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枚印,方寸之间显风华

小小一枚印,方寸之间显风华

▲ “古印系列”

在中国,印章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多为铜铸或凿制,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金、玉等其他材质所刻制的,主要作用还是权利的象征和身份的表明。

后来,在一众文人的提倡下,印章开始由实用逐步走往艺术,但这些文人们一般也只是篆字,很少自己操刀。真正开文人刻印风气,自篆自刻,把篆刻推向艺术高峰的,却是一群徽州人士,世人称之为“徽派”。

徽州传统手工技艺

小小一枚印,方寸之间显风华

在古老的徽州地区,篆刻,是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兴起于明朝,那时,是徽州商业最繁盛的时期。徽商们开始追求风雅,用赚取的大量金钱,收藏了各类古玩字画,这为当时徽州的艺术家们借鉴、临摹古人的创作经验提供了直接的机会。

引领高峰

小小一枚印,方寸之间显风华

随着徽派篆刻的崛起,文人篆刻艺术的地位被逐渐确立,徽州更涌现出一大批篆刻名家。

程邃

程邃,歙派创始人。相传程邃为人极傲,但在后人看来,其确实有傲的资本,毕竟在篆刻界,诗文、书画、金石,样样精通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程邃制印,喜欢大胆尝试,融古贯今,在其之前,仿古玺,以大篆入印几乎闻所未闻;也是他,从艺术上发掘并提醒着人们,古玺存在的价值。

巴慰祖

巴慰祖初学治印,曾师从程邃,后来又改学了汉代古印,构思奇巧、章法缜密,得汉印之神而又拥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除了制印,他还精通书法、绘画,收藏古玩、临摹古印,也许正因此,巴慰祖所制之印,皆透着一股稳健、静穆的格调,充满深邃感,无丝毫浮躁之气。

在中国的篆刻史上,有这么一群徽州人,他们超越宋元,直溯秦汉篆刻艺术,他们有理论,有实践,以一股强劲的创新之风,成为中国文人篆刻史上的主流,席卷了整个印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