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徽城竹枝词》中有云:“儿童谁不喜端午,要带花花好包肚。雄黄涂脸跳钟馗,髻扎红绳摇玺虎。”

徽州的端午不仅仅是空气中飘荡着粽子的清香那么简单。一个拥有独立千年、传承千年的文化生态圈,一个拥有明确地理概念的历史名词,徽州自有她自己的魅力。

从孩童到成人,再到为人夫、为人父,由翩翩少年到油腻大叔,我记忆中的端午是独特的,也许就此一家别无分店了吧!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徽州一府六县

徽州的端午是美德的传承

年幼时每逢端午,外婆就会送上一套夏衣,加一个艾叶缝制的香囊,是长辈给予的最深切的关爱;爸妈则会给外婆送上绿豆糕、“猫耳朵”、 “羊角酥” 等徽州特有的糕点,是晚辈给予的最大的孝道。

如今我的外婆早已作古,传统却依然延续下去。我家小宝的外婆早早就为他准备了夏衣,而我也准备好了给岳父岳母的送节!

徽州的端午不讲究礼有多重,讲究的是心灵的洗涤,是内心的安宁。对于徽州人来说,既要长辈的健康长寿,也要小辈的茁壮成长,美德需要延续,血脉需要繁衍,简单而又朴素!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端午祖孙情

徽州的端午是健康的芬芳

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一年之中阳气最盛,而五月就是仲夏,五月初即为“端”;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阴阳交相愕而仵,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一天之中阳气最盛。

端午节在徽州是“卫生节”。地处皖南山区的徽州天气湿热,端午前后就是各类疾病的多发期。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一直到端午,徽州家家户户不仅洒扫庭院,还会在门檐和窗台上插上新鲜的艾草、菖蒲,房屋四周的墙角撒上石灰,驱蚊蝇虫蚁,祛邪毒。

家中的炉灶中再腾腾旺火煮上一大锅艾草,等出汁后痛痛快快的洗个澡,热气和艾草汁排出体内的毒素,健康是徽州人一生的追求。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门上挂艾叶

徽州的端午是吃货的幸福

吃是徽州端午的另一个特色,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徽菜之乡,小吃、糕点也是不逞多让。

徽州并不是处处飘着粽子香

粽子是端午的象征,然而对于“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徽州来说,粽子并不是徽州端午的必备。

徽州的黟县坐落在深山的盆地之中,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那种用糯米、腊肉、香干、栗子、箬叶裹成的四角长形美食,我只有在春节才能尝到,直到今日依然如此。这曾让我固执的认为端午吃粽子只是一个吃货幻想出来的笑话。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黟县裹粽

直到成家以后的第一个端午节,陪着爱人在岳母家度过,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的肤浅。原来在我们徽州,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是存在的。岳家在徽州休宁,吃的是一种灰汁粽。听说这种粽子包裹之前,要用草木灰水浸糯米,这样糯米中含碱性。酒肉下肚后,吃一口粽子,爽口、解油腻,舒爽的感觉令人回味。

后来才知道,这种灰汁粽,翻过岳家山头那边的婺源同样有,是的,曾经的徽州六子之一的婺源,端午吃的也是灰汁粽;而绩溪和歙县东乡的某些地方过端午也不吃粽子;而在歙县南乡的朋友家,端午吃的是白米粽,保持糯米的原香原色,吃的时候沾上白糖,甜而不腻。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白米粽

徽州的端午是少不了咸鸭蛋的

徽州“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古时的粮食不足,徽州的先祖们养成了腌菜的习惯,时至今日这已经成为徽州饮食文化中特有的地方色彩,咸鸭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记忆里,每逢农历四月初,母亲就会把精心挑选出鲜鸭蛋洗干净,放入洗净晾干的瓷坛中,再用当地特有的黄泥和山中的清泉混合后对鸭蛋进行腌制,周期在25天左右,到了端午这天就可以吃了。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腌制咸鸭蛋

吃黄泥包裹的咸鸭蛋,是不用挑的,随便拿一个敲开,蛋白薄如蝉翼,蛋黄几乎都是“黄油”直滴、香气扑鼻,蒸熟以后入口就有起沙和流油的感觉,清冽爽口,吃过后唇齿留香。

徽州的咸鸭蛋没有什么外表的光鲜亮丽,它裹着一层黄泥巴,看似很脏也很普通,然而黄泥巴下包裹的却是徽州人最爱最得意的美食,这是徽州女人对家庭的奉献,对孩子的爱。

如今身处他乡,外乡的咸鸭蛋却始终吃不出儿时的那种味道,敲开蛋壳也看不到流动的“黄油”,端午少了徽州的咸鸭蛋,多的是无限的惆怅。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咸鸭蛋

糕点是徽州人少不得的端午小食

徽州黟县的糕点不是简单的吃,讲究的是一个品味,过节的早上必吃“锡格子茶”,这是传统也是一种祝福。

当然端午不像春节那样隆重,除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外,基本上不会有亲戚之间的走动,所以“锡格子茶”就是黟县人对自己的犒劳。

“锡格”,是黟县人家独有的、盛装糕点的、周边雕有花纹的圆扁形、六层叠加的塔状锡器工艺品;“子”,是黟县方言中的“鸡蛋”;“茶”,是徽州当地所产的名茶,比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和祁门红茶等。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锡格子茶”

端午的早上,一家人围坐在厅堂内的八仙桌的四周,大人面前是一杯浓郁的茶水,孩子则是一杯糖水,品尝着搁置在桌上的锡格中盛放的糕点,“绿豆糕”、“羊角酥” 、“猫耳朵”、“蛤蟆酥”,吃着散发着浓郁香气的茶叶蛋,欢乐、幸福才是黟县人过端午的真谛。

“锡格子茶”出了黟县,在徽州其他地方就少见了。然而“绿豆糕”、“羊角酥”、“猫耳朵”、“蛤蟆酥”等却是徽州孝敬长辈的通用糕点,也是徽州的孩子在浓情端午追求的小食。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绿豆糕

雄黄是徽州端午必不可少的利器

过节离不开酒,而端午更也少不了雄黄,雄黄酒是徽州端午的必备。

把雄黄渗进酒中,大人一杯雄黄酒下肚,舒血脉,通神气;孩童的额头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象征着幼虎能辟百邪;徽州的主妇们还用艾草沾上雄黄酒,洒在家中的角落处、水缸边等处,驱逐夏日的害虫。

徽州人用雄黄诠释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粽情端午”,钟情的是记忆中代代相传的徽州味道!

雄黄画“王”

徽州端午的味道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骨髓之中,它将会伴随我的一生,同时也会延续并传承下去,生命不止,文明不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