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爸爸手握5000億,這家造車新勢力要把前輩拍死在沙灘上

8月29日,一條消息把一家此前有些低調的造車新勢力——博郡汽車,從幕後拽到了臺前。

消息稱:中化國際(600500 SH)與博郡汽車、駿盛電池投資合作意向協議簽約儀式在中化國際廣場舉行。

本次投資合作意向協議的簽署旨在推動各方在三元鋰電池產品的研發和應用、新能源汽車、智慧出行、充電服務等領域展開進一步投資合作。


金主爸爸手握5000億,這家造車新勢力要把前輩拍死在沙灘上


資料顯示,中化國際的控股企業——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是中國第四大石油央企,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排在一個序列,2017年營業收入為5210億元,2018年度的世界《財富》500強排名第98名。而博郡汽車是一家創立於2016年的新能源汽車公司,駿盛電池則是博郡汽車全資所有、創立於2017年專注於三元鋰電池研發與製造的動力電池企業。

也就是說,這是央企巨無霸和一家初創民營企業之間簽署的投資合作意向協議。到底這家民營企業有什麼樣的魔力,竟獲得中國四大石油公司之一的央企也為之青睞呢?

科技和創新性優勢是首要投資標準

選擇一家新興公司進行投資,往往風險和機遇並存,尤其對一家央企而言更是如此。由此,被投資的標的,必須有獨特的比較優勢,並且具備極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那為什麼中化集團的選擇是博郡汽車?

新能源汽車在避開了傳統內燃機和變速箱的技術障礙之後,三電系統、純電動汽車底盤平臺、自動駕駛等技術成為了汽車工業新的核心,而博郡汽車正是在底盤平臺、三電系統、ADAS方案等領域有獨特技術優勢的公司。

眾所周知,汽車的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正在改變整個世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雛形正在形成。而所有這一切的核心技術突破點,首先是動力電池技術。

資料顯示,創立於2017年的駿盛電池,掌握了國際一流的電芯、電池、電控的核心技術,其技術團隊成員均為一批在電池領域有極高造詣的專家,包括原SKC副總裁張志偉博士等數十個核心開發團隊成員。

未來,隨著智能汽車時代的日漸迫近,動力電池的產能必將供不應求。因此中化投資駿盛電池,等於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上游入口。

在汽車底盤領域,博郡汽車創始人黃希鳴博士自2007年起先後創立的兩家公司——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為全球以及中國的整車品牌提供汽車底盤開發設計服務,包括福特、菲斯克、上汽、吉利等主流汽車品牌。

基於這樣的技術優勢,博郡汽車成了國內少數能夠自主開發純電動汽車平臺的汽車公司。有不少造車新老勢力,由於不具備這個能力,不得不選擇了“油改電”這樣的技術路線,實際上對技術的進步意義不大。

就新能源汽車來說,如何在下車體位置更好、更合理的佈置動力電池以及電機、傳動等部件,由此達到續駛里程和電池成本、三電系統性能的最優平衡,對一家此前在底盤平臺領域已經有深厚造詣的公司來說,顯然在創新上有著更多的優勢。同時,這種優勢也使得博郡在車身造型、內部空間佈置、整車重量控制、能量效率等等方面都能夠取得領先。


金主爸爸手握5000億,這家造車新勢力要把前輩拍死在沙灘上

博郡汽車創始人 黃希鳴

正向的開發能力和供應商開發能力還決定了一個主機廠在保障品質的前提下控制成本的能力。博郡汽車創始人黃希鳴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多次公開表示,開發並量產一臺新車,“傳統的主機廠大概在8億之內,新進企業,(因為要提前支付零部件模具費)一般不會超過20個億,博郡10幾億就能開發一款高品質電動車“。在其看來,200億做一款車是不太現實的事情,因為一款車的生命週期就是4-6年,這是很可怕的,在經濟規律上走不通。

正是基於博郡汽車這些突出的優勢,促使中化國際最終決定把投資博郡汽車作為自己深化國企改革,朝科技和創新道路上縱深發展的重要依託。

時代的變革促成了雙方的協作

促使中化國際把博郡汽車和駿盛電池作為最終投資標的的因素,還包括中化國際自身在產業鏈上的佈局,以及由此帶來的結構性優勢。

今年3月,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中化國際是中化集團化工事業部下屬公司)明確了以農用化學品、汽車用化學品、電子化學品等領域為核心,打造全球領先的創新型精細化工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其中鋰電池材料產業成為汽車化學品戰略佈局的重中之重。

經過多年的佈局,中化國際積極推進鋰電池材料產業項目的投資機會搜尋及論證研究。另外,中化集團的天然橡膠業務、橡膠防老劑業務,早已佔據汽車輪胎上游產業鏈。中化集團的製冷劑已應用於全球80%以上的整車廠。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指出,中化集團要建立創新的體系、體制和規劃,堅守科學至上理念,按照創新作為中化的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生存方式改革體制機制,在堅守國企屬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向市場靠攏,以價值創造作為工作原則。

從中化集團以及中化國際的這一系列的“改革新政”不難看出,中化集團未來將加大投資力度,並重點向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領域佈局,強調科技和創新性優勢,目的是要打造科學技術驅動的創新平臺公司。

在這樣一個宏偉的投資願景之下,博郡汽車、駿盛電池這樣的具有科技和創新性優勢的企業就順理成章走進了中化國際,走進了“國企深化改革”的視野,成為中化集團極好的投資標的。

從時代背景來看,中化集團推出改革新政,和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運行完全一致。國企深化改革,一是政府職能部門積極推進,同時更是中國社會從粗放型經濟轉到高質量發展的必然。

由此,駿盛電池和博郡汽車這種以科技創新為第一生產力的企業,在整個經濟運行的大背景下首先獲得資本、資源的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