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西方绘画的艺术符号,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上)

镜子|西方绘画的艺术符号,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上)

镜子作为一种“神秘元素”渗透于西方绘画之中。这些作品体现出画家对画面幻视空间的探索。并且,对镜像的“描述”也成为画家探讨“本我”的一种途径。

爱上自己的纳喀索斯

没有镜子的日子里,“临池照影”成为人类自识的起点,而关于这一行为的记述最著名的,就是希腊神话中那位爱上自己的纳喀索斯。

镜子|西方绘画的艺术符号,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上)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 《厄科和纳喀索斯》

河神刻菲索斯娶了水泽神女利里俄珀为妻,生下一子名叫纳喀索斯。神谕说这个孩子以后会是天下最美的男子,而代价是,他会因迷恋自己的容貌郁郁而终。为了逃避神谕,让纳喀索斯永远都无法看到自己的容貌,利里俄珀安排儿子在山林间长大,远离溪流、湖泊、大海,后来,纳喀索斯也果真如母亲所愿,在山林间平安长大,而他亦如神谕所料,容貌俊美非凡。

森林中的女神们都深深地爱慕着拥有绝美相貌的纳喀索斯,其中女神厄科对他最为痴情。可骄傲的纳克索斯,对所有的神女都很淡漠。他拒绝了所有向他求爱的神女。于是神女们举手向众神祈祷说:“但愿他有朝一日爱上一个人,却永远也得不到她的爱!”命运女神涅墨西斯听见了这个祷告,便答应了她们。让他爱上自己水中的影子,最后也使他得不到所爱的对象憔悴而死。纳喀索斯死后,化成了水仙花,而由“Narcissus”也衍生出纳喀索斯一词,意为“自恋”。后来,心理学家便把这种心态归结为一种病症,称其为“自恋症”或“水仙花症”,人的自我认知正是始于这种“自恋”。人类通过反复确认自身的存在来加强自我认识,终其一生都是在这种主观的“我”与客观世界的对立与和解中度过。

镜子|西方绘画的艺术符号,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上)

这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人类自恋情结的滥觞。纳喀索斯被自己的镜像迷惑。镜子从而也呈现了人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对镜像或对人类自身的迷恋。镜子可谓是祸福参半。维纳斯为镜子里自己的美赏心悦目,纳喀索斯却因此而死。故事中平静的水面,也许就是人类最早的镜子。在西方绘画中,镜子作为一个神秘元素,出现在众多的绘画杰作中。

扬·凡·艾克:《阿诺菲尼夫妇的婚礼》

由于制镜工艺的限制,15 世纪前,人们很少能见到玻璃材质的镜子。西方文艺复兴以前含有画中“镜”的作品并没有很多,且多集中于壁画、瓶画及一些器皿的雕饰中。而在文艺复兴之前最有名的运用镜子作为绘画元素的作品是扬·凡·艾克的《阿诺菲尼夫妇的婚礼》。

镜子|西方绘画的艺术符号,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上)

扬·凡·艾克《阿诺菲尼夫妇的婚礼》

《阿诺菲尼夫妇的婚礼》中有一面富有装饰性的凸镜,镜框呈圆齿形,镜框周围的圆饰中镶刻了十幅耶稣受难图。镜中不仅能够看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和屋内的整个场面,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外两人,有人推断那是 1434 年结为伉俪扬·凡·艾克夫妇,因为在镜子上方画家写上了自己的拉丁文名字译为“扬·凡·艾克在场”。

这幅画最精要的地方就是中间的这块镜子,堪称西方绘画史上最杰出的经典之一,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圆镜外围齿形镜框的十个圣经故事给画面带来了某种神秘的宗教气氛。有人认为圆镜本身代表了神圣的上帝之眼,因为八幅受难图和两幅复活后的故事都是关于耶稣的。其中的宗教神秘气氛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凸面镜作为一双具有神圣意义的眼睛,以见证人的方式见证了一场具有人文主义气息的婚礼现场。

镜子|西方绘画的艺术符号,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上)

《阿诺菲尼夫妇的婚礼》(局部)

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镜子中反射出新婚夫妇的背影,以及门口的画家本人。这个凸面镜可以把房间的地板和天花板同时显现出来,此外还有屋外的天空和花园,如果不是镜子,它们只能从侧面的窗户看见一点。这样镜子就扮演了空间结构中的一种孔。它吸入了整个视觉世界,这使它成为一个代表物。

《阿诺菲尼夫妇的婚礼》不但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风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

昆廷·马苏斯:《银行家和他的妻子》

昆丁·马苏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

画中的男人是个放贷者,他正在称量钱币,神情专注。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像,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与宗教信仰并存。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妻子的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着丈夫的活动。画中人物的服装、饰物等细节都被刻画得非常细腻。女人手中的圣经翻开的那页很是逼真。

镜子|西方绘画的艺术符号,到底藏着多少秘密?(上)

昆廷·马苏斯《银行家和他的妻子》7

画的前景的桌面上放置着一个凸面镜。这里的凸面镜是说明银行家店铺及其周围的光学特技。镜子里照出长方形的窗户、房子和树木,以及坐在桌子前的求贷者。这面镜子打破画面“岁月静好”的表象,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借高利贷的瞬间,这个瞬间对于求贷者来说是急切而又苦涩的。

这样一种以凸镜来扩展画外景象,传达更多信息的手法,应该是受到扬·凡·艾克的启发。


原文:《西方绘画中的镜子》- 李奕辰

资源出处:《艺术品鉴》2018年8月刊

注:因篇幅问题,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