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临终前写下遗诏,大臣当面将它撕烂,皇帝却倍感欣慰:忠臣啊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作为统治者拥有着无上的尊荣,皇家权利更是不容侵犯的,皇权与世家、权臣的斗争从未断绝,独揽大权的皇帝大有人在,而有一个皇帝却显得格外窝囊,处处受制于权臣甚至多次差点被易主,那就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皇帝临终前写下遗诏,大臣当面将它撕烂,皇帝却倍感欣慰:忠臣啊

司马睿是由以王氏为首的世家大族拥护而坐稳皇位,王导官拜丞相执掌朝政,因此民间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司马睿对王导的感激和信任,以及另一王氏代表人物王敦拥兵自重扩张势力的原因让王氏的势力日渐达到顶峰,大权旁落,司马睿对此不满试图扶植其他心腹,这些人却还是在与王敦的对抗中败下阵。

司马睿无奈甚至找到王敦要将皇位拱手相让,自己则做回闲散的琅琊王只希望王敦放过无辜的百姓,然而却被王敦无视,皇帝和朝廷成为摆设,最终司马睿在悲愤中病逝。自此五代的皇帝都不得不与世家共享权利,呈现一代比一代弱的景象。到了第七代皇帝司马奕,此时的权臣桓温势力已可以动摇皇权,司马奕被无过而废,桓温将司马昱推上皇位。

皇帝临终前写下遗诏,大臣当面将它撕烂,皇帝却倍感欣慰:忠臣啊

令人想不到的是桓温与司马昱本是好友,然而在政治争斗中这份友情自然是不复存在。司马昱担心桓温随时废帝,不敢多言语只能当他的傀儡,虽然司马昱继位时已是52岁高龄,但也有因为担惊受怕地生活在桓温阴影下的原因,司马昱很快就病重了,正值桓温留守他的大本营,司马昱几次传召桓温回宫都被拒绝,无奈之下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在临终前写下遗诏给桓温:“如果太子可以辅佐就辅佐他,要是辅佐不了那就你来当这个皇帝吧。”

皇帝临终前写下遗诏,大臣当面将它撕烂,皇帝却倍感欣慰:忠臣啊

司马昱怎会不知道桓温想篡位不过师出无名,这份遗诏等同于为他找好理由借此讨好他,企望能保住太子的性命。诏书拟好,中书令王坦之看到后勃然大怒,他当着皇帝的面把诏书撕烂,司马昱不仅没有因他的无礼而生气,反而倍感欣慰,深感王坦之真是忠臣啊。

但现实残酷,太子年幼又如何与有权有势的桓温斗呢?司马昱叹息,对王坦之说:“晋朝不过是一时好运得以建立而已,你又有什么好不甘心的呢”王坦之听闻严肃的对皇帝说:“晋朝是晋宣帝、晋元帝建立的,怎么能任由陛下就把江山随意让出”司马昱受其感染,一时无言,将诏书修改为让桓温好好辅佐太子,之后不久司马昱便撒手人寰。

皇帝临终前写下遗诏,大臣当面将它撕烂,皇帝却倍感欣慰:忠臣啊

然而作为皇帝司马昱并非真的软弱无能,当初在继位之时,桓温曾准备了大段的说辞,想要陈述他的废立皇帝的理由,然而司马昱并未搭理他,只是望向东方不停的流泪,反而让桓温变得不知所措,最后也未讲出一句话来。还有很多小事可以看出司马昱并非无能之人甚至可以说其颇有城府,但在强权压制之下,他也只能为保命而担忧无法顾及其他。生前司马昱一直未能抗衡桓温,但他逝世前任用的几位名士却有效牵制了桓温,加上桓温三次北伐失败声望受损,直至他病重去世也未能如愿改朝换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