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秋冬季仔豬腹瀉病,一定要趁早!

仔豬腹瀉病的形成原因

仔豬腹瀉病發病原因很多,但是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傳染性腹瀉病,這類腹瀉主要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並且具有傳染性,表現為仔豬黃痢和白痢,傳染性腹瀉發病季節具有明顯性,秋冬季較為多見。另一類為非傳染性腹瀉,也稱為應激性腹瀉,仔豬抵抗力較低,對外界刺激敏感,容易受外界變動影響,比如斷奶,氣溫起伏較大等都能刺激仔豬,產生應激性腹瀉。秋冬季節天氣寒冷,環境變化大,仔豬因適應不良,容易引發非傳染性腹瀉病。除此之外,仔豬對日糧抗原過敏、斷奶、飼料突然更換等因素也容易引起腹瀉。

仔豬腹瀉病的分類

01仔豬紅痢

剛出生的仔豬容易發生紅痢,通常是發生在一週齡左右,其中1~3日齡較為多見。紅痢主要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由於腸黏膜炎症和壞死,發病仔豬會排出紅色稀薄糞便,體溫迅速升高,此病病程極短,死亡率很高。

02仔豬白痢

仔豬白痢疾一般由大腸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發病原因複雜。發病的仔豬大多處於10~30日齡之間,白痢疾傳染迅速,一頭仔豬發病,會相繼傳染至整窩仔豬。此病發病率中等,死亡率不高。病豬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漿狀、糊狀的腥臭糞便為特徵。無明顯體溫升高和嘔吐症狀。

03仔豬黃痢

仔豬黃痢是初生仔豬的急性、致死性傳染病。仔豬黃痢又叫早發性大腸桿菌病,病原為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主要表現為病仔豬精神萎頓,糞便呈稀薄黃色漿狀,臭味明顯。發病仔豬衰弱快速,很快脫水、消瘦、昏迷至死亡。該病發病期很短,為2~24小時。

仔豬腹瀉病的預防

仔豬腹瀉病一旦發病死亡率較高,容易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做好預防工作。

01做好母豬的產前預防工作

做好產前母豬接種疫苗、驅蟲、補硒。母豬在秋冬季節產仔時需要在產前30天注射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並且於產前15天左右對其進行驅蟲處理,產前40天左右注射亞硒酸鈉一維生素E針10~15毫升進行補硒[1]。另外,母豬產前飼料應注重營養,禁止餵食黴變飼料,確保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增強體質。

02加強對仔豬的管理

仔豬出生後,掐斷臍帶,臍帶頭用碘酒消毒,殺滅細菌,起到預防作用。其次,要做好仔豬的保暖工作,秋冬季氣溫較低,仔豬要注意保暖,豬舍氣溫維持在20℃~25℃為宜。

03做好豬舍的清潔消毒工作

及時清理豬舍的糞便,保持豬舍乾燥,同時也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細菌傳染。冬季也用生石灰撒在地面對豬舍進行消毒,至少一週兩次。可以每週一次交替使用威島、高錳酸鉀、菌毒消、過氧乙酸、百毒殺等給豬仔消毒,以免豬仔產生耐藥性。

04養殖者要做好檢查工作

養殖者在日常照看工作中,要時刻觀察仔豬的精神狀態、飲食情況、糞便顏色和形狀,瞭解仔豬的身體情況。一旦發現有仔豬生病,及時隔離,以免傳染給其他仔豬,然後馬上採取治療措施,減少死亡率。(來源:中國養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