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在京参加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遥远的向日葵地》

李娟在京参加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9月20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新疆作家李娟凭借《遥远的向日葵地》,获得本届鲁迅文学奖中的散文杂文奖。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本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年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设置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

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授予李娟的颁奖词是:李娟的散文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遥远的向日葵地》中,那块令人忧心的年年歉收的田地,不竭地生长着天真的喜悦。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

李娟在京参加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李娟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获奖感言:

我很喜欢种花,我觉得植物的生长是这个星球的奇迹之一。它们是所需最最微小的生命,只要有阳光、空气和雨水这些免费之物就能无限繁衍。它们看上去最坚韧,然而也最脆弱;它们没有眼睛,哪怕生活在阳光下,也只能如黑暗中摸索一般试探着生长。10年前,当我手持铁锨,站在百亩葵花地的边缘,面对无边无际的金波绿浪,则更为无力与茫然。但同时,心中也激荡着生存的豪情,感到孤独又自由,激动又微弱。写作是我攀附世界的蔓条,扎根人生的土壤,是我的光合作用。可能我也是一株植物,持续生长、无际蔓延就是我的全部了。而不是今天结个西瓜,明天再长把豆子,样样都试着来一点。如果有一种方式已能足够疏解心中淤块,有一条路已经足够通畅易行,我就没必要再去尝试别的。我想把一件事做到底,一砖一瓦地缓慢建设到底。这可能是我的缺陷,但也是我的野心。谢谢每一个曾在我的葵花地边驻足停留的人们。

正如《遥远的向日葵地》书中所写:“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李娟从朴实的生活出发,将苦难赋予诗意,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

读者子衿说:“很幸运,我和李娟生活在同一片广阔的新疆阿勒泰大地上。但是在看李娟的这本书之前,我从 来没有意识到向日葵地是这样的美好,在我的记忆里,种地总是与贫穷和荒凉有关,这本书唤醒了我的看过却没有欣赏的美景。我应该感谢和赞美我生活的土地,全心全意地赞美她。”

新疆此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有沈苇的《在瞬间逗留》、周涛的《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韩子勇的《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刘亮程《在新疆》。新疆获得此届鲁迅文学奖的还有丰收的《西长城 》。

李娟在京参加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新疆作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沈苇说:

“新疆已有6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涉及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4个文学领域,这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不多见的,虽然获奖不是评判一个地方文学成就的唯一标准,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地理版图上,新疆文学以其总体实力和不断涌现的风格各异的代表性作家,而熠熠生辉。李娟是阿勒泰的精灵,她的散文是个性和地域性的完美结合,有着北疆大地的气息、风的自由和向日葵般的明朗质地。李娟还年轻,作品已很有影响力,这次获奖是实至名归。祝贺她!相信李娟会以鲁迅文学奖为新的起点,不断突破自己,进入新的文学境地。也要祝贺获报告文学奖的丰收先生,此次他们两位同时获奖,充分显示了新疆文学的实力。”

李娟在京参加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新疆作协原常务副主席赵光鸣说: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真正用真情书写的杰作,深情,明朗,动人心魄,无人可以模仿!李娟和我的女儿同岁,年轻人获得鲁迅文学奖是青春的胜利,为新疆文学的未来欢呼!”

李娟在京参加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布尔津县金山书院院长康剑说:

“作为阿勒泰人,我要真心祝贺李娟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李娟是我们阿勒泰的骄傲,她的文字像阿尔泰大山中的清泉,闪烁着灵动的光芒,滋润人心并且传播极广,这样的文字,恐怕一百年才会出现一次。”

李娟在京参加2018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

广东花城出版社编审、《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策划和责任编辑文珍说:

“2017年1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2017年度中国好书’和2018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李娟的文字跨越了新疆,跨越了中国国界走向世界,它所反映的生活,包含着许多人类共通的情感。阿勒泰这块古老的土地滋养着她的文字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祝贺李娟获奖!祝贺新疆文学界的丰收!”

本网记者/朱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