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

用戶68056351


應該說要從不同層面去看,家譜中一般包含幾塊內容,我們就從這幾塊內容去看

族譜家譜中的傳說故事和名人事蹟,真假參半

家譜族譜包含了許多帶有神秘性神話性的傳說,典型的是先祖在一個地方開基時,常常會描寫遇到了各種神奇的風水地理上的故事,有的插了枯枝會長葉,有的埋了鴨子會復活,有的遇到高人給予指點,基本上每本家譜中都有這麼一些故事,這些故事是有原型,但真的是否如此神奇,則大有可懷疑之處。


以及對一些同姓的歷史名人的牽強附會,硬搭關係。對於一些功勞容易正面誇大,對一些不好的事蹟都會避而不談,例如某個地域的家族歷史上出了一位狀元,實際上這位狀元是貪汙受賄幹了不少見不得人,侮辱祖宗的事情。可是,在編寫家譜時發現除了這位狀元之外,實在找不到更多的名人來支撐,只好改寫這位狀元的事蹟,將其貪汙受賄寫出廉潔奉公遭人陷害,身陷牢獄,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宗族遷徙脈絡和子孫譜系基本不會錯

族譜家譜中最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譜系圖或者說是支派圖,這裡非常嚴謹,所有修譜人都會想盡所有辦法考察清楚自己的家族中哪一代哪一脈哪一派出了幾個男丁,娶了什麼氏,他們之間的關係和脈絡如何,還有哪一個不能入家譜,哪一個絕了後,哪一個被過繼過來,這個都會有極為清晰的線條。這個是絕對真實可信的,是客觀的。錯哪裡都不會讓這個出錯,除非是時隔久遠,資料遺漏。否則絕不會故意出錯的。

祖墳及祠堂記載不會錯

老得族譜裡會用文字和圖畫標記好每一個重要的祖先的墳墓以及宗族祠堂的位置和地形,新的家譜則直接拍照。這裡如果要對古墓進行考古的話,基本山按圖索驥,差不了的,其真實性也無需懷疑。沒有家譜會遺漏開基的祖先的墳墓,即使幾百年了也會一直流傳,並且讓子孫去祭拜。當然,族譜家譜被毀或者地名變更無處可尋的除外。


所以,族譜家譜內的記載許多是包含了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具有很大程度的真實性,在做人類學,歷史學等學科研究是的確可以將家譜作為參考文獻,但是我們也應該有所甄別,應該和各類材料做相互補充的解讀論證。


盛唐豪歌李藝泓


家譜的真實性,不能絕對說可信或者不可信。整體而言,離成書時代越近的,可信度越高;離成書時代越遠的,可信度就越低。

其實家譜也算是史料的一種,但如何充分利用史料價值,還得把握它的編纂方式。對於家譜中關於上古的記載,當然是不可靠的;本人看過今天的一些家譜,動不動就上推到三皇五帝,而且世系還是不間斷的,其中還有不少古書沒記載的人物。這當然就沒有任何可信度。一般認為都是後人美好的想象。

舉個例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就是披著正史外殼的家譜,其中就說武則天是周平王兒子王子武的後代。其實在春秋《左傳》中,周平王時期確實有個武氏,但卻不是什麼“王子武”。那麼今天的家譜,實際上文化價值更大於史料價值,主要是通過構建一種想象的祖先,來把族人凝聚在一起。

另一方面,家譜對於晚近的記載可信度又比較高,特別是對於十代以內的資料,一般來說,就算口耳相傳,也不會有太大錯誤。所以今天的家譜,如果個體來看可能價值不大,但是如果集體統計,則可能成為清代至近現代人口遷移史的寶貴資料。這方面連正史都記載不詳,家譜反而可以彌補這種疏漏。


林屋公子


首先說,家譜的真實性,要看針對哪一方面來說。

針對家譜的真實性而言,歸結到兩點,第一,遠祖的追認。第二、後世的延續。

我們首先來說遠祖的追認。

一般而言,一個家族,就以我們唐姓家族為例,要進行始祖的追認,肯定不可能是準確而真實的。

比如我們就是以皇帝軒轅氏之後唐堯為始祖,這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可以說沒辦法考證的。

幾千年的歷史,歷經戰亂、遷徙等等,沒有任何一個家族的族譜,會是從始祖一直流傳下來不斷代的。

所以說,在這一點上,家譜的這一部分的真實性是有待商榷的。

第二,後世的延續,還是以我們唐氏家族為例。

我們現在雖然在四川,但都是清時湖廣入川而來的。

很多從湖廣過來的家族,根本就沒有老譜,也就是靠口口相傳,入川后重新修訂的族譜,再加上破四舊時期,很多族譜又被損毀,到了現在很多家族重修族譜,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比如我們就是這樣的 ,老譜已經損毀失傳,現在重修族譜完全只能靠採訪族中老人、蒐集神主牌等物證、參考現存的字派,等等方式來考證。

也只能找到我們入川始祖的名諱,所以我們現在修訂族譜,也只能以我們前清遠祖為第一代而修譜。

只能是已知的和能夠考證出的,力求保證真實無誤。

所以說,家譜的真實性,還是要分兩個部分來看的。

我是閬中飛帥,你們留有老族譜嗎?有沒有修譜?評論區留給你,我們一起聊聊


閬中飛帥


說到家譜,想到20多年前的一樁趣事。1996年,筆者創作了15集電視片《中國客家人》,並按照廣東省委領導同志意見與廣東電視臺合作拍攝。攝製組先後跑了5個省區180多個景點。當我們來到福建省永定縣下洋區時,發現這裡有兩大特點:一是象土碉堡似的土樓特別多。如筆者拍攝的三個圓土樓一個方土樓群照片,現在成為全國宣傳客家風情的經典(那時還沒知識產權意識)。二是家譜族譜很完備。筆者在下洋先後看了8個村17份家譜族譜,發現相似度非常高。譜中記載的歷史都是遠祖為皇親國戚,後代為避難逃到閩西山區。這令人產生懷疑:別說古時候,就是現在讓一個幹部家庭集體遷徒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下洋,有可能嗎?後來,讀了福建社科院編輯出版的《福建族譜》,才知道元明清時人們用家譜族譜造假的現象很普遍。其原因多樣的,但主要是元朝政府制定的歧視漢人政策。如第四種人為“南人”。南人中又分四種,有皇親國戚的優先。這樣就導致南人普遍篡改家譜族譜。於是,攀龍卸風現象屢禁不止,成為一些地方的特色文化。尤其是客家人地區。

大量的地方誌和一些家譜族譜證明,客家人形成的過程是先有畬族人(楚國人後裔),在南宋滅亡時融合了逃亡的漢人而成為一個保留古雅言古風俗的群族。但其發展過程中,遭到閩西閩越人和粵桂廣府人的嚴重歧視,不可避免地發生多次土客爭鬥。當時棲身廣州的客家人羅香林親眼目睹爭鬥慘狀,於是以一些客家人的家譜為史料,寫出《客家源流》一書。他企圖以客家人源於中原世代官宦人家,阻止廣府人漫罵的“犬種”,以中原遷徙說代替畲漢融合。羅香林開創了以家譜代替史料之風。

家譜不是史料,更不可能是歷史。比如福建武平縣,是州縣地方誌記敘的被蒙古人兩次屠城的地方。攝製組希望從家譜族譜中看到當年畬族人民英勇抗敵的偉大形象,可惜百部家譜一無所有。所以,家譜只能作參考消息。


嚴家慶


我看到各家的族譜,就想到人類從哪裡來,想起了百家姓。從現在的百家姓的十幾億人口追溯到上古時代,上古時代不只有幾個人而已嗎?


過山風in浮雲


家譜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它所反應的社會習俗和人口遷徙現象,是國家正史和地方誌的補充。但如果從科學的角度,探討家譜的真實性和準確率,恐怕會讓人很失望。連司馬遷的《史記》都有存疑之處,何況經數十人之手創造的家譜。

別誤會,這種不真實的家譜現象,與勞動人民追根問祖的美德是沒有關係的,主要還是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個人認為,從總體上看,家譜中記載的遠祖真實性低,近代真實性高。

民間傳說中,家譜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期,至唐朝晚期的1千多年間,歷朝歷代均設置了“譜局”這種機構,司職管理民間重要家譜。在這段時期,任賢選能是看家庭出身的,家譜就是身份的證據。比如劉備說他是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玄孫,漢獻帝讓人一查家譜就證實了他皇叔的身份,這類真實性高的家譜就是官方版的。

到宋朝開始,科舉制度盛行,家譜的修訂行為被放寬,民間開始流行自修家譜。於是,家譜的虛假成分大大增加。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或者滿足虛榮心,許多家譜開頭便追溯到炎帝和皇帝,要麼就是某位皇帝或柱國重臣。比如姓張的就說是張良、張飛的後代,姓劉的就說是漢朝皇族後裔等。

到了明清時期,這種虛構家譜的行為更是風靡一時。朱元璋本是農民出身,當上明朝皇帝后就帶頭胡亂追祖,民間更是上行下效。這時期流行一種“譜匠”的行當,你只需提供簡單的家庭資料,他能給你製造一本幾十代遠祖的家譜,並把他們的功績吹得天花亂墜。

可能你要有疑問了:不是說家譜遠祖真實性低嗎?沒錯,唐朝以前的家譜幾乎全都失傳了,民間現存的家譜99%是明清時期的。

明朝“譜匠”生產的家譜,有個顯著特徵,開篇都是用華麗的詩句,點出家族遠祖身世顯赫,直接追溯到春秋戰國以前的名人。因此,只要家譜中第一位先祖是個名人,那就八九不離十了,因為不止名人才有子孫

其實,家譜的真實性還可以從很多角度佐證。古代戰爭多發、自然災禍不斷、人口遷徙頻繁,普通家族想要生存上千年,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除了孔姓等名門望族以外,平民的家譜想要準確弄清幾十代的遠祖,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基於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明朝以後的這幾百年的家譜,真實性還是很高的。


文史琅琊閣


沒有任何一種史料完全可信,家譜也是如此。家譜記載的內容,除了家族世系表之外,還有重要人物的小傳。真實性要和其他史料相互參照,不能籠統地說真與假。

中國古代家譜編修的風氣,在明清時期最為興盛。目前見到的家譜,絕大部分是這些時期編修。除了少數累世傳承的大家族,比如山東的孔家,絕大部分家族在在明清上推幾代人以前的記錄,都是存疑的。關於世系表的真假,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斷方法。只要是連續幾代單傳的,一般都是假的。原因很簡單,家譜大部分是委託修譜匠編修的。修譜匠在為這些家族填補追認始祖到已知始祖之間的這段空白的時候,不會費力去構建一個枝繁葉茂的大世系,所以只會構建一個最簡單的單傳世系。但這肯定是和歷史不相符的。所以世系表的真實性,要具體分析。

人物小傳的真實性,則存在著為尊者諱的問題。比如孔氏家譜在近年新修,將孔祥熙作為代表人物,給予了不少褒獎。但實際上,孔祥熙和妻子宋靄玲,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善於撈錢的政治人物。是民國貪腐的代表人物。這種問題其實在古代也廣泛存在。家譜,作為家族的歷史記載,具有嚴重的利益偏向。一般來說,對於功績則大加宣揚,對於過失則隱而不談。


zyb38537240


你怎麼會懷疑家譜的真實性呢?實話告訴你,家譜的真實性非常高。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家族就修過多次家譜。那些從事家譜修訂的人,不辭辛勞,四處奔波,反覆確認各種信息,唯恐出錯。據我所知,我們家族家譜的最近一次修訂,動用了20多人,歷經了一年半時間才完成。所以,家譜的真實性還是很高的!況且,修訂過的家譜經過印刷之後是要發給所有族人的,如果誰家的信息出了差錯,誰家都是不會認可的。

修訂家譜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是不能胡編亂造的。即便有一些小的差錯,也是會及時改正的。


鄉鄉鄉鄉下人


家譜真實性看首修譜序就知道,譜序是修譜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修譜背景下作的。以始遷祖為一世基本上沒有問題,始遷祖是真真切切的人物,有時間地點葬地。始遷祖發展下來的世系,遷徙都是環環相扣的。始遷祖以前的一般會來自於正史記錄,是文化認同。還有就是一些祖先官位虛構,這個可以區別對待,參考縣誌記錄。








喊天堡


家譜的真實性還是比較高的。

本著慎終追遠、追本溯源的精神,我們的祖先以及後來的我們,在自己的身世上也是一直不遺餘力的堅持這家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圭海君所在的家族,近來也在積極的修譜,因之前的家譜在六七十年代被燒燬,以至於今日的我們很難還原其真實面目,儘管在部分老人的記憶裡,還能勉強把其中的譜系和典故以回憶的形式還原些許的面目,但對於所有的修譜成員來說,他們竟然選擇了放棄,而是另尋一條更加困難也長久的道路:找尋更全更有說服力的直接證據,如海外尋譜。

在修譜人的眼裡,既然是修譜,就一定要去蕪存菁,找尋最真實的源頭,而在我們所瞭解的家譜中,我們的祖先並不是什麼名人,也不是值得歌頌的人物,如果在家譜的修訂上,要攀附一個比較有名氣的人物,其實是很簡單的,甚至在現存的一些石碑上,我們也可以找尋到蛛絲馬跡,但似乎沒有人願意這麼做,因為以點或線的證據就把自己的家族與名人掛鉤,在更多的人看來,完全是給自己的臉貼金,反而會招來更多的笑話。

再說,祖先強則強矣,可以是書香傳家,祖先弱則弱矣,也可以是篳路藍縷,二者同樣珍貴。

既然家譜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不忘本的記憶,那麼如果擅自修改使其真實性大打折扣,那麼家譜的意義何在?是不是更加愧對先人的庇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