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每一個秋名山車神都是從菜鳥過來的,而駕校就是菜鳥之路的開始。

每個人的學車之路大都是多災多難的。

夏天有烈日,冬天有寒風。可無論春夏秋冬,教練總是站在那裡,罵你。

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每個人回想起自己的教練,或高或瘦,或矮或胖。操著不同的口音罵著同樣的話。

練科目三開快的時候,我教練說:

“開那麼慢,吃屎都趕不上熱的”

開慢的時候,我教練又說:

“開那麼快,趕著去吃屎麼?”

枯燥重複的工作內容是教練暴躁的原因之一。

一個閉著眼睛都會開車的人每天都要面對著一些瞪大無辜的雙眼,可能連剎車油門都分不清楚的學員們,重複講著他們的駕照寶典。

這就像網遊裡一個滿級的角色,卻每天都在新手村裡帶新手刷村口的史萊姆。

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在他們看來簡簡單單的事情,你卻一直出錯

可相比於笨手笨腳的成年人,嘰嘰喳喳的小孩子應該是更讓人不舒服的。

一個本科畢業生同樣重複教著百以內的加減法。

可小學老師和幼師卻沒有被貼上暴躁易怒的標籤。

為什麼同是教育工作者,大多數老師都是和風細雨。而駕校教練多是狂風暴雨呢?


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老師罵人屬於絕少數情況


因為準入門檻的不同。

老師必須本科以上學歷,學習過心理學和教育學,要學會照顧學生的心理健康。

駕校教練只要你讀過高中,開過五年車,就可以參加駕校教練資格證的考試。

所以教練的文化水平一般不高,沒有經過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培訓。在教學方面呈現一種中國打擊式教育的特點。

打當然不行,那就罵。罵出羞恥心了,自然就學得快了。

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少年說》中一位家長說出她實行打擊式教育的原因

至於學員感受,又不和績效掛鉤。

績效是教練工資的重要來源之一。而學員的通過率就決定了教練的工資高低,如果這個月帶的學員一半都沒過,教練估計就要喝西北風了。

通過率太低連駕校都不願意給你派學員,影響駕校的整體通過率。

學員在教練陪同下上路,一但發生交通事故,主要責任在於教練而不在駕駛的學員。

所以坐在副駕駛上的教練是比你要緊張的,看到一些玩命的操作,總會忍不住罵出來。

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科三上路練車,出事以後是教練負責,所以你的一些操作他更容易發火

教練這個職業自誕生以來,在與學員的關係中一直是占主導地位的。

私人開辦的駕校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放開了私家車的限購後逐漸出現的。

而那時候的教練一般都是從軍隊中退役專業或者在單位開過公車的,社會地位並不低。

學生多教練少是當時的常態,並且拿不拿得到駕照就是教練一個人說的算。

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上個世紀90年代,教練在進行考前宣傳

不僅教練的辱罵你得笑臉相迎,還得時不時的送禮,讓你能多摸兩下方向盤。

後來隨著私家車井噴式的增多,教練和學員的比例再度拉大。形成了賣方市場,也就是駕校絕對不會缺學員。

所以即使到如今教練的社會地位不如從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但只要你在駕校裡握著方向盤,他就是你命運的主宰。

罵人或許是他最後的倔強。

我教練有次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駕校屬於半壟斷產業,你想要取得駕照幾乎只能經過駕照。

即使在兩年前全國試行了自考駕照,但是諸多限制使得操作及其麻煩。

包括要在私家車上打孔改裝成教練車,並且三個月內只允許一個學員使用。許多人不捨得在車上打孔,並且一系列費用下來並不比駕校便宜多少。

目前駕校市場機制並不完善,沒有一個教練評價系統。

教練給了我5塊錢,對我說“去幫我買包軟中華”

▲駕校發展快而畸形

我們對於教練的通過率和評價並不知情,只能從在他手底下學過車的前輩口中,得知隻言片語的信息。

如果你正在學車,教練如果罵你,直接記下工號,和駕校反映情況,要麼換教練要麼舉報。

你已經長大了,別再屈服於打擊式教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