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提到抗倭名将,相信几乎所有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一个名字——戚继光。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抗倭达十余年,歼敌数万人,为保障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受命北御鞑靼,镇守北疆十余年间,使边关稳固,经济发展。

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他是千古军事奇才,写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建造出优于敌人的大小战船和战车;还在长城上还修筑起进可攻退可守的空心敌台。此外,他还能诗文、擅书法,可谓文武全才,事事精通。

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不过,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之际,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接连纳妾。是不是很冤?毕竟当是大明朝,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那为什么别人可以做的事,到他那儿就不行了呢?一起来看看戚继光的发妻是怎样一个女子,你自然就会明白了。

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这位女子姓王,是万户南溪王栋王将军之女,13岁和戚继光定亲,18岁嫁入戚府。进门之后,王氏十分贤惠,对丈夫的照顾无微不至。据说,一次吃鱼,王氏把鱼身给了戚继光,自己却只吃了鱼头和鱼尾。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为了给戚继撑面子,王氏不惜卖掉自己陪嫁的首饰,用来买酒买菜。

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还有一次,是戚继光率部抗击倭寇时,王氏和其他"戚家军"家眷以及少量守军留守新河城。突然,有一天,大批倭寇突袭新河,将整个城池围了个个严严实实。城内妇孺惊恐万分,不知如何应对。这时,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内所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连夜站到城上,冒充守城官兵。第二天,城外的倭寇抬头一看,见城墙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戚家军”,误以为队伍就在城中,吓得赶紧撤走了。王氏等于是率众人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空城计",漂亮至极。

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遇到这么好的媳妇,应该说戚继光的幸运。然而,有一件事,夫妇二人一直没能如愿:王氏进门多年,产下过几个孩子,但都夭折了。而且,后来想怀,却又一直怀不上。

因此,戚继光在36岁那年偷偷纳了一个小妾,藏在外面。可是,这事儿不久就被王氏知道了,王氏非常生气,跟戚继光大闹了一通,但因为自己已无法生育,小妾陈氏此时已然怀孕,便很快接受了现实。平心而论,作为正室,王氏还是有一定度量的。

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然而,在纳第一个妾后不到一年,戚继光又纳了第二个,沈氏。这回王氏不干了,顺手拿了把刀便要去找戚继光算账,戚继光听到消息后也不忍对发妻来硬的,于是在衣服里面穿好铠甲,主动去给夫人赔不是,还嚎嚎大哭,诉说子女少的坏处。

这次之后,戚继光转变了许多,为了维持一个家,王氏也做出了让步——将陈氏所生次子过继到膝下,当自己的儿子来养。不过这个孩子命也不好,很早就夭折了。接连的打击,让王氏心灰意冷,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却让王氏寒了心。

一代抗倭名将人到中年,发妻却弃之而去,原因只有4个字

48岁那年,戚继光纳了第三个妾,杨氏。这一次,王氏没吵也没闹,她撕毁了和戚继光的婚书,然后默默收拾好金银细软和自己的随身衣物,离开了一起生活多年的丈夫,回了娘家。离开那一刻,她环视戚府,回想起曾经和丈夫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回想到丈夫成功之路上自己的巨大付出,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