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做了父母之后,我们对自家娃总是爱若至宝。

毕竟是从自己肚子里掉出去的肉,谁会不疼爱?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巴不得事事亲力亲为,帮他扫平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可是你知道吗?

有时,适当的放手才能拥抱更密切的爱。


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1

我有一个表姑,就是爱娃如命的典范。

夫妻俩求子多年,直到四十岁才如愿抱到自家的宝宝,因此把孩子宠得不像样,可以说是一手培养出家里小霸王:

想要什么爸爸妈妈就给他买什么,家里的玩具堆得满地都是,常常一个刚拿到的玩具没玩几天就丢在一边;

经常拿画笔在墙上胡乱涂鸦,爸爸一批评妈妈就心疼得不得了,立马拿着宝宝最爱的糖果去哄;

只因起初学走路的时候老是撞到桌角或摔倒,妈妈盯着他头上的伤疤无论如何也不愿让他再学了,只说顺其自然就好,到现在快两岁了还不太会走路;

平常不敢抱出去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偶尔带出门一次也要全程抱着,即便手臂酸疼也不愿放下;


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更离谱的是,一次家庭聚会,妈妈忙着在厨房做菜,请别人帮助照顾一下宝宝,忙乱中忘了把专属的碗放到他面前,宝宝就在餐桌上大发脾气,号啕大哭着:

“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碗?是想饿死我吗?”

甚至挣脱了大人的怀抱,爬到餐桌上,搅得一团糟。

曾经看过一项国外心理学家针对1500名儿童进行的长达30年的追踪调查,对比了没什么成就和成就最大的那20%的人,发现其中最明显的差别不是智力,而在于刚强毅力、独立性、一往无前等性格特点。


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但是太多的父母沉浸在自己用“爱”给孩子搭建出的城堡里,不愿放手,不明白太过严密的爱,只会让两边喘不过气来,更会让孩子缺少自力和自由的成长空间。

其实,与其包揽一切,倒不如相信自家宝宝,勇敢放开他的小手,让他靠着自己的力量去探究这个世界。

2

提到适当放手,马上想起了被网友誉为“带娃教科书”的胡可。

在生下儿子安吉以后,作为演员的她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依然坚持工作。

为了方便照顾安吉,她在安吉6个月大的时候,就常常把他带到片场,边拍戏边照顾孩子。

在片场长大也让安吉从小就拥有着超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吃得惯,睡得着,不认生,和谁都能玩得开。

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妈妈,早上起床的时候用小奶音软软地问:“妈妈,你今天有大夜戏吗?”

为了锻炼儿子的自力能力,等他再大一点,胡可还常常会带着他去进行户外运动:徒步远行、登山、露营等。动身之前还会反复嘱托:沿途会十分好玩,但不能让妈妈抱,要坚持自己走完全程。

后来小小的他真的和妈妈一同走完了全程,甚至还在妈妈说“扶你一下”的时候说“就一小下,待会我还是自个走。”


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胡可放心地让孩子独自去探索这个世界,才让他从小拥有自立的能力,会自己做家务,即便做得不算太好,胡可依然会夸奖他。

等到二宝小鱼儿出生以后,她不像很多爸爸妈妈那样一味地要求哥哥照顾弟弟,反而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争执和冲突,在不涉及到原则的问题上从不多加干预,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也正因为如此,她培养出了独立懂事、“男子汉”气势满满的“鲫鱼兄弟”,并报答给了她那份最温柔而坚定的爱的力量。

3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身为父母,我们所需要做的,从来都不是替代孩子抵挡一切,而是适度地放开手让他去探索这个世界,然后陪他一同洗掉在泥泞中打滚时身上所粘上的污渍。

用心陪伴也要适度放手,善用孩子自然成长的力量


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作为独立的个体与父母成为朋友,拉进彼此间的距离,一同抵抗成长中的风风雨雨。

就像胡可所说的:“要用爱灌溉亲子关系,鼓励孩子释放天性,让他们始终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