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有哪些历史名人呢?

老虎大王1


这个我本人并不是湖北恩施的人,我这里大概根据互联网查询到的资料来简单的介绍下出生于湖北恩施的历朝历代较有名的历史名人

一、宋朝

1.田九龄

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人,明嘉靖年间容美宣抚使田世爵第六子,被世人称之为容美田氏诗人之鼻祖,为容美土司历史上第一位诗人。著有《紫芝亭诗集》

2.田颜伊

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人,于宋朝宋真宗咸丰五年(1002年)因食盐问题举兵造反,后宋真宗得知其造反原因夔州转运使丁谓与之会谈,达成协议,“以粟易盐”,并在宣恩立“咸平石柱”为盟。从而施州的食盐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同时,为民间商品交换开辟了渠道,减轻了夔万等州人民转运年粮之苦。

3.田世爵

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人,明嘉靖年间任湖广容美宣抚使,死后被追封为宣武将军。其与明嘉靖三十五年率兵参加抗倭斗争,历时两年,先后在浙江的嵊县、三界、阴沙、后梅、丹阳、柘林、乍浦等地,与倭寇激战,杀敌上千,生擒上百,建立东南第一功,受到胡宗宪的嘉奖。

4.覃伯坚

湖北恩施人,南宋时期施州行军总管,史称“覃将军”

5.詹邈

湖北利川都亭里铜锣坝人,为宋哲宗元祐三年状元。

二、元朝

1.覃毛

施南土司第一任司主,原任施州镇边万户府总管,后元至元二十三年开始实行土司制度时,元朝认为其久镇施州,有功于国,随封其为施南道宣抚司,成为施南土司第一任司主。

2.覃川龙

施南土司第二任司主,覃尔毛之子,由于其征战有功,曾被朝廷封为施绍归夔等处招讨使司大元帅,为施州一代英豪。

三、明朝

1.牟承五

利川南坪龙洞坪人,明末诸生。利川古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

2.牟茂

生于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死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湖北利川、重庆万州等地牟氏的始祖。至正十一年(1351),牟茂连连立功,被授予柳州城宣慰使之职。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据蜀,占施州,招降牟茂后又委其为剑南长官,仍管辖剑南,临溪、黄水、枫木、石柱一带土民。后因土、苗矛盾加深,战乱连年不断,牟茂复为援边宣慰使,驻守石官峒。明洪武四年(1371),明玉珍归顺明朝,随明玉珍归顺的牟茂,被明皇帝追封为荣禄大夫。

3.覃英

建南土司第一任司主,于明永乐五被册封为忠路安抚使

4.田敬

忠孝土司第二任司主,被明太祖朱元璋授“永爱忠孝”缺角印信,钦赐司名“忠孝”

5.田耳毛

忠孝土司第一任司主,明洪武四年(1371),当时施州地区叛乱,田耳毛奉命征剿,1373年叛乱平息,朝廷论功行赏,封田耳毛为明威将军,土司因此升级为忠孝宣慰司。

6.黄中

龙潭安抚司司主黄俊长子,为支罗峒峒长(支罗今为利川谋道镇地),是土司族人反抗明王朝的骁将,其联合四川万县、云阳、奉节等地反明力量,揭竿举义,并组成以黄中为首的反明队伍,设衙门,修关隘,练兵勇,结寨船头寨,黄中鼎盛时期势力范围东至湖北约300里的恩施,西、西北至四川万县、云阳、奉节一带,分别相距300里左右。黄中不仅重兵事,而且也重文事,还实行过开科取士,支罗印盒子大丘有蔡状元坟墓,传说为黄中考录的状元。后与明王朝分廷对抗达30余年之后,被明王朝彻底剿灭,峒寨被攻破,黄中被监解抚院,后判发配边关,不知其终。

三、清朝

1.黄玉山

今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蛇盘溪人,系“铁血英雄会”义军后勤总长,革命义士。1911年5月2日(辛亥四月初四),黄玉山在黔江县城西关外与杨松柏同时遇害,时年62岁,临刑时神色自若,大声说:我为革命而死,必能留名千古,只可惜未能亲眼看到革命成功!”

2.汪古珊

今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蚂蝗坝人,系一代名医。著有《医学萃精》,被医家视为珍本。

3.伍昌臣

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板场乡伍家台人,是宣恩“贡茶”的首垦者。清乾隆年间,因献茶有功,皇帝赐御匾,文曰“皇恩宠赐”。

4.田旻如

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人,为容美土司末代土王。著有《永常住碑记》、《保善楼记》等文。

5.田玄

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人,是容美宣慰司的“土王”诗人,反清复明的义士。清顺治三年(1646年),居职二十二年的田玄见南明节节败退,竟忧愤而卒,享年五十六岁。南明赐赠太子太保后军都督正一品职,谥武靖。

6.陈连升

今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邬阳关人,清嘉庆年间任鹤峰州清军千总,后调任保康营守备。道光年间递升广西左江镇都司、广东连阳营游击、增城营参将、三江协副将。陈连升可以说是清“抗英英雄”,鸦片战争时期他奉命镇守号称“虎门第一隘”的沙角炮台,后在英军猛烈的进攻下,因为死战不退而壮烈牺牲。陈连升牺牲后,广东人民为其建造专祠,立“节马碑”石刻,至今犹存。

7.陈连陞

湖北鹤峰人,因镇压川楚陕白营教起义及湖南、广东瑶民起义有功,累擢曾山营参将。1839年率部打退进攻珠江口官涌山的英国侵略军,击毁兵船一艘。次年又亲率战船5艘,兵勇3000,在友穴岛西南海面围歼英军。后调守沙角炮台时,由于钦差大臣琦善不予增援,以致弹尽,乃身先士卒与敌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力战阵亡。后人为纪念其父子,在沙角山麓建昭宗祠。

8.康代裕

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和平乡人,参加了辛亥首义。他与吕大森等在施南成立“日知会分会”,进行反清活动,不久,赴武昌参加辛亥首义。后被清军巡防营管带朱扬武所害。

9.黄楚昌

沙溪宣抚使司第九世,执政于清康熙、雍正年间,是利川境内诸土司中特别重视教育发展的司主。其在位期间设立官学,举贤为师,纳生课读。并在理政之余,自与讲解,并教弓马,力授生徒,在他的努力下,使当时不少年青人学有所成。不少学生赴彝陵考试,获文武游泮者20余人。

10.朱福隆

利川元堡马桥坝人,光绪四年(1878),克复新疆吐鲁番城擢总兵,光绪五年(1879),新疆南北路一举荡平,赏给三代一品,封典,可以说他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一大功臣

11.刘玉成

湖北施南府利川县南六堡人,清代社会慈善人士。他一生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其用毕生精力修筑一条从咸丰黄金洞金洞寺至利川市元堡乡将家桥连接川、湖两省的经络主干人行大道,全程50公里,建石拱桥3座(高桥、小拱桥、步清桥),为此,光绪皇亲下“圣旨”嘉奖,湖北武昌全省藩王院影公大人题赠“节孝可风”和钦加三品御郎。湖北利川县正堂陈王题赠的“敬姜遗范”两块精制牌匾,以表庆贺。他变卖家产,为当地百姓修桥补路,为官府之重视,百姓之颂扬,后人之敬仰。

12.李祖盛

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大水井人,曾做过贵州省两县知县,可以说是一位大大的清官,在任二任,后人称之为“三老爷”,李祖盛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恪守严训,处世和平。因治理有方,社会秩序安定,当地一位资深年高的秀才子,组织数千人,针刺中指,滴血请人代写签名,用白大绸布制作一份“万民泣血书”,送到贵州省巡抚衙门,以是颂扬“治县有方”的有功之臣李祖盛。

13.牟奇麟

利川县小河人,生前曾任鹤峰县知县。其在辞官还乡之后,在利川小河继续从事教育,由于其学识渊博,教学有方,桃李满天下,其中当地周氏家族的子弟考取进士、举人的人甚多,都是出自于他所教育之成果,故百姓称为“周家顶子牟家根”。

14.江海

利川建南中部营化香台人,利川清末著名石刻工艺雕刻大师。据查,柏杨坝大水井建筑群落的掌墨师就是江海。

15.陈世凯

湖北利川人,清初军中名将,号称“陈铁头”。康熙二十八年(1689)十一月,陈世凯入朝受命在旦夕回任后,于十二月疾作身亡。皇上得知陈世凯病逝,认为他“效力行间,茂著劳绩;简任提督,居官素优,忽闻溘逝,深为轸念,下部议叙”。派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侍卫马武奠茶酒,按朝廷旧例赐予厚葬,并赐谥号“襄敏”。

16.李耀瑚

湖北利川人,云南省易门县知县,社会乡贤,其为官一生清廉。庚辰年春季,任云南景东直隶厅同知,其厅下辖三个土司地域,李耀瑚恩威并举,软硬兼营,夷民畏服。在任期间该地区经常发生瘟疫,百姓苦不堪言,他多方组织药材及医生,为百姓施药问诊,救活无数百姓。

17.潘润之

湖北利川人,清廷利川外任官员,社会乡贤。

18.颜明山

利川市汪营镇人,农民起义首领,反洋教斗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颜明山因组织农民起义,攻打利川县城,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对中国进行肆意掠夺,于1900年被清政府残酷杀害。

19.牟大寅

湖北利川大塘人,为建南牟氏土司牟酋蛮之后裔,清初武将,以悍勇著称,利川土家族人在清朝官阶最高者。牟因屡次立功,擢浙江定海总兵左都督,累授骠骑将军、荣禄大夫之职。康熙二十年,皇封三代如其官,次年升授松江提督。

20.牟文绶

湖北利川凉雾散水人,明未清初累建战功的军中名将。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下京师,牟文绶追随桂王朱由榔,图谋恢复。桂王封牟文绶为五省军务提调,管辖汉土官兵,兼太子太师,并授凤阳侯。牟文绶一生戎马倥偬,万历中至崇祯末的20年里,基本上是在为朝廷镇压农民起义。甲申之变后20年中,作为明朝重要的军事将领,他立志保明抗清,于朝廷可谓是忠心不二。

四、近代

1.黄在渔

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1951年1月入伍,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指导员、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副军长、副军长兼师长、军长、守备区司令员等职。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被志愿军政治部荣记一等功,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88年9月被授于少将军衔。曾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2.姚顺成

湖北省来凤县龙咀施南坪人,1934年5月于龙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任二军团五师十五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八路军三五九旅营长,总后勤部骑兵大队大队长等职。1947年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河北省滦县,丰润县财政税务局长,唐山市财政局长,承德地区财政税务局副局长、承德市财政局副局长等职。

3.杜如珊

利川谋道镇大兴乡杨柳村人,书法雕刻家。1947年9月,杜如珊参加修筑四川万县至开县公路时,开山放炮,不幸被飞石击中殒命,时年49岁。

4.丁咸熙

利川团堡镇官田人,著名中医

5.黄道生

利川元堡乡理智坳人,利川籍著名中医

6.蒋登荣

利川元堡乡马桥人,著名中医

7.马元凯

利川谋道长坪旧寨坝人。中国国民党党员,利川民国时期林业专家。著有《林业制造学》、《森林利用学》、《森林测量学》、《土地测量学》、《气象学》、《农业土壤及森林学》及《造林及行道树》等书稿。其中《林业制造学》一书,于1919年上海“新学会社”出版发行。

8.金树榕

利川市柏杨坝镇人,民国时期爱国教育大师。一生著有《少年杂作》、《知非闹吟》、《与谁争岁月》、《苦恨年年压金线》、《嫦娥应悔偷买药》、《白发戴花君莫笑》、《可惜明年花更花》等12种诗、文集,共300余首诗词。

9.苏成章

湖北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中华民国教育部首任部长,鄂西靖国军军需处长。

10.陈耀智

湖北利川人,辛亥革命志士,曾任陆军独立三十四旅参谋长、湖北全省保安司令部行署参谋长、旅长等职。民国时期利川“三老”之一,爱国民主人士。

11.牟鸿勋

湖北省利川县汪家营人。土家族,邑庠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首义功臣,曾出任南京临时政府事业部副部长。1924年11月段祺瑞担任北京临时政府执政,当时南北和解之势遍及全国,牟鸿勋奉孙中山之命,作为全权代表,北上与段祺瑞谈判。在谈判中,他坚持原则,晓以大义,使段祺瑞不得不电请孙中山到北平共商国是。这时孙中山恰好在上海,回电后立即动身到达天津。北伐后牟鸿勋病居武昌,蒋介石曾数次电邀其去南京,皆拒辞不往。

12.龙庄伟

副部级高级领导。河北省副省长兼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汉语语言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民盟中央常委。苗族,湖北恩施县人。

13.杨占清

著名医学家,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医学家。苗族,湖北宣恩县人。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14.周基堃

著名外国历史研究家、翻译家。南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苗族,湖北宣恩县人。主要译著有《美利坚合众国的成长》、《唯物主义历史观》等。

15.姚绍斌

杰出的私营企业家,湖北八峰集团公司董事长。苗族,湖北鹤峰县人。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第七届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6.龙华阶

杰出的私营企业家,湖北华龙村集团公司董事长、21世纪初中国苗族首富。1968年7月生于湖北鹤峰县贫困农村家庭

17.杨子杰

著名无线电科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苗族,湖北咸丰县人。主要从事无线电物理及无线电遥感研究,其研究成果“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仪”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FXZ短波实时选频系统”199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态监测分析雷达OSMAR)”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多次完成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其最高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8.张天元

湖北恩施县咸丰小村人,苗族,全县著名打猎能手。1956年和1958年,两度出席省劳模会,获得奖旗、奖章、奖品,省长张体学亲自为其佩戴奖章。

19.张瑞瑾

湖北巴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水利专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工业学院副院长,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水利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及第三届名誉理事,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水利学组成员,国家科委水利工程学学科组副组长,高教部高等工科学校基础课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第一届技术委员会顾问等职务。为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和业务骨干。在其组织和领导下,创立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本科专业。主编有《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河流泥沙动力学》等

20.魏鸣一

微波通讯技术专家。湖北建始人。历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研究所总工程师,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电子技术进出口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曾指导研制成功中、远程导弹连续波测量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

21.吴国桢

湖北建始人。生于1903年10月21日。1932年5月11日,29岁的吴国桢被蒋介石委为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汉口市市长。吴国桢在汉口长达6年,民国时期在汉口任市长最长的当推他。1938年10月24日,汉口沦陷,到重庆就立刻上任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政务处长。1939年12月出任重庆市市长。1942年12月交卸重庆市长,改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8月27日,吴继王世杰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任上海特别市市长。1949年,大陆临近全面解放,赴台湾任“行政院”政务委员。蒋介石在台湾设置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吴国祯为设计委员。7月,蒋介石应菲律宾总统的邀请,飞赴菲律宾,参加“碧瑶会议”,吴为蒋随员。1949年12月,陈诚辞台湾省主席取,吴国祯接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53年4月,吴辞台湾省政府主席职务,留任陈诚内阁政务委员。5月,请假离台湾飞美。以后,蒋介石请人致书吴氏。嘱他回台担任总统府秘书长职务,吴以“政府年来措施,并不与祯之一贯主张相同”,函复拒绝。1985年6月6日,因病在美国萨凡纳市去世,年82岁。

22.樊增祥

近代藏书家、文学家。字嘉父,一作云门,号樊山,晚号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今属鄂西自治州)人。光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末任安徽颖卞泗道,出为陕西宜川知县、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著有《樊山集》、《樊山公牍》、《二家咏古诗》、《二家词抄》、《东滨草堂乐府》、《微云榭词选》、《时文》等。

23.朱玉庭

湖北省巴东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成都军区司令部原副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卫延安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解放晋南、晋中、临汾、西安、成都和大西南等战役战斗。

24.秦国镛

今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丁寨人,中华民国空军创始人,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校长,为第一个国内驾机升空的中国人。秦国镛主持开办了两期训练班,造就飞行员八十三名。以后由这些人组建成中国第一支空军。尔后,秦国镛冒险试机,飞越秦岭,创中国航空之先声。1920年春,南苑航空学校划归航空处管辖,改组为航空教练所。秦国镛回陆军部,升陆军中将,授一等文虎勋章。1923年解甲从工,建华陆石工厂,经营高建筑石料,并受聘北京大学任教职。1940年在北京故,享年六十四岁。

25.秦子文

今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丁寨人,系一代名医。秦子文医积数十年临床之经验,较诸家医术之短长,省医理药性之奥妙,辨中草药之伪劣,汇诸文字,著成《玲珑医鉴》、《中草药考证》、《验方锦集》等书,给咸丰县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医(药)学遗产。

26.赵师梅

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曾任湖南大学电机系主任、武汉大学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华中工学院电力系教授和武汉工学院教授、电机系主任等职

27.刘川鄂

湖北建始人,现为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鲁迅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澳古说历史


1946年5月18日,上海龙华机场。原上海市长钱大钧在此欢迎他的继任者―新任上海市长吴国桢。时年仅42岁的吴国桢被蒋介石委以重任,主政上海。

吴国桢,湖北建始人。少时聪慧,就读于南开中学,与周恩来相识。周发起设立敬业乐群会,吴国桢担任过该会童子部部长。后吴国桢进入清华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1926年,吴国桢回国。先后在上海政治学校、外交部、北京国立政治研究所、南京政府外交部任职。时任武汉政治分会主任的李宗仁非常欣赏吴国桢的才华,委任他为湖北省税务局长。在他的治理下,湖北财税收入大增。不久,即出任汉口财政局长。28岁时,又就任湖北财政厅长。次年,改任蒋侍从室秘书,同年11月,出任汉口市长,年仅29岁。

吴国桢在任汉口市长期间,实施了很多市政建设。他拓宽了城市道路,修筑了大型防洪工程―岱山排水站。吴国桢的政绩得到蒋介石的认可。1939年12月,吴国桢出任重庆市长,在任期间,重庆的市政建设得到改观。由于重庆大隧道惨案,吴国桢于1942年去职。

1942年,由于吴国桢有留美背景,改任外交部政务次长。后接替王世杰任中央宣传部长。


1946年5月14日,吴国桢被任命为上海市长。在任期间,他兴办市政、改善市民住房、稳定金融秩序。小蒋上海打虎期间,吴国桢与小蒋产生矛盾。

1949年春,吴国桢以身体原因为由,向蒋提出辞呈。蒋再三慰留未果。5月,吴国桢携眷赴台。

12月,蒋为争取美援,任命吴国桢接替陈诚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蒋去台后,开始培植蒋经国实力。吴国桢与蒋经国开始冲突不断。

1953年,美与台关系加强。吴国桢自知自己已无利用价值,他提出辞呈,要求赴美。起初蒋不同意吴去美,后在美国人和宋美龄的帮助下,吴国桢留下老父和幼子为质,始得成行。


12月,“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被罢免,吴国桢被牵连其中,台方称吴套购外汇12万美元,并在美报刊发《劝吴国桢从速回台》一文,要求吴配合调查。

面对台方指责,吴国桢在美发声。他接受专访,称此举是台方对他的陷害。他批评国民党一党专政,限制言论,并称自己出走美国,就是因为不为蒋所容。1954年,吴国桢被开除党籍,台方要求引渡吴回台查办,未果。

1983年12月,吴国桢长子吴修广教授回国讲学。1984年,吴国桢接受邓颖超等人的邀请,准备回国观光。6月,81岁的吴国桢因病在美辞世,回乡终未成行,终成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