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将“刀枪不入”, 下半身受伤后才被斩首,解开衣服发现秘密

关于二战的影视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桥段:日军对一个阵地久攻不下,就会组成敢死队,他们赤膊上身,头上戴着白布条,不要命的向阵地冲去,往往能有奇效,但是敢死队员基本上也是有去无回?为什么二战时日本的军人大部分都不怕死呢?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被天皇洗脑了。二战时日本都信奉武士道精神,何为武士道?就是强调毫不留恋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切腹。

日本少将“刀枪不入”, 下半身受伤后才被斩首,解开衣服发现秘密

当然要想让人心甘情愿的去送死,还是要给一些甜头的,而日本天皇给的好处是一张空头支票,这个空头支票和日本的信仰有关。日本天皇是日本民众最大的精神支柱,他们所宣传的大概意思就是“信天皇、得永生”,咋个永生法?就是精神不死,日本的军人战死后是可以进靖国神社的,这对日本人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不但享受民众的祭拜,天皇也会来向他们磕头,所以二战时日本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怕死。

日本少将“刀枪不入”, 下半身受伤后才被斩首,解开衣服发现秘密

是不是所有的日本军人都不怕呢?答案当然不是,这些小伎俩忽悠忽悠底层士兵还是可行的,一旦到了一定位置,了解的真相也就更多,同时位高权重的人更怕死,所以在战争中总会想法设法的增加活命的机会。

1932年辽宁庄河成立了一支抗日队伍,即庄河大刀会,创办人是鞠抗捷。大刀会搞的如火如荼,让当地的日本驻军很头疼,决定派兵围剿大刀会,带队的叫森秀树。此人当时是伪满洲国军靖安军游击第十三联队联队长,接到命令后就带队向庄河出发,行军途中夜宿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里,这个情报被鞠抗捷的大刀会截获,鞠抗捷决定夜袭这支日军。

日本少将“刀枪不入”, 下半身受伤后才被斩首,解开衣服发现秘密

几千大刀会的成员,带着大刀长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很快将森秀树包围并发起突袭。要说森秀树也是倒霉,他在行军时分了兵,主力直奔庄河,而他带着百十个人跟在后面,并且大部分还是伪军,他以为留在后方就安全了,可惜他算错了帐。伪军的战斗力不来就不高,战斗一打响谁还顾得上这个联队长,纷纷上马各跑各的。

日本少将“刀枪不入”, 下半身受伤后才被斩首,解开衣服发现秘密

慌乱中森秀树也带着警卫边跑边打,身上不时的还挨上几刀,但是他却毫发无损,跑的还很欢,慢慢的身边的鬼子都死了,就剩下森秀树一人,他瞅准机会翻墙而上,这时一个大刀会成员拿着长矛捅向森秀树的屁股,他应声落下墙,鞠抗捷提刀将其斩首。大家都很好奇,为啥之前森秀树会“刀枪不入”,解开他衣服才发现,森秀树贴身穿着一层钢片做的“铠甲”。

日本少将“刀枪不入”, 下半身受伤后才被斩首,解开衣服发现秘密

倒霉的森秀树千算万算,没想到后方不保险,铠甲也不保险,被长矛捅伤屁股又被砍头,他死后日本追封他为少将,这也可能是日军死的最憋屈的将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