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来源:全村育儿(ID:Clccenter)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经常有朋友问超雄,你和你老公的育儿观有什么不同吗,在带娃这件事上你们一中一西有什么分歧没有呢?

“育儿观”这个词儿涵盖的东西很多,往大一点说,它包含着你如何看待亲子关系,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等等,这些都是你“育儿”的最高指导,说到底,反映的就是你的三观。

在这个层面上呢,我和娃爹倒是没有大的不同,毕竟三观很不一致的话还是很难在一起过的。

这些年我对西方父母的育儿观感受比较深的有两个方面,算是和大多数中国父母不太相同的地方吧。

1

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外国人看待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点小拗口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是这样的,夫妻关系 > 亲子关系,很少有例外。

我一直很认同这一点。

其实不管哪里的父母都是一样的爱孩子,这一点没什么可怀疑的,大家以前说什么美国家庭里亲情淡薄,孩子一满18岁父母就不管了,这纯属以讹传讹。

我们的邻居里有一对十分nice的夫妇,都是60出头的年纪,去年他们的小儿子结婚了,我们去串门子的时候聊起了这件事情。

他们说到儿子的这场婚礼花费不小,双方父母都补贴了不少银子,这时我老公半开玩笑的说了一句:“Haha, I won't do that.” (我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结果男主人大笑一声,直接怼他,Oh sure! You say that! Wait till that day! (是吗?你就这样说吧!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所以说,真没有什么孩子一到18岁就任其自生自灭这一回事,孩子只要一出生,就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哪儿哪儿都一样。

但是,西方的父母不管如何爱孩子,却不会让亲子关系凌驾到夫妻关系之上,在大家眼里,丈夫或妻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伴侣,要跟自己走完一生的人。

所以孩子们大都是从小就浸润在“我知道我很重要,但对爸妈来说,他们彼此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样的环境里的。

就拿我们家来说好了,

我和娃爹当着孩子们的面秀个恩爱,撒把狗粮,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我某天做了孩子们特别喜欢的食物,弟弟惦记着要把留给爸爸的那一份也吃了,那我会告诉他,这一份是爸爸的,你要等爸爸回来之后问过他才行。

如果熊孩子们趁我不在的时候去我的衣帽间翻箱倒柜,爸爸也会认真的提醒他们,这些是妈妈喜欢的饰品,你们没有经过妈妈的允许不能拿来玩。

还有父亲节,母亲节和生日这些重要的日子,我们肯定也会带着孩子们精心的给另一方准备礼物。

说到底,就是在一些生活的小细节里,在孩子们的面前,处处体现出对另一半的尊重,爱护和在意。

老外夫妇还特别看重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给自己和伴侣留出一定的两人空间,而孩子哪怕还小,也要学会理解和接受这一点。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娃爹要出去吃饭,就特意找了俩娃幼儿园的老师来家里看他俩。可是那一回俩人都不依不饶,不能接受我们要自己出去玩却不带他们这个事实。

娃爹就抱抱姐弟俩,跟他们说,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也经常带你们一起出门吧?但是爸爸妈妈也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啊,所以并不会所有的时候都带着你们。

把夫妻关系放在家庭关系里的第一位,这一点不只是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很大,对一个社会都是有着深刻的影响的。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会少一些骄纵自是不用说的。

重点是,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尊重父母的晚年生活,不会有“你不帮我带娃,我就不给你养老”这样的闹剧。

孩子成家以后也会把自己的夫妻关系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也会这样的去养育和影响自己的孩子,一代一代,

大家都自己管好自己的娃,过好自己的日子,再谈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这回事。

所以,在西方,从来没有隔代育儿这件事,其根源也就在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这个观念。

大家老了退休了,生活圈子就是老伴,老本,老朋友,别提多滋润了,如果还有儿孙绕膝,天伦之乐,那就更锦上添花了。

其实美国老人也是很盼着抱孙子,也是很疼爱孙辈的,不同的是老人只负责和孙子孙女儿玩乐而已,要是孩子闹了,熊了,哭了,那爹妈就赶紧抱走吧!

所以我经常听到美国老人家跟我打趣说,if I knew grandkids were so fun, I would have skipped the kids. 意思是说,我要是早知道孙子们这么好玩,我就跳过自己的娃,直接奔着孙子去了!

可见美国人和儿辈,孙辈之间的关系是,自己的娃是责任,自己的娃的娃是开心果

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在一个家庭里,一切都是“孩子先行”,亲子关系常常有点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的意思,这样其实是隐藏着诸多隐患的。

当有一天孩子不那么需要你了时,可能就把你的人生抽空了一大半,而你忍不住用各种方法去挽留,去干预,以求得在已经成年的子女的生活里占有一席之地。

这很可能就是往后无休无止的家庭drama的开始了。

当然也许你洒脱的很,没想过要掺和到儿女的生活里去,但是孩子可能已经给惯坏了,即使成年了成家了也不一定能离开妈妈的怀抱。

在亲子关系至上的家庭里,这些都是蛮有可能发生的。

2

关于望子成龙

关于老外是不是也跟咱们一样的推娃,一样的望子成龙,这一点我觉得大家一直有些误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认为西方推崇的是快乐教育,一切都尊重孩子,所以没有推娃这一说。

后来又有人出来辟谣,说所谓的“快乐教育”就是个幌子,你看西方的小孩不也是从小各种兴趣班和社区活动,为的也是在考大学的时候更有竞争力,本质上跟咱们没两样。

其实都只讲对了一部分。

起码我见到的美国中产阶级,尤其是精英家庭里的孩子都是挺忙的,比如我教中文的一家3个外国娃,家里就是比较典型的精英阶层,3个孩子平常的课外时间是安排的满满当当的,钢琴,小提琴,游泳,球类,编程,对了,还有中文呢!

我一开始还问过孩子们的父母怎么会想到让孩子学中文的?人家说,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以后在世界上也只会更加重要,他们现在学上中文,往后说不定就是个优势。

所以,你说老外不望子成龙这点还是挺容易被推翻的,毕竟啊,这世界上有几个爹妈会真的盼着娃长大以后去挖土豆啊?

估计是没有几个的。

但是,不同的是,如果孩子以后真的去挖土豆了,大部分老外却能够坦然的面对,甚至欣赏的接纳和由衷的骄傲的。

无论养这个娃砸了多少钱,费了多少功夫,也许有过自己的期望,却不会有执念,哪怕起初有过一份执念,最终大都也能放下。

如果你问一个美国人,你的孩子是做什么的,他/她一定会底气很足的告诉你,不管答案是美国总统,还是社区老人中心的管理员。

比方说我的另一个邻居,跟我差不多的年纪,一个很好看很时髦的意大利姑娘,娘家很富有,自己还有4个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律师,医生。

不过她是个hair dresser,可以说是美发师,也可以说是剪头发的?她自己也生了4个娃,现在也不给人弄头发了,每天围着屎尿屁忙的团团转,不像姐姐妹妹们个个是职场精英。

可是她自己开心呀,她妈妈每次跟人介绍起这个女儿时,那一脸傲骄,藏都藏不住,绝不可能是做做样子的。

这就是我平常看到的大部分美国父母。

他们多少也推娃,他们也琢磨着孩子以后可以很牛逼,他们也会给予孩子自己可以给的最好的,他们甚至花费了远比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

但是,末了孩子大了,他们却知道孩子要过的是自己的生活,这与我的期望和愿景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系。

讲真,这一点还是十分可贵,挺让我感动的。

By 超雄

2018.9 克利夫兰

超雄:坐标克利夫兰,育有两位混血双语宝宝,对双语启蒙有第一手经验。姐姐Mia是个小甜心,弟弟Ian是个淘气包和段子手。有娃后开始钻研早教育儿。喜欢“全村育儿”的理念,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抚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努力。

我和老公的中西育儿观有什么不同?

长按二维码关注 鲁稚的阳台(ID:luzhi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