趨於保守,1915年,他被聘為袁世凱的憲法起草員,並在袁世凱的授意下,以討論國體問題為名,鼓吹復辟帝制。

民國翻譯家|嚴復——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

袁世凱的失敗是註定的,所以當袁世凱死後,支持袁世凱的嚴復也不免成為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嚴復被迫逃到了天津,之後又因為哮喘病久治無效而回到福州療養。

1921年10月27日嚴復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9歲。

回顧嚴復一生,原本是一個放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最終卻走向歷史潮流的對立面。

所以郎鹹平會說他,終究只是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他的悲劇就是在當時特殊環境下,他是唯一有能力瞭解西方浩瀚的哲學思想的中國人。但老天爺開了中國一個大玩笑,讓他止步於“天演論”和以英國哲學思想為主的翻譯工作。如果他向右進一步就能進入孕育軍國主義的斯賓塞思想,向前進一步就能進入孕育現代法治化主義的康德思想,向左一步就能迸入孕育了社會主義的黒格爾馬克思思想。但是,當時甚至到如今的中國都難以理解他深邃思想,從而造成後繼無人的宭境,因此使得他的止步,讓今天的中國都缺乏一個指導中國往何處去的哲學思想,只有讀懂嚴復的悲劇,才能理解中國如今的悲哀。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