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房價還會漲嗎?漲跌看這點

潘石屹:房價還會漲嗎?漲跌看這點

潘石屹,生於1963年,SOHO中國董事長。本文為採訪實錄。

我們這一代要過去了

吳曉波:前兩年我一直想寫一本書,講述企業家與中國社會。這十年,中國公民社會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企業家的整體出現,現在企業家有兩千多萬人。如今你覺得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潘石屹:我拍攝了一組企業家的照片,如果以此做一箇中國地圖,做出每一個省有多少企業家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東北幾乎沒有企業家。我不是要故意迴避某個省份,能夠約的企業家我都拍,都是無意識的。

你提到的企業家和中國社會的畫面太大了,如果進行具體化,就是哪個地方的企業家多,這裡的就業問題、經濟發展問題就解決了。相反如果沒企業家,扶貧、就業、經濟發展等各種問題就都來了,很有意思。

吳曉波:

你是去年10月份開始攝影的,為什麼突然喜歡攝影的?

潘石屹:劉曉光去世一年時,幾個朋友想出個詩集,尋找好的照片。我雖然天天拿著相機,卻沒有一張像樣的照片。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這一代人快過去了。所以從去年我就有個強烈的願望,把我身邊的朋友、企業家都拍下來,我想記錄這個時代、這一批人。

吳曉波:你在拍這些人的時候,50後、60後有一批,80後也很多。你覺得他們這些人在面對鏡頭的時候有什麼不一樣呢?

潘石屹:覺得年紀越輕的人越活潑,越能把自我表現出來。年紀越大的人就越死板,就覺得自身應該是什麼形象。其實都不重要,只要把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就可以了,甚至睜眼睛閉眼睛都不重要。

吳曉波:過去十年你變好的一部分和變壞的一部分分別是什麼?

潘石屹:

先說變壞的一部分吧,這十年還是變得很懶,十年前覺得吃苦是很大的享受,現在覺得自己沒有年輕時候的那股勁兒了。

變好的一點我覺得就是關注問題的面更大了,這十年微博給我帶來了很多知識,這確實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關注的問題不再狹隘了,原來就是關注自己的企業、行業,現在可能是全球化、環保、空氣汙染的問題都在關注。

貨幣供應是房價漲跌的依據

吳曉波:你覺得大家對房地產開發商的這種很矛盾的心情正常嗎?

潘石屹:正常,中國過去十年貧富兩極分化,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顯性的原因,一個是隱性的原因。隱性的原因就是腐敗,顯性的原因就是房地產。十年前買了房子的人和不買房子的人,十年後一個就是無產階層,一個是資產階層,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潘石屹:房價還會漲嗎?漲跌看這點

所以這個過程中變化很大,大家有一些不滿是很正常的。我們成為這個行業的代言人,有人編派我們,我現在都想得通。

吳曉波:跟十年前接受柴靜的採訪相比,這十年的房價波動,你覺得出乎你預料嗎?

潘石屹:漲幅最大的應該是2007年,所以到了2008年柴靜採訪我們的時候,大家都有點慌。政府、百姓都有點急,如果房價按照2006—2008年漲上去的話何時是頭呢?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我當時有這樣幾個判斷:第一個,中國的城市化的進程阻擋不了,而且速度都要比別的國家快得多;第二個是土地的供應量上不來,除非修改法律,但一時半會兒修改不了,而整個土地需求量還是非常大的。

這時候又不能說房價要漲,但還非得追著問我。我就說咱不說這個事,喝點水,休息休息吧,結果把這一段給播出去了,就覺得我被問住了、沒答案了,實際上十年前的答案是非常清楚的。

吳曉波:這十年的房價上漲我算了一下,深圳是4.7倍,上海大概是5.2倍,北京也在5倍以上。那麼眼下呢?

潘石屹:眼下我覺得跟十年前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住建部的副部長在博鰲講到中國的人均住房面積超過35平方米了,這已經是發達國家的水平了。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才五點幾,現在到了三十幾平方米。

所以就說房子沒有十年前、二十年前那樣缺了,這個時候房價漲還是不漲,我覺得稅收、土地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唯一能夠看到變化的就是貨幣增長,只要市場上面的貨幣多房價一定會漲;如果市場上面貨幣比較緊,那房價就會跌。判斷依據只有這個。

潘石屹:房價還會漲嗎?漲跌看這點

吳曉波:如果現在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到上海、北京,你建議他買房子嗎?

潘石屹:從經濟賬上來算,租房子合算,租金不管怎麼漲,相對於買房子的價格還是低。可是你要是有大量的錢,萬一通貨膨脹了呢?總覺得還是房子更靠譜一點,房子還可以抵禦通貨膨脹。

潘石屹:房價還會漲嗎?漲跌看這點

租金回報率是衡量市場的指標

吳曉波:為什麼在2016年會做停止買地的決定呢?

潘石屹:實際上做任何生意都要看基本的常識:供應量和需求量能不能平衡。例如像租金的回報率,每一個城市購買了房子,按照當前的價格算,租金回報率太低,這就是一個不合算的生意。

我在1999年建的項目——SOHO租金回報率是20%,然後一直降降降,降到現在的1%,所以這就是判斷市場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租金回報率比銀行貸款的利率要低得多。

吳曉波:最近我在看中國的超級城市是個趨勢,比如上海是2780萬人口,十年後就變成3780萬人口。現在都是按照這個規劃在走,人口大量在超級城市聚集,對農村造成大量的不均衡,大城市的房價還得漲,會出現這個情況嗎?

潘石屹:

人口問題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梁建章做了個數學模型,按照他的人口數學模型,未來北京是五千萬人,上海是五千萬人,就在現在的基礎上翻一番。如果是人蜂擁而來就有需求了,所以這些大城市的房子的需求量還是有的。

吳曉波:再來看十年前,SOHO那時候跟全中國所有的房地產公司一樣,但十年過去了,你大量自持,然後過去幾年銷售了四百多億,而今年上半年銷售兩千億的房子已經有四五家了,為什麼你會跟他們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呢?

潘石屹:我覺得就是市場和未來風險的判斷不一樣。

過去十年房價不斷在漲,慣性思維下覺得還可以漲,可是十年前說過一句話:房地產只要不偷稅漏稅、不違法亂紀、不行賄受賄就沒風險。

可是到了今天,匯率可能是風險,因為大房地產公司借的債是外匯的債,它的收入是人民幣的收入,這兩個匯率就不一樣。

另外就是持續漲了十年十五年,一旦跌了,資產價格、土地、在建工程、房子,跌20%能不能受得了,跌30%能不能受得了,這個市場不可能永遠是漲的。

所以到了2018年的時候,房地產市場存在的風險就會比較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