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上市背後,王興在下一盤怎樣的文娛大棋?

原文發佈:易德獵頭(yidelietou)

繼以27億美元的大手筆全資收購摩拜單車之後,美團再次登上了科技圈的頭版頭條。

9月20日,美團點評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港股IPO定價69港元,發行4.8027億股B類股,融資金額約42億美元,估值高達528億美元。

敲鐘現場,美團點評創始人王興感謝了很多人,包括過去一年在美團上花錢的3.4億用戶、470萬合作商戶、60萬美團騎手以及美團5萬員工和美團投資人。

有人說,美團上市之夜,最寢食難安的就是阿里。作為曾經給予過美團最大援手的阿里,在幫助美團登上團購市場老大的寶座之後,便與其分道揚鑣,甚至被傳交惡。如今,雙方在生活服務領域激戰正酣,文娛產業板塊更是劍拔弩張。


美團上市背後,王興在下一盤怎樣的文娛大棋?



2012年,美團旗下的一個部門貓眼App上線,提供在線電影票務業務;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之時,貓眼整合了大眾點評的電影、演出等娛樂部門;2016年,貓眼從美團點評中剝離出來,通過引入光線的戰略投資,成為了一家獨立運營的互聯網娛樂服務平臺。

成立不過6年時間,但貓眼卻搭上了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的順風車。2012年至2017年,在線電影票務市場的總交易額從31億元增至460億元,貓眼電影的市場佔有率也從最初的零增至60.9%,成為了目前國內佔比最高的在線電影票務平臺。

從2017年與微影合併成為騰訊社交網絡平臺的獨家娛樂票務渠道之後,貓眼也開始了尋求獨立IPO之路。與美團上市是為了增強其在出行領域的資本競爭力不同的是,貓眼申請IPO則明顯是為了更好的在“大娛樂”產業領域講故事。

至此,我們不得不問,美團成功上市之後,貓眼電影還會遠嗎?

美團與阿里,必有一戰

美團與阿里之間相愛相殺的孽緣,還要牽扯回8年前。

2010年,百團大戰打得火熱,資本市場卻逐漸遇冷,美團靠著由阿里巴巴領投的5000萬美金B輪融資突出重圍,並彎道超車成為了團購平臺市場的NO.1。

熱戀期過後,2016年1月,阿里拋售了美團的9億美元股票,王興對外表示阿里的戰鬥力太強,言外之意大概是說控制慾太強;阿里方面則聲稱美團不肯在支付方式上做出讓步,導致阿里的話語權不被重視。


美團上市背後,王興在下一盤怎樣的文娛大棋?


阿里從美團全線撤退的原因很明顯:我暫定了自己的口碑網推廣全力捧你,你紅了卻不肯給我個主角演演。這口氣,按照阿里一貫財大氣粗的脾氣,必定不能忍。

口碑2015年底才重回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最好的發展時機儼然已經錯過,但即便如此,阿里還是全資收購了餓了麼,並將其與口碑合併,全力對戰一直很缺錢,從未被填滿的美團。

餓了麼CEO王磊曾說,“本地生活對阿里是非常重要的入口,阿里從實物電商到數字電商,再到本地服務電商,是一脈相承的事。阿里所有的佈局都在圍繞著消費者和商戶的商業互聯網化,只是場景不停在變。”

這不,舊怨未結,新仇又起。

無論是本地生活服務市場,還是在線票務平臺領域,阿里與美團都註定要正面交鋒一次。

2014年底,在貓眼電影轉型在線票務平臺之前,阿里孵化出了自己的電影業務產品——淘寶電影(後更名為:淘票票)。淘票票的成長可以說一直都是對標的貓眼,從票補大戰到整合資源,淘票票試圖通過“利潤”的犧牲拖垮資本遠不及自己的美團。


美團上市背後,王興在下一盤怎樣的文娛大棋?


對於這一點,曾任阿里文娛集團董事長兼CEO的俞永福和現阿里影業CEO樊路遠都在公開場合表示,對於淘票票的投入,暫時沒有上限是多少的問題。

此外,數據顯示,僅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影業在淘票票上的投入就已經超過了20億元。如此瘋狂的補貼,除了是阿里影業對於貓眼電影的狙擊之外,還有以淘票票和貓眼電影為陣地的阿里系與騰訊系的實力較量。

阿里雖然財大氣粗,但也不是沒有策略性,它對於美團命門的把控很簡單,也很直接,那就是通過長時間保持作戰的能力,讓業務線條及其龐大的美團自顧不暇。貓眼電影雖然已從美團的大盤子裡拿出來被放到了別的筐裡,但這卻從另一點印證了王興對於大文娛產業的期待和看好。

成立八年,美團涉足的業務橫跨團購、外賣、酒店、旅行、娛樂、電影、共享單車等,每條業務線都可以說是引敵無數,上到阿里、百度,下到馬蜂窩、ofo。美團如果再把貓眼電影也緊緊握在手裡,難免走進顧此失彼的困境。

更何況,傍上了光線傳媒和騰訊大腿的貓眼電影,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美團的戰鬥力。

貓眼電影的野心

據招股書顯示,貓眼電影在2015年-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5.96億元、13.77億元、25.48億元,對應各財年的淨虧損分別為12.98億元、5.08億元及7610萬元,雖為持續虧損狀態,但虧損大幅收窄。此外,2018年上半年營收18.9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 103.5%,同期淨虧損2.31億元。

這是一份不漂亮的成績單,並且暴露出了與東家美團同樣的痛處:缺錢。

但貓眼想要告訴外界的是,它離盈利已經不遠了。

2012年至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的總額從171億元增至559億元,同時,在線購票滲透率也大幅度提升,由18.4%增長至82.3%。2018年上半年,貓眼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3億人。


美團上市背後,王興在下一盤怎樣的文娛大棋?



雖然貓眼電影以超60%的市場份額佔據中國最大在線電影票務平臺寶座已久,但背靠美團、光線傳媒以及騰訊這三座大山,貓眼電影顯然並不甘心只做一個一個技術型的票務app,而是逐漸顯露出了發力電影上游產業的野心。

早在2014年9月,貓眼電影就曾以電影《心花路放》聯合出品方的身份,拿下了這部電影的唯一在線預售平臺權限;往後的院線電影中,陸續也都開始出現貓眼電影參投的身影。在招股光線傳媒之後,貓眼電影更是向電影宣發、出品、發行等角色轉變,正面切入產業上游。

據統計,僅2018年上半年,貓眼電影提供宣發支持的電影作品就佔了中國總票房的90%,比較有代表性的《捉妖記 2》(聯合出品方、主控發行方)、《後來的我們》(聯合出品方、主控發行方)、《我不是藥神》(聯合出品方)、《邪不壓正》(聯合出品方、主控發行方)等,而且這些電影作品皆取得了較高的票房回報。

可以看出的是,貓眼已經逐步完成了向上遊電影、電視劇、綜藝的製作,中游宣發、推廣,以及下游票務銷售和娛樂電商的全產業鏈佈局,並積累出了全鏈條服務的業務能力。

但在和光線傳媒合作之時,也有媒體曾預測,貓眼電影作為一個第三方的發行渠道和營銷平臺,招股光線之後,必然就失去了第三方的身份。未來,無論在投資、出品、發行、營銷等各個環節上,貓眼的每一個決策都將需要更加深思熟慮。如果只是專注於光線傳媒這一家的內容,貓眼電影的發展需求也將很難被滿足。

另一方面,淘票票聯合阿里影業打出“出品+發行”的組合拳,以更大的佈局對抗單槍匹馬的貓眼電影。也許在阿里看來,影視行業的全產業鏈太過複雜,泡沫性也強。尤其是當在線票務平臺參與到電影的發行、出品環節時,就很容易引發數據的弄虛作假和不公平競爭的出現。

如今苦熬多年的美團成功上市,想必貓眼的IPO步伐也會就此加快,資本加持之後,期待貓眼講出更多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