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功德不可測度 轉煩惱爲菩提的技巧

菩提心功德不可測度 轉煩惱為菩提的技巧

​​

菩提——覺,四禪八定是法.發菩提心者,不畏生死,不求涅磐,不求寂靜,不避喧囂,在大眾中而自安詳,於生死險峽大步流星。眾生求生避險紛紛逃避,菩薩於滾滾紅塵生死流中勇往直前。

只有發起菩提心,才能為度化眾生,六度萬行。解決無量眾生的習氣個性過程中,獲得無量無邊的智慧與方便,才能消除“塵沙惑”。

如果沒有發菩提心,塵沙惑是無有機會消除的。消除不了塵沙惑,永遠不能成佛。在發起菩提心的一瞬間,他已經度化了無量的眾生,這就是菩提心特有的功能,菩提心願難思難量,功德不可測度!這一瞬間的覺悟,已經知道本來無我,心中妄念消融了無數,心中牽掛放下無數。所以說在發起菩提心的一瞬間,他已經度化了無量的眾生。也只有這一覺,才叫頓悟,之後才能六度萬行,六祖覺了悟了,十五載六度萬行……

所以說,菩薩 :菩提薩埵——覺悟有情,菩提心——覺悟心。這一刻就叫始覺者,這一瞬間的覺悟,已經知道本來無我,心中妄念消融了無數,心中牽掛放下無數.菩提心是成佛的起點,也是終點。通俗一下 :覺是成佛的起點,也是終點。

你的心,就是彈棉花的機器,你的念頭妄塵,就是飛絮,你只要一覺,機器就會停下折騰,飛絮自然會慢慢落下來,靜止.這就是覺的功效。但是,因為這個時空長久,遺留下來的諸多習氣業債惡識,需要一個的銷落時間,歷史時間的慣性作用,難以戛然而止,所以也就有了覺的過程。這就是行,這個行程需要不斷的覺照,但是我們不能搞斷滅不動之覺,因為識不滅,念不止。

這樣就有了技巧,是什麼呢?

菩提心功德不可測度 轉煩惱為菩提的技巧

六祖大師雲:善知識,又有人教坐,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人不會,便執成顛。如此者眾。如是相教,故知大錯。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覆蓋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象,卻立淨相,言是功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如何讓已生的“念”趕快消滅?許多迷人會教你專注在一個目標上,這個專注就是妄念。這叫法,借假修,頭上按頭,這不是覺,這是把先前紛飛的妄念,堅固在一個目標上。如同唸佛一個道理,以一念代萬念,這就是法,不是覺。

你就那麼看著你的思想念頭紛紛,那個見的才是你,不跟著這些思想念頭跑 不跟著喜怒憂思恐懼,就那麼看著它們。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思想念頭都不是你,想也白想,念也白念。你已經知道你不在心之內,那麼為什麼煩惱照樣,念頭照樣呢?不去強滅它,它們又消失不了,滅不了,怎麼辦?技巧在哪裡?你總不能斷了思想,在那兒專注空坐吧?那你就是個死禪。現在你大可放心的是,眼前這一切都是假的啦,關於要怎麼辦,用什麼技巧,把念頭變成寶轉識成智轉煩惱為菩提。

歷代那麼多大德聖賢祖師,基本上最後都說了句:該幹啥幹啥.這是為什麼?他們就沒在那兒專注什麼,沒出現個執著、定相。他知道了一個秘密:心生心滅是假,肉身是假,不在身上玩弄精氣神了,他的心安了,爽了,身體不修自然康健。而且,他們知道一切帶不走,不再執著一切功,利,名。

這個時候,他怎麼還會專注什麼呢?他的念頭直接就會向外駛去,用在利他上。這個利他,是肉身凡夫所做,也是有情。正是因為這個逆轉,顛倒,越發使他無我,有情而無私,有我卻利他,利他無私我,了無牽掛。要知道,這樣行下去,她不是為了功德,為了解脫,他的心已經解脫,他只是隨緣度眾利他,因為不圖報,所以無掛礙,覺通六根之外。所有的念頭識,思想,沒有了自私纏敷摻雜,覺透發出來,已經是轉識為智,煩惱哪裡去了?還如何對治?煩惱早已經成為他的福報福田福種,播種在眾生田裡,這就是智慧,道德經說的什麼來著?不為其私,反成其私。是不是啊?是不是這句話?“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巧不工”。

菩提心功德不可測度 轉煩惱為菩提的技巧

​技巧說完了,你要去追求個聖境,追求個解脫,追求個清淨,追求個極樂,功境,就這個追求,就註定你的挫折,磨難。愚者不悟,難以接受,只好用功,法來止妄,讓他通過功法禪修來脫落開,讓他見到這一事實然後他才能放得下,享受生活,利己利他。不管你怎麼修,打坐,參禪,唸佛,唸咒,析空,觀想,採光,煉氣……出來那個境界,你還是胡思亂想,妄想紛飛。解決的唯一辦法就是舍我利他。雖說利他,實際已經利己,這樣你也不會因為得不到而苦惱。本來在舍,也就沒了失去之苦。

你也沒斷了百思想,也沒了煩惱,還播種了福田,這個福田,可以當佛田,這就是菩提心,覺的行程,至簡至易。

你可不要說沒有什麼禪定啊,神通啊,肉體早已轉換啦。你想想:那麼安詳,睡的那麼踏實,心不流溢,心光密回,早已經覺通如來性海,用則隨緣利益眾生無掛礙,不用則回光不動。比起二乘坐禪,要搞個證空的,相差何止千萬裡?

通俗一點,當你妄念紛紛之時,就拿起掃把給大家打掃公用的樓道,給你辦公室對桌同事用抹布抹抹桌凳,給你的小孩看看作業......煩惱早已經轉成福報,利人利他啦......咦?原來自己有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法寶——是什麼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