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后把持朝政为何宋朝认为是北伐好时机?北伐再次失败是因为他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辽国的景宗皇帝去世,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年仅十二岁,国事由萧太后和韩德让共同主持,辽国的国力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宋太宗一直在筹备二次北伐收复幽州。到了雍熙三年这个时候宋太宗的年号改了,不再是太平兴国了,改为雍熙年号,雍熙三年也就是公元986年雄州知州贺令图给皇上上书,说现在辽朝新主登基,主少国疑,母后专权,宠幸用事,如果我朝趁这个机会收复幽云,幽云百姓一定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贺令图说的这番话靠谱吗?他说辽朝宠幸用事,确实是,萧太后非常宠信韩德让,后来还下嫁给韩德让了,人家就是两口子了,宠幸用事没错。

辽太后把持朝政为何宋朝认为是北伐好时机?北伐再次失败是因为他

女主临朝没错,主少国疑也没错,在中原王朝这个时候这种情况确实不是国家的详兆。但搁在人家那不算什么,辽国的后妃跟中原的后妃不一样,辽国的后妃也是骑马打仗,熟悉军旅军务,所以她治国完全是可以的,韩德让更是一代名臣,所以人家这两口子是把辽国治理的蒸蒸日上。贺令图等于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中原王朝这样不行,他就断定辽国这样肯定也不行,拿这个绯闻当情报了。所以宋太宗就特别高兴又勾起他北伐的念头,他就召集群臣商议二次北伐。宰相就说,现在国家准备还不足,粮草军械都很缺,所以现在开仗胜算不多,求陛下耐心等待。赵光义说等不及了,贺知州说现在辽国是主少国疑,太后专权,宠幸用事,正是天灭辽国的好时机,既然你反对那我就不跟你商量了。

辽太后把持朝政为何宋朝认为是北伐好时机?北伐再次失败是因为他

宋太宗就下令出兵,雍熙三年的春天宋朝大军展开了对辽国的第二次北伐,史称雍熙北伐宋太宗对辽国的第二次北伐,史称雍熙北伐,由曹彬,米信,杨业等组成的大军兵分东,中,西三路一举夺得了幽云十六州中位于陕西省境内的四个州这个时候宋太宗跟以前的表现不一样了,高粱河之战吃了辽军一回亏他学乖了,所以他看到宋军捷报频传结果宋太宗是不喜反忧因为宋军战线太长,会被辽军切断粮道,所以他就嘱咐宋朝的将士们持重缓行,千万不要贪小利给敌人可乘之机。没想到宋军的忧虑果然成真了曹彬十万大军在涿州城下待了十几天军粮就全部吃光了,然后辽军游骑四出切断宋军的粮道,宋军又没法就地取粮,因此曹彬就不等中西两路合兵,孤军进攻涿州。

辽太后把持朝政为何宋朝认为是北伐好时机?北伐再次失败是因为他

曹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不仅断送宋太宗三军合围幽州的计划,更间接导致雍熙北伐的全盘失败。曹彬先派人把涿州的百姓护送后撤,将士们疲惫不堪,再加上缺粮少水宋军的战斗力极度下降,连个像样的殿后的军阵都组织不起来,这个时候耶律休哥又率领骑兵一路追杀,一直就追到了歧沟关,辽军发起了总攻击,宋军被打的落花流水,曹彬只好收拾残兵夜渡拒马河,在易水南岸扎营,刚准备喘口气休息一下,辽军又追杀上来,数万宋军或被杀或掉入河中淹死,或者被俘损失巨大。

辽太后把持朝政为何宋朝认为是北伐好时机?北伐再次失败是因为他

三路大军东路最主力的曹彬这一路就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东路跟中西两路会师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就不能实现了,因此辽军开始了总进攻,耶律斜轸率领十万大军跟宋朝的雄州知州贺令图展开大战,宋军又大败,一万多人被杀,所以宋军只好战略总撤退,包括潘美,杨业的西路军都撤退了,这样一来雍熙三年的这一次北伐等于宋朝又是惨败而归,两次北伐都是大败,所以对宋朝士气的打击就更加沉重,举国上下患上了一种恐辽症,这样一来宋跟辽就由战略进攻开始转入战略防御,以后再也没有宋朝主动出击辽国这种事发生了。

辽太后把持朝政为何宋朝认为是北伐好时机?北伐再次失败是因为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