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死在自己手上,還是死在崇禎手上?

袁崇煥,是明末的將軍,《明史》中袁崇煥的傳記中有這樣一句,“議戰守,自崇煥始,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這句話就證明了袁崇煥在抗擊後金的價值和地位。的確,袁崇煥以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兵有方重創了後金的進攻,寧遠之捷,結束了明軍八年的敗亡史,重創了努爾哈赤的鐵騎,而後皇太極的進攻也遭到了袁崇煥的頑強抵抗,被迫與明軍議和,可以說袁崇煥有效的抵制了後金的進攻,但這樣一位明朝的守將被處以磔刑,其中的緣由又有哪些呢?我們如何看待對他的刑罰?

袁崇煥是死在自己手上,還是死在崇禎手上?

袁崇煥畫像

首先不得不提當時明朝的政治局勢。

袁崇煥啟用於明朝萬曆年間,有句話說明亡於萬曆,而並未亡於崇禎,的確萬曆年間,曾有一個記錄,就是28年未曾上朝,經由萬曆中興之後,明神宗沉迷酒色,閹黨逐漸把持朝政,與之對立還有一個東林黨,他們與宦官對立,朝廷內部黨爭不斷,一直延續到明朝的滅亡。東林黨為首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門第,不重視才能,這使得明朝在前期對抗後金的時候節節敗退,袁崇煥是從軍中得到提升,自然而然不會受到待見。而袁崇煥是正直忠貞之人,也不願意為閹黨所用,這就使得當朝沒有人願意為他撐腰,甚至還會抓他的把柄。黨爭,歷來就是朝廷所反對的,處於這樣環境下的袁崇煥的境遇可想而知了。

說到政治環境,就不得不提當朝的統治者,崇禎皇帝,他受朝廷群臣的制約,但他是最高統治者,一切都還要他來做決斷。崇禎皇帝皇帝十八歲繼位,一生勤勤懇懇,可他為什麼要殺袁崇煥呢?

袁崇煥是死在自己手上,還是死在崇禎手上?

崇禎劇照

首先得說下他的性格。崇禎的童年並不幸福,他的父親不受待見,他的生母又慘遭殺害,第一任養母又把他拋棄,由第二任養母撫養成人,這樣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孤僻,多疑,不能信任任何人,這樣遭遇使任何人都會同情,但他是皇帝,他是要做決斷的人。崇禎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清除閹黨,啟用天啟年的被罷黜的官員,於是袁崇煥被起用為兵部尚書,託付他收復全遼。崇禎是想相信他所起用的人,但是他又不敢信任,這就是他性格的使然。一旦有了失誤,他就會懷疑,猜忌。可領兵打仗大袁崇煥又怎麼會想到這點?

崇禎起疑一:

袁崇煥到遼東後,情況十分危及,由於軍中軍餉未發,發生兵變,袁崇煥跟崇禎要軍餉,崇禎的國庫卻是空虛的,袁崇煥說可以拿皇帝的私房錢,十八歲的崇禎就不高興了,再加上先前說的朝廷內無人為袁崇煥說話,甚至說兵變的情況可能有隱情,崇禎心中也有了疑惑。

崇禎起疑二:

皇太極聽說袁崇煥被起用,知道這是位能打的將軍,再加上自己的實力不是那麼強,選擇議和,而袁崇煥直接就答應了。這件事讓崇禎很生氣。自己剛繼位,讓你去打仗,你卻沒打就直接議和,你的忠心何在?自己議和都不請示朝廷,自己的臉面何在?當然,崇禎沒有這麼說,他現在想倚重袁崇煥,但他的心裡肯定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袁崇煥是死在自己手上,還是死在崇禎手上?

袁崇煥劇照

袁崇煥還在遼東斬殺了毛文龍,這對於崇禎是好事,但是他沒有選擇彙報。

崇禎起疑三:

崇禎二年,皇太極帥三路兵馬進攻,一路繞到北京城下,袁崇煥率領5000士兵趕來救駕,卻沒有與對方應戰,因為實力不夠,但卻又一次遭到崇禎的疑心。

崇禎起疑四,也就是最後一根稻草,

皇太極利用反間計,讓太監聽到袁崇煥與皇太極私通的話,故意放走囚禁的太監,報告給崇禎,崇禎怒了,這幾年的怒火也在這一刻迸發了,選擇把袁崇煥關押在大牢。

總結:崇禎看到這幾年並沒有打退後金,認為袁崇煥工作都做不好。

崇禎看到袁崇煥多次先斬後奏,絲毫沒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朝廷混亂,而力挺袁崇煥的不多,自己也是無奈。

但這,都沒有讓崇禎起殺心,因為崇禎明白,袁崇煥是能人,是可以打仗的,關鍵是自己能否控制住他?這種種經歷,讓崇禎很害怕,他在猶豫,但是他願意給他一次機會,來考驗他他決定不立即處死。

袁崇煥是死在自己手上,還是死在崇禎手上?

袁崇煥劇照

最後一件事,就是皇太極再次領兵來犯,袁崇煥的部隊沒有聽從朝廷的安排,卻從獄中拿到袁崇煥的手書後,選擇進攻。而這已經觸犯到崇禎的底線了,國家的軍隊自己不能掌控,而這樣的將軍怎麼能活下去?

關押九個月的袁崇煥被處以磔刑,明朝最後一位守將死了,他的死,在我看來,不是冤案,而是自己和那個時代的必然。

堅持優質原創,向你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