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前的安禄山,为何见了唐朝宰相李林甫如同老鼠见猫?

吕孟谦


看了之前的答案,基本都不在点上。

这段老鼠见猫的记载,见于《旧唐书·安禄山传》:

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
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
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厅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若但言"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
李龟年尝敩其说,玄宗以为笑乐。

我把这段话的核心信息分成四段,第一段,就是李林甫为相,朝臣没有敢和他平起平坐的,安禄山仗着自己有圣眷,拜见时没那么恭敬,李林甫就把王鉷叫来,结果,王鉷持礼非常恭敬,安禄山悚然而惊,腰渐弯。

安禄山为什么看到王鉷如此就害怕了?因为王鉷也是玄宗朝宠臣,和他类似,职务上,二人“并为大夫”,也是一样,结果看到李林甫仍然毕恭毕敬,他一个塞外胡种,有什么可牛的?

这是畏其“势”,真正由权力带来的独掌中枢的威势。

而第二段,则是畏其“明”,两人对话,安禄山要说什么,李林甫全知道,内心毫无隐秘,所以见李在寒冬仍然流汗。

第三段,畏其“亲”,李林甫对安禄山态度亲近,安禄山只能乐呵呵地毫无隐瞒,以亲近人相处,但是,又根本不知道李林甫的“亲”背后是什么,只好随时窥伺他的好恶,追随他的好恶。

官场有云:不怕你有原则,就怕你没爱好。偏偏,李林甫无爱好,也就无从投其所好,而且态度亲昵,也让你无法防备,心理上已处下风。

第四段,李龟年这个伶人早有拐着弯的劝谏,唐玄宗根本不以为意,反而当做笑话。

那么,安禄山的这种畏惧仅仅来自于人际关系,或者说官场心术的恐惧吗?

当然不是,李林甫为相19年独掌朝政,在玄宗朝甚至整个唐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他真正的本事并不只是窥伺圣意,排斥异己,什么口蜜腹剑之类的,而是他在唐玄宗登基多年之后,对于旧的“儒家道德秀”已经厌倦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垂拱而治”,过过舒服日子的心理诉求下,完美地满足了皇帝的需要。

《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

帝之幸蜀也,给事中裴士淹以辩学得幸。时肃宗在凤翔,每命宰相,辄启闻。及房琯为将,帝曰:"此非破贼才也。若姚元崇在,贼不足灭。"至宋璟,曰:"彼卖直以取名耳。"因历评十余人,皆当。至林甫,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默不应。

这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逃亡四川,与给事中裴士淹论宰相,评价了十几个人,各个精当,到了李林甫,说,此人嫉贤妒能,推举的人每一个比得上自己的,裴士淹反问,你都知道,为什么让他干那么久?玄宗默认不答。

其实答案很简单,玄宗选的是宰相,而不是圣人。

这个宰相最好不要干预自己的生活,却能够将帝国复杂的利益关系、势力关系协调或者镇压下去,让自己在大权有保障的情况下,仍能安心游乐。

李林甫本人恰恰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在位期间,修订法律,定律、令、《开元新格》,对于律令制行政体系进行了适应时代的修正,同时,对中央官制,以《唐六典》为蓝本进行了修订,更对混乱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进行了重构,还把早已破烂不堪的府兵+兵募的军事体系,重塑为整齐、有效的地方募兵制军区体系。

在其执政期间,压制了太子在内,王忠嗣等边将把持军力最强大的西北方向军团的联合势力,又用西北军团牢牢地压制着安禄山为代表的东北军事力量,形成了帝国内部稳固的力量均势。

而且,他在行政风格上与宋璟、张九龄等等武则天时代士风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志士迥然不同,更偏重实际业务和程序规则:

林甫无学术,发言陋鄙,闻者窃笑。善苑咸、郭慎微,使主书记。然练文法,其用人非谄附者一以格令持之,故小小纲目不甚乱,而人惮其威权。

注意这句加粗的评价,即李林甫本人对于阿附他的人之外的人,都以“格令”持之,也就是严格依照行政法规和程序进行管理,所以“小小纲目不甚乱”,《旧唐书·李林甫传》的记载还有一些更有趣的词句: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前半截没加粗的是一般人最热衷的道德、权术评价,加粗部分,要注意,此人所有行为均以制度为先,原本自武则天时代盛行的文学诗人士子,在他的治下,再无通天捷径,所有秉政二十年,人人忌惮,但是等到他被杨国忠构陷,全天下皆以他的遭遇为蒙冤受屈。

可见,李林甫之能,在于治政之能,所以安禄山畏惧,这是对能力碾压自己的神一样的对手的恐惧,根本不敢有反抗之心。

只是到了李林甫老病不堪时,他才与另一个自己根本看不起的庸才杨国忠一起,意图掀翻李林甫,目的是为进入中枢为相扫平道路,这种期望,一直到天宝十三载,他依旧强烈,结果,在杨国忠这个自私蠢材的一步步逼迫下,安禄山终于举旗谋反。

可以说,若李林甫仍在,安禄山未必敢谋反,也未必能谋反得成。


刘三解


按理说,掌握兵权的封疆大吏安禄山,既是皇上眼里的第一红人,也是大唐位高权重的权臣,对于首相李林甫,应该是竞争的态度。但历史的真实是,安禄山对于李林甫的惧怕远甚于对唐玄宗的惧怕,甚至当他有使者从长安回来时,他打听李林甫的心比打听圣旨的心都迫切。


如果安禄山听到李林甫对使者表扬了他,他就会高兴的手舞足蹈。而如果使者传话说:“十郎(李林甫)要您最近小心谨慎”,安禄山就吓的瘫倒在床,连声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虽然李林甫并不曾对安禄山有过什么敌对行为,相反却帮过他很多。但安禄山每次入京,见李林甫都如过难关。李林甫家宴,请安禄山,安禄山的冷汗汗流浃背,李林甫即使对他说的都是好话,安禄山也战战兢兢。

李林甫是个文官,安禄山是个武将,为何李林甫能把安禄山吓成这样呢?

因为安禄山清楚的知道:这个人完全有能力毁了自己,也随时可以毁了自己,李林甫就是悬在自己头上的一把剑,随时有可能掉下来。

只因为,他是李林甫。

李林甫,中国历史有名的奸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

李林甫本人不学无数,并没有宰相之才。但他工于心计,对人心的揣测俨然如妖术。无论是之前斗倒张九龄还是后来把持朝政斗倒其他卢、裴系的宰相,李林甫都是环环相扣的给人下套,手下从无遗种。这个人治国才能虽然很一般,但论起“与人斗”的本领,毫无疑问是绝顶高手。

对于安禄山,安禄山自己发现他在李林甫面前简直就像一个透明人一样。李林甫总是故意的在谈话的不经意之间揭露出安禄山内心的想法。如果安禄山是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倒也无所谓。偏偏安禄山也是一个心怀鬼胎的阴谋家,对于阴谋家来说,最恐惧的事莫过于阴谋被揭穿,而李林甫正好有这个能力。

虽然李林甫每次见到安禄山都亲切的嘘寒问暖,但李林甫是有名的嘴上一套手下一套。他对你表面越好,暗地里就越狠,所以才有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对于这样的对手,安禄山能不害怕吗?

其实李林甫有点类似于后世明末崇祯朝的内阁首辅温体仁,两个人都是有名的奸相,政绩都平平,人品也都不咋地。但两个人个顶个都是阴谋家,是坏的掉渣的坏人,所以他们当政的时候,手下的人都战战兢兢,很能镇得住场面。

虽然无数人都曾或名或暗的告诉过唐玄宗——安禄山一定会造反。但奈何唐玄宗就是昏庸到不相信忠言。李林甫对于安禄山会造反的事情从不发言,但安禄山知道,以他对人心的揣测和阴谋手段,如果李林甫发言,他一定有办法让唐玄宗相信自己会造反,自己也就完蛋了。

所以,只到李林甫死,安禄山都是老老实实的。安史之乱开始的时候,李林甫早已去世,杨国忠掌权。杨国忠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斗争的心机城府,属于蠢且坏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李林甫活着,安禄山根本不会有造反的机会,所谓神鬼怕恶人,大概如此吧。


小约翰


安禄山本身是非常奸猾的。他就是靠着自己的奸猾,取得了唐玄宗、杨贵妃的信任,从一个胡人小将,变成了掌握朝廷几十万精兵的军阀。

但论奸猾,安禄山比李林甫又差远了。两个每次交流时,安禄山心里想说什么,李林甫全部都能直接猜出来。李林甫就像个神仙一样,让安禄山心里发毛。

安禄山也是个奸臣,但他的本事只能哄哄唐玄宗、杨贵妃。而老李则是百年难遇的大奸臣,历史上大概只有严嵩、和珅能比。安禄山最擅长的能力,面对李林甫变得不值一提了,他不害怕才怪。

唐玄宗朝后期,各种大小奸臣同台共舞,以致于唐朝快速衰落。


国史拾遗


安禄山究竟怕李林甫什么?

是他害怕李林甫会在唐玄宗面前说他会造反呢?

其实,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会造反的大臣不少。张九龄就对唐玄宗说道:“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并且下来后,他还给另一个大臣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王忠嗣也多次上书提醒唐玄宗,安禄山必反。杨国忠也是多次直截了当告诉唐玄宗,安禄山必反。

(安禄山)

但是,这么多人说了,安禄山不怕。李林甫从来没说过“安禄山必反”的话,为什么安禄山反而很怕李林甫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安禄山为什么不怕张九龄、王忠嗣和杨国忠。

张九龄这个人,性格比较直。一方面,唐玄宗非常喜欢他,觉得他很有风度。另一方面,又受不了他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所以三次贬责他,又三次起用他。张九龄虽然向唐玄宗指出了安禄山可能造反,但是,唐玄宗觉得他只是主观判断,并无根据。“面有逆相”之类的话,很不靠谱。而且认为他对胡人有偏见。所以唐玄宗说:“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既然唐玄宗并不相信张九龄的判断,安禄山当然不怕。

王忠嗣也是多次上书告诉唐玄宗,安禄山会造反(《新唐书》上记载,王忠嗣“数上言禄山且乱”)。但是,李林甫帮了安禄山一个大忙,李林甫说,王忠嗣是想拥戴太子李亨作乱。唐玄宗本来就要废了李亨,又听说手握重兵的王忠嗣要拥戴李亨作乱,当然不会相信王忠嗣的话。而且还把王忠嗣抓起来,要处死他。

(李林甫)

杨国忠也多次说安禄山要造反。但是,唐玄宗知道杨国忠和安禄山矛盾很深,认为这是杨国忠在争宠,对杨国忠的话并不信任。并且,杨国忠当时还对唐玄宗说,你要不信,你下诏让安禄山进京来,他肯定不敢。没想到,安禄山立刻就来了。既然如此,唐玄宗怎么会听安禄山的话呢?

那么,安禄山究竟怕李林甫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安禄山能够获得唐玄宗充分信任,除了他自己多次想方设法在杨贵妃和唐玄宗面前讨好卖乖,装老实,卖萌,引得他们的喜爱外,李林甫对他的帮助也是功不可没的。李林甫帮助安禄山,并非为安禄山好,而是他要逢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口味,投其所好。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喜欢安禄山,他当然多次反复表扬安禄山,帮助安禄山升官。就比如前面说到的王忠嗣的事情。李林甫察觉到唐玄宗很忌惮重兵在手的王忠嗣,又不喜欢太子李亨。因此,李林甫把两人巧妙地结合起来,也因此间接帮助了安禄山。

既然安禄山获得唐玄宗信任,必须要李林甫的帮助,他当然忌惮李林甫了。

(唐玄宗)

第二,李林甫牢牢地控制了安禄山。李林甫安插了间谍在安禄山身边,掌控着安禄山的一举一动。这样一来,安禄山要说什么话,安禄山心里想什么,李林甫都一清二楚。等到安禄山进京面圣的时候,李林甫便向他提示。这让安禄山心里非常恐惧,觉得李林甫简直就是神仙,自己的一切都在李林甫掌控之中,所以对他非常畏惧。

第三,李林甫让安禄山看清楚自己在朝堂中有多威风。等安禄山进京的时候,李林甫让安禄山和大臣王鉷一起去见他。安禄山起先并没有把李林甫当回事,但是,当他看到身上有御史大夫、京兆尹等二十各项官职的王鉷,对李林甫毕恭毕敬地行礼跪拜的时候,他吓住了,一下明白了李林甫在朝中有多厉害。所以每次见到李林甫,都毕恭毕敬,大气也不敢出。


张生全精彩历史


安禄山曾对亲近之人说:“我安禄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当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这当然不是夸张之态,实际上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态度,应当算是害怕之中带着敬畏。一方面因为李林甫已经有的权势,一方面则是因为李林甫本人的一些特质与才能,也让安禄山不得不忌惮。

据说安禄山早先还是看不太上李林甫的,大抵觉得自己谄媚的手段已经不错了,一个权臣而已,哪里比得上与皇帝的“朋友”来得“亲密”。所以他曾经想要在李林甫面前摆摆谱。有一次与李林甫一起上朝的时候,故意让当时的权臣王鉷过来,却看到后者对着李林甫无比恭敬,这才觉得要收敛,而李林甫也适时的敲打他,说“皇上虽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

李林甫实际上也远比安禄山高段,每次两个人谈话总是能猜破其心中所想,还不经意的透露出来,所以这个特质让安禄山很是畏惧以及叹服。而这个也的确是李林甫不可多得的才能,一方面能够洞察秋毫,又会很巧妙的将手中的底牌适时的打出来,手段可以说是相当老辣。可见李林甫能够得到唐玄宗的信赖与倚重并非仅仅靠着献媚顺从。对于唐玄宗来讲,李林甫办事情很严谨,虽然是个权臣,但是弄权也有一定的章法,不会“玩过界”。这一点“审慎”,就是其最大的能力,而安禄山那套撒娇卖萌,自然不能跟他相比。而安禄山对李林甫的这种畏惧的姿态,唐玄宗实际上也知道,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怪罪李林甫,可见对李能够压服番将也是有默许之态的。所以安禄山的这种“老鼠见猫”的姿态,也是可以理解,并非夸张。


国家人文历史


安禄山惧怕李林甫主要还是因为李林甫在朝中的势力和地位。

李林甫的情商极高,在当宰相之前,就和宫中的宦官、妃子勾结,对玄宗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等到玄宗朝上召见,便能如答入流。因此玄宗撤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让李林甫上任。

李林甫一上台,便利用权力排除异己,不让大臣给玄宗提意见。史书上说,他把谏官都召起来,说:“现在皇上生命,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就好,不要说其他的。你们没有看到仪仗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含沙射影,为大家所忌惮。

那些不听他的话的正直的大臣,能力比他强的,基本上千方百计地排挤掉了,而那些钻营拍马的小人,都给提拔了。虽然大臣们都知道他“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但都敢怒不敢言。玄宗整天沉浸在淫逸之乐中,事事委任与李林甫,无人能敌。

再说安禄山,安禄山的势力范围在河朔三镇,威胁不到李林甫的地位,作为皇帝的宠臣,李林甫表面上也是和颜悦色,温柔以待。他对安禄山的内心更是了如指掌,每次见面,都抢先说出了安禄山的想法,导致安禄山视他为神人,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看穿,是非常危险的,安禄山对李林甫充满敬畏。

另外,安禄山虽然是皇帝宠臣,杨贵妃义子,但官职上没有李林甫高。他出身胡人,一步步深入权力核心层,需要的是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和队友,安禄山也是情商极高之人,在蓄力阶段,不会明着给自己树立障碍,而且他的段位与李林甫相比,自认不如,不然他不会说:“我安禄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当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


蔡骏


造反前的安禄山,为何见了唐朝宰相李林甫如同老鼠见猫?听说安禄山最初还是看不太上李林甫的,大略觉得自己奉承的手法已经不错了,一个权臣罢了,哪里比得上与皇帝的“朋友”来得“密切”。所以他从前想要在李林甫面前摆摆谱。有一次与李林甫一同上朝的时分,成心让当时的权臣王鉷过来,却看到后者对着李林甫无比恭顺,这才觉得要收敛,而李林甫也当令的击打他,说“皇上虽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

李林甫实际上也远比安禄山高明,每次两个人说话总是能猜破其心中所想,还不经意的泄漏出来,所以这个特质让安禄山很是害怕以及叹服。而这个也的确是李林甫稀少难得的才干,一方面可以洞察秋毫,又会很奇妙的将手中的底牌当令的打出来,手法可以说是适当老辣。可见李林甫可以得到唐玄宗的信赖与倚重并非只是靠着献媚顺从。关于唐玄宗来讲,李林甫办工作很严谨,虽然是个权臣,但是弄权也有必定的规矩,不会“玩过界”。

这一点“审慎”,就是其最大的才能,而安禄山那套撒娇卖萌,天然不能跟他比较。而安禄山对李林甫的这种害怕的姿势,唐玄宗实际上也知道,但是并没有因此而见怪李林甫,可见对李可以说服番将也是有默许之态的。所以安禄山的这种“老鼠见猫”的姿势,也是可以了解,并非夸大。

可以说,唐朝盛世的推翻与他休戚相关。安禄山的造反之心早已老练,只不过朝中尚有李林甫这个老狐狸在,自己造反之心还不能过于露出。后来等了十几年,李林甫总算死了,安禄山见状,等了良久总算比及今日,现在不反更待何时啊。


纵横史海五千年


安禄山是谁,做过什么,我想不必过多叙述,大家也多多少少知道一点他的事。因为他,传承数百年的大唐轰然而倒,开元盛世的景象一去不返。因为他的造反,唐玄宗


被迫出逃,国舅杨国忠也因此而死,而那位宠冠六宫的杨玉环也无奈地被玄宗所赐死。


可以说,唐朝盛世的颠覆与他息息相关。但是,你可曾知道,就是这么一个混世魔王,也有惧怕的人。他所惧怕的可不是唐玄宗哦,因为唐玄宗当时对他的宠爱非常。所


以他才仗着宠爱掌控了北方的军权。他所害怕的正是当朝的宰相:李林甫。说起这个名字,可能会有些许陌生。但是,与他有关的一个成语,大家肯定很熟悉。“口蜜腹


剑”这个词就是形容李林甫的。口有蜜,腹有剑说的就是李林甫。也正是因为这项本领,他才能够身居相位十九年而不倒。


至于为何说安禄山惧怕李林甫呢?从下面一个示例就可以看出。当初安禄山进宫觐见唐玄宗,因为唐玄宗的信任与重要,所以安禄山一向目中无人。可这时眼前的一幕却


吓到了他。当时大夫王鉷在朝堂上和杨国忠齐名,身兼二十多职,混得风生水起。李林甫就把王鉷叫过来问话,王鉷对李林甫态度甚是恭敬。这叫当时的混世魔王安禄山心中


一紧,如此重臣见到李林甫却要小心谨慎,可见李林甫此人绝非普通人。此后,再次见到李林甫时,安禄山也不敢保持着那份桀骜不驯饿了。


还有一个故事,以后的数次,安禄山每次与李林甫谈话,李林甫随意几句话都能猜中安禄山的心思,这让当时的安禄山越发惊恐,朝中有这么恐怖的人,自己造反,还不


是找死吗?据说,无论是寒冬还是酷夏,安禄山只要与李林甫谈话,都会汗流浃背,安禄山也曾今之言过:他这一生谁都不怕,就怕李林甫。


其实,我个人猜测,安禄山的造反之心早已成熟,只不过朝中尚有李林甫这个老狐狸在,自己造反之心还不能过于暴露。后来等了十几年,李林甫终于死了,安禄山见状,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现在不反更待何时啊。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借口清君侧,在范阳起兵,正式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要是喜欢我写的内容的话,进来点一下关注吧。你们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小小呆萝卜


李林甫这个人从年轻时候被人瞧不起的边角料到玄宗首席宰辅把持朝政近二十载,他是斗倒,张九龄,韩休等天宝一系列的宰相,这个人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我觉得这个人是学到了《罗织经》的精华了,识人看人非常准,暗算陷害成功率极高,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手法之高天下无敌,搁在现在就是世界冠军啊!谁要是和他争宠,争宰相的位置,他就把谁搞死,但是李林甫一直遵循一个法则,那就是“君子”能动口绝不动手。

安禄山给世人的映像好像是一个膀大腰圆,满脸横肉,吹吹胡子瞪个眼睛就能能杀死人的恶魔,但是安禄山这个偷羊賊确实白白胖胖,在其内心却是心思整密,面相和善的笑里藏刀的奸诈,歹毒心狠手辣的角色,他认为包括玄宗在内的朝廷里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他没算李林甫,安禄再怎么山奸诈,比起来李林甫就是他的老祖宗,安禄山心里想什么李林甫经常能一语道破,每次安禄山回潮办事李林甫都要略表一下心意,在席间都会突然说出安禄山最近的想法,以及最近做了什么事然后安上个皇帝的名号,安禄山吓得是大汗直流,李林甫再亲自给安禄山批了一个熊皮皮风然后拍了拍安禄山肩膀,大夫要好自为之啊!安禄山回去范阳后经常战战兢兢的说我命休矣。

可见李林甫就像一只猫,安禄山就像一只老鼠,简直是天敌般的存在啊!安禄山本来想在玄宗死后再谋反,没想到李林甫先于玄宗死了,于是没有了天敌的安禄山就造反了,可是大家经常说耗子扛枪窝里横,安禄山最后也是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


sirgio


安禄山是不是真的很害怕李林甫,这个不一定,史书的记载恐怕也有出入!但安禄山这种雇佣兵的统帅害怕李林甫并不是特别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安禄山的地位有赖于唐国的中央政府给予支持,因为安禄山并不是某个部落的首领,他的手上并没有那种跟他有封建宗藩关系的草原势力支持,他只能通过唐国中央政府给他政治支持,然后依靠军饷军功以及和士兵们一起作战积累自己的政治势力,等到安禄山在一段时间内在士兵以及军官那里建立自己的威望之后,他就不怎么需要唐国中央政府的政治支持了,估计李林甫当时即使不死,安禄山也不会害怕了,因为他已经有比较稳定的势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