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級醫療共享平台 未來患者手機可查個人健康檔案

四川新聞網雅安10月2日訊(記者 劉佩佩攝影報道)

9月29日上午10點,石棉縣美羅鄉坪頭村的村醫宋廷才正在為77歲村民田樹清看病。與其他村衛生室不同,宋廷才不再用手寫病歷,而是直接用電腦錄入,村上患者的就診情況只需點點鼠標便一目瞭然。這樣的場景,是醫改信息化“石棉模式”的一個小小縮影。據石棉縣人民醫院院長李興貴介紹,該院搭建起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了醫療業務、公共衛生數據實時動態可查、真實完整反映和互聯互通共享。未來,患者通過自己的手機就可以查詢專屬於自己的全生命週期健康檔案,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縣美羅鄉坪頭村的村醫宋廷才正在使用電腦錄入電子病歷

打通健康信息共享平臺 電子病歷“活”了起來

9月29日上午8點半,石棉縣人民醫院內三科科主任徐林正在電腦上通過區域協同系統接受從鄉鎮衛生院遠程傳來的心電圖。接受到心電圖後,徐林則及時進行讀圖做診斷,診斷信息也將及時通過系統返回給鄉鎮衛生院。當地老百姓不用跑到縣醫院來就能享受到縣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據瞭解,石棉2013年3月啟動了全縣區域醫療協同平臺建設,構建起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了縣級醫院與16個鄉鎮衛生院之間的電子病歷共享、雙向轉診、預約檢查、代理檢驗、遠程閱片、遠程心電、預約掛號等業務。建成醫學影像診斷、遠程心電、臨床檢驗、遠程診療和視頻會議5箇中心。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美羅鄉衛生院將CT片傳給石棉縣人民醫院,縣醫院醫生進行閱片診斷。

“信息互聯互通的醫聯體才有生命。”石棉縣人民醫院院長李興貴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目前,石棉縣人民醫院、石棉縣中醫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已全面實施信息化建設,三級醫療機構信息共享平臺被打通,患者的就醫信息和健康檔案在三級醫療機構之間流動了起來,電子病歷真正的‘活’了起來。“信息跟著病人走,各級醫院也能把這些信息用起來,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電子病歷在三級醫療機構之間共享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徐林打開信息共享平臺為大家做了一個演示。他輸入一個患者的姓名,點擊進入該患者的電子健康檔案之後,就可以看到該患者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每一次看病的信息。看病原因、最終診斷、醫囑等等都一目瞭然,形成了一份屬於該患者的電子健康檔案。每一級的醫生在為該患者看病的時候,都能知道他有哪些基礎疾病,吃過什麼藥,看病週期等等信息,以方便提供更加準確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在提高患者就醫獲得感方面,石棉還推出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石棉縣人民醫院開通了支付寶服務窗和微信公眾號,為公眾提供實時查詢歷次就診信息、檢驗檢測報告,實現智能導診、預約掛號、在線繳費、在線退費、輕問診、在線諮詢等網上“一體化閉合”服務,有效解決了患者就醫排隊時間長、檢查時間長、交錢時間長、看病時間短“三長一短”問題。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縣美羅鄉衛生院推出了平板電腦下鄉做慢性病隨訪,十分便利。

平板電腦跟著醫生下鄉 公衛服務做出了科技感

在石棉,除了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一樣充滿著科技感。9月29日上午11點,在石棉縣美羅鄉衛生院,家庭醫生正在為一名村民做慢性病隨訪。據瞭解,該院從2010年開始實施信息化建設,通過衛生信息化建設,大大方便了群眾,減輕了病人負擔。其中,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一項創新舉措值得一提。

“以往我們下鄉去做慢性病病人隨訪需要帶上紙筆做記錄,回到醫院之後再手動錄入進電腦。”美羅鄉衛生院一名家庭醫生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從2016年開始,他們就用上了平板電腦下鄉做隨訪,只需通過平板電腦登錄公共衛生管理系統,然後將隨訪病人的各方面情況錄入便可。同時,病人相關信息直接同步到電腦,無須二次錄入,十分便利,大大的節省了時間。

不僅如此,石棉縣還搭建了縣域醫療遠程會診平臺。建立上聯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下聯鄉鎮衛生院的醫療遠程會診平臺,實現了由省到鄉的遠程會診、遠程教學和醫學信息共享,讓群眾能就近享受省級優質醫療資源。2016年平臺建成以來,開展縣級與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之間的遠程會診共59例次,縣鄉遠程診療18536例次,群眾外出看病比例下降明顯。

而更為可貴的是,石棉以信息化改革促進醫改的措施一直延續到了村衛生室。目前,村醫已經用上了電腦寫電子病歷,同時用電腦進行公共衛生服務的信息管理,要了解哪位患者的相關情況,動動鼠標就能全部呈現在眼前。宋廷才是石棉縣美羅鄉坪頭村的老村醫,見證了病歷從紙質到電子版的變化過程。“有了電腦之後,對每個病人都能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上一次因為什麼來看病,吃了什麼藥都能通過電腦查詢到,非常方便。”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縣美羅鄉衛生院一位病人在家庭醫生處做隨訪

建全生命週期大健康數據庫 未來患者手機看檔案

據石棉縣人民醫院院長李興貴介紹, 石棉縣人民醫院從2008年便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10年來,以信息化建設促進醫改,探索出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石棉模式”。“我們以強大的縣級數字化中心醫院為龍頭建成縣級平臺,全縣域縣、鄉(村)醫療機構互聯互通,開展區域醫療協同、醫衛聯動和大健康管理,實現全行業信息化監管,醫院互聯網+的一種模式。”

李興貴說,其中大健康數據庫的建立意義非凡。具體說來,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縣鄉機構之間進行臨床診斷以及特殊狀態的推送提醒和實時調閱,實現居民健康管理在臨床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之間的無縫對接,並通過自然就醫不斷完善個人健康檔案並形成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居民健康信息記錄,使個人健康檔案真正變成了“活檔案”。目前,石棉縣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99%。在未來,患者甚至可以通過手機查看自己的健康檔案,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對自己的健康進行管理。

医改信息化“石棉模式”:打通三级医疗共享平台 未来患者手机可查个人健康档案

石棉縣人民醫院隨處看見的二維碼,病人掃二維碼體驗互聯網+醫療服務。

據瞭解,10年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石棉模式”成效明顯。石棉縣縣域內就診率持續5年保持在90%以上。2018年1-8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36%,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服務覆蓋率100%,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68%;縣級公立醫院藥佔比30%。2018年1-8月,全縣門診病人次均醫藥費用142.26元,住院病人次均醫藥費用3686.74元,住院,門診費用持續低於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石棉模式”的成功不僅讓石棉縣的群眾受益,還輻射到了周邊縣(區)。由於石棉獨特的地理位置,石棉縣人民醫院成為民族地區區域醫療健康服務中心。這些年來,石棉縣人民醫院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加強與周邊縣(區)的對接合作,建成了覆蓋雅安市、甘孜州和涼山州冕寧縣、甘洛縣60餘個醫療衛生機構的區域鬆散型醫療集團,醫保協議服務人口達300萬,是石棉全縣人口的24倍,2017年縣醫院外縣病人佔比超過50%。

據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石棉縣堅持問題導向,以信息化建設為核心、醫聯體模式為紐帶、公立醫院改革為重點、落實保障為根本的基層醫改“石棉模式”是在基層改革實踐、探索中形成的一套通過信息化推進醫改的成功經驗,具有可複製、推廣用於解決同級同類醫改試點的價值。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