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達評價于丹

現在很多專家教授總是用華麗的詞藻,普羅大眾不能接觸或不能領會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政確和高高在上。以前看于丹的百家講壇確被她淵博的知識,獨特的表達吸引了。直到看了梁宏達的解說,我才明白其中的奧妙。以前清華有個楊教授用了一連串的數據,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退休了,要到敬老院去做保姆。于丹和她有異曲同工之妙。 孔子被封為聖人,首先想到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 ,他是維護封建秩序的聖人。我以前看四書也被他那些枯燥的教條吸引,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其實仁義上下很多時侯都不過是維護秩序為某些人獲得利益的借囗。孔子在世時並不得志,所有的國君都排斥他,他之所以有現在的高大上,是因為後世皇帝的推崇,很多皇帝都到孔林去祭拜。孔孑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延伸的三從四德,忠君愛國都是維護秩序,麻醉人的絕好的精神鴉片。他讓上層人可是穩穩地坐牢,為下層人的服從有了絕佳的理由。無論上層人的驕奢淫逸,無論下層人的悲慘痛苦。有那個皇帝不喜歡他的思想呢? 現在專家教授不能再說什麼三從四德,就用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數據和詞藻來顯示自己的高明,以便於人們的服從。 孔子是聖人,但不是因為他的思想,而是因為他的道德。他的思想的本意並不是後世皇帝推崇的那個意思。孔子是處於列囯時代,各路諸侯為了自己的利益 ,整天互相爭戰,勢必殘酷地壓榨下層人,為了滿足自己驕奢淫逸的生活,必然要奪人財產奪人妻女,為了滿足自己高高在上的虛榮,必然要把別人貶低踩在腳下。當時生產力又很低,可以想象當時下層人的生活是多麼的痛苦。孔子也許是個道德觀強烈的人,他無法忍受目睹這種痛苦的煎熬,苦苦地思索提出自己的思想,他的理想是每人都安於自己的地位,做好本職工作,每個人都有事做,有飯吃,互相以仁義相待的大同社會。可以說相比於同時代的法家,道家,墨家,他是儘可能地滿足能操作又能安撫自己的良心的。法家太殘酷,墨家太迂腐,道家太無用。孔子的思想只不過是對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他之所以是聖人,是因為這個思想裡有強烈的悲天憫人的道德,而且他為了這個思想,沒有記較個人得失,一輩子都風塵僕僕地周遊列國。或者說他為了改變社會悲慘痛苦的現狀,獻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和很多娛樂享受。

孔子在九泉之下肯定想不到我們現在對他的那麼多引申的言論。孔子是聖人,不在於他的思想有多麼正確,精妙。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對天鬥對地斗的悲慘輝煌的歷史讓他偉大。你能說伊斯蘭教義有多正確嗎?現在伊斯蘭教在世界上還是個巨大的存在。

中國的文化能夠有這樣的生命力,孔子是功不可沒的,當然這也是他當時沒想到的。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是實用主義的而又沒有機會主義的成份,用現在的話說是眼光遠大的從實際出發。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從秦始皇開始一直用法家或道家或墨家或以後的佛家來主導中國,中國文化根本不會延續到現在,這在別的三大文化的沒落是能得到證明的。 他的思想不建立在虛無漂渺的神或者觀念上,是從是從維護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的穩定中得出的。仁義是儒家的核心,它沒有宗教的漂渺,也沒有爾虞我詐的機會主義的殘酷。中國人平和麻木,能夠忍受任何苦難,但又有強烈的出人頭地的自尊,這真是別的文化沒有的。中國人的勤勞勇敢使我們很多次在災難中都涅槃重生,如果沒有這種悲慘壯烈的鬥爭,它早象別的文化一樣消亡了。中國人提倡的仁義,有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讓它在任何時侯都能保住火苗。中囯雖然是封建文化很厚重的國家,但和別的封建文化是不同的,沒有神權的要求絕對服從絕對等級,象印度,也沒有民主制的那種內鬥,象羅馬。這使他能高效的運轉,又不會消滅人的積極性。改革開放四十年,沒有一個高效的政府,沒有全囯勞動者的熱情的含辛茹苦的工作,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就嗎?如果非洲落後國家也象中國一樣改革開放,工人偷懶三天兩頭罷工,學生不努力學習掌握技術,能獲得中國那樣的成就嗎?儒家思想不是宗教,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也沒什麼宗教,儒家思想推祟的是實用主義,中國人都是現實主義者和機會主義者,這讓他們能夠靈活地應對各種困難局面,保持韌性。只要有利於自已,他們能夠包客別的任何文化。我在想伊朗為什麼不能拋開自己的宗教觀念,以一種實用主義的態度與美國相處,以便發展自己,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呢。不說政治和經濟,美國應該是世界文化的領導者,因為它保容民主高效。

梁宏達說于丹是說一些正確的廢話,我看是小學老師在嘮叨紀律,社會沒有紀律,只有態度激情和理想,只有在這些普遍存在的觀念下的拼搏才能讓一個民族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