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红楼梦》里《秋窗风雨夕》这首诗

林黛玉每年春分秋分时都会咳嗽,一般需要在房内将养,不能出门,因此很希望有人来陪着一起说说什么的,这日白天薛宝钗来做了半天,两个人各说心里话,推心置腹,结为金兰之意,本约好晚上再聊的。

如何解读《红楼梦》里《秋窗风雨夕》这首诗

但是时至九月,秋霖脉脉,天气阴晴不定,说变就变,阴沉的黄昏时日还未落尽,竟不知不觉淅淅沥沥的滴起了雨点。林黛玉看着窗外黑黑的天空,雨滴打落竹梢,顿感凄凉无比。更能刺激灵感的是想看书,却翻到了《秋闺怨》和《别离怨》之类的篇章,要说这林黛玉,曹雪芹绝对是宠爱有加,把那些个好诗好词都放在了她的身上,借她的口说出来、她的手写出来,竟以《春江花月夜》之格式,信手拈来一词《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如何解读《红楼梦》里《秋窗风雨夕》这首诗

咱们设身处地的站在林黛玉的角度想一想,最爱最疼自己的母亲早就去世了,没有兄弟姐妹,寄居在舅舅家,幸好外婆非常疼爱自己,可是一无所有,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别人家的,能让人看得顺眼吗?首先这心理是低人一等的,因此林黛玉的悲哀是从心底发出的,悲到了骨子里。再看这《秋闺怨》是什么样的内容啊?南北朝时有两人写过:

王僧孺《秋闺怨》原文是:

斜光隐西壁,暮雀上南枝。

风来秋扇屏,月出夜镫吹。

深心起百际,遥泪非一垂。

徒劳妾辛苦,终言君不知。

另一位是阴铿:

独眠虽已惯,秋来只自愁。

火笼恒暖脚,行障镇床头。

眉含黛俱敛,啼将粉共流。

谁能无别恨,唯守一空楼。

如何解读《红楼梦》里《秋窗风雨夕》这首诗

秋意已经萧瑟了外边的草木,可梦中仍是一片绿意盎然。只怨今日风雨相催,秋窗摇曳,惊醒绿色的好梦,不觉间感伤起物色变衰,容颜易老,年华易去。

不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原诗并非描写感伤悲凉的。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的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题目上看,《秋窗风雨夕》就是与《春江花月夜》意境、心情相反的作品。大家可以看一下原诗,做一个对比: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如何解读《红楼梦》里《秋窗风雨夕》这首诗

诗人通过“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景象的分别描写,刻画出一个神话般的美妙的境界,虽有短暂的哀,却没有感伤,对人生充满了热爱和追求,诗中荡漾出一幅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而林黛玉的感伤是一种让绝望的悲,甚至让人憎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