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纳博科夫的车夫、经纪人、助理、管家,她成就了《洛丽塔》

她是纳博科夫的车夫、经纪人、助理、管家,她成就了《洛丽塔》

薇拉是谁?

这个反问句明显多余,书的扉页上说的很清楚: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但是我想问的是,如果她仅仅是纳博科夫夫人,值得这样大书特书,为其作传?文学史上有数不清的大作家,让人如数家珍,但是我们能记得住几个作家夫人的名字?当然了,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又另当别论了。她们能在文学上留名,正是因为不囿于当时的习俗和偏见,在男性荷尔蒙的天地之中,为自己挣得一份写作的权利。尽管如此,文学史上的大多数女作家的下场都不尽如人意,凄惨度日的大有人在。但是薇拉值得一书,与其说是因为她的文学天赋,倒不如说是,我们能察觉到她的文学天赋,但她偏偏甘愿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成为站在纳博科夫背后的女人。

读史黛西·希芙的《薇拉·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的间隙,我一直好奇的问题是,女性主义者会如何解读薇拉。她是纳博科夫背后的女人,是纳博科夫的缪斯,是纳博科夫的助手,是纳博科夫的合作者,是纳博科夫的保镖,是纳博科夫作品的翻译者,甚至一度是外人认为的洛丽塔原型。她几乎承担了纳博科夫写作之外的任何琐事,甘心做一个埋没自己天赋的女人。

纳博科夫曾像大多数作家一样,毫不讳言对女作家的偏见。他说奥斯汀是只小猫,认为俄罗斯没有产生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他不鼓励自己妹妹的作家梦。他断言女性文学的格局太小,气象有限。而薇拉似乎也默许了这些偏见。她在晚年的时候仍然抱有这种对女性作家的偏见,说不喜欢奥斯汀,讨厌乔治·艾略特,认为玛丽·麦卡锡是邪恶的化身,伍尔夫的精神不正常,艾米莉·勃朗特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只能是勉强及格。但这番话明明是说给另一个年轻的瑞典女作家罗夫听的,此举是为了鼓励她写英语小说。希芙在写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从一开始,薇拉就在罗夫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从她的话中,很容易看出来,薇拉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转而选择借助另一个人的才华对世界言说。”

她是纳博科夫的车夫、经纪人、助理、管家,她成就了《洛丽塔》

纳博科夫无疑是个天才小说家。他对语言的痴迷,对色彩的迷恋,对记忆的高度敏感,都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洛丽塔》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是无疑是他最为成功的作品。从《洛丽塔》开始,我们可以用世俗的成功来定义他的天才。但是在《洛丽塔》之前,我们无法知道纳博科夫距离成功有多远。只有薇拉深信他的天赋,但是她也不免认为让大众认识到纳博科夫的天赋至少需要半个世纪,她甚至没有想到有生之年会看到这一幕的到来。他们再也不用四处借宿,求职,看人冷眼。纳博科夫再也不用教书备课,完全有时间进行自己的写作。

写出精彩的《纳博科夫传》的传记作者博伊德曾在薇拉的晚年与其交往很多,他认为如果选择写作的话,薇拉会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但是她“更强烈地坚信纳博科夫的天资,觉得帮助他展现自己的天资,成就要比自己的写作更客观”。她服膺纳博科夫的天赋,于是甘心放弃自己的天赋。这样的一个女人估计会让多少男作家们艳羡不已。但是,同样,也会让许多女性主义者感到惋惜和可叹。想到很多我喜欢的女作家和学者,比如苏珊·桑塔格、莱妮·瑞芬斯塔尔、汉娜·阿伦特,她们的成功就在于打破了男性掌控的界限,但是这种禁忌的破裂也意味着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反叛目光之下。我们敬佩这样的女性,但是仅仅是敬佩而已,敬而远之罢了,很少会喜欢。

她是纳博科夫的车夫、经纪人、助理、管家,她成就了《洛丽塔》

桑塔格虽然成为耀眼的学术明星,但是她的“出柜”事件显得意味深长,我总认为其中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换句话说,在孤立无援的男性世界中,只能女人们相互依靠。莱妮·瑞芬斯塔尔的悲剧在于她依附于全世界最有权势的男人,最终却为其背负世人的骂名。汉娜·阿伦特的例子最为特殊,因为她的恋人是大哲学家海德格尔。这个在哲学上有着极为远大抱负的男人,对他身边的女人却没有如此的远见。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德格尔曾经对他的妻子如此解释他身边为何有这么多女人,是因为这些女人们都是他的听者,晤谈的伴侣,性方面的兴奋剂,他们都是在为思想的孤独吹拂着抚慰的气息。她们都是替代者,替代了海德格尔原本应该与大学生、助手和同事们的谈话。他想汉娜与他的妻子能和谐相处,想把完全不同的女人捆在一起,想“让所有的女人都作为背景各就各位”。但是汉娜察觉到他的导师根本无法给她幸福,她选择了远远离开,寻找自己的幸福和学术道路。

男人都喜欢那些为他的事业勇于献身的女人,但女人们未必接受。她们的反抗视为我们这个世纪最为荣耀的反叛。但是如果有女人,如薇拉,甘愿选择成为一个面具,一个背景,一个缺席的在场呢,这又说明了什么?这里的吊诡之处在于,薇拉是自愿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和选择,而以上的那些女人被迫做出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她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女人之间的差别,而是女人与男人,女人与这个对女性充满偏见的世界的差别。

她是纳博科夫的车夫、经纪人、助理、管家,她成就了《洛丽塔》

纳博科夫的小说中,我们很难看到善良的女人,她们一出生,就很快夭折。但是相比之下,他的妻子薇拉却是如此不同。希芙在书中这样评价:“在他们共同生活之初,她几乎是幽灵般的存在:她无所不在,但在任何地方却看不见她。”她以一种缺席的方式在场,以一种隐匿的方式发出声响,以一种神秘的姿态成就丈夫的文学事业。她担得起一个作家的妻子,只是因为他们合而为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