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童年是大部分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而其中最戀戀不忘的,還是小時候的味道:濃濃奶香味的大白兔、酸酸甜甜的無花果、晶晶亮甜絲絲的棒棒糖……

但為人父母之後,卻有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特別嚴格地控制寶寶的零食,限制限量給買已經算是對寶寶格外寬容的了,甚至還有的家長,根本就不讓孩子吃零食!自己不給孩子買,別人給孩子吃零食,也不接,不許孩子吃!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那麼,ACPN的營養專家對孩子吃零食是怎麼看的呢?

首先,孩子需要吃零食!

新生兒的胃容量(注意是飽餐後)才櫻桃那麼大,長到1個月雞蛋那麼大,2歲多才達到500ml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可你知道成年人的胃容量有多大嗎?1000~1500ml,有的大胃王吃完飯,胃容量甚至能達到3000ml!(震驚臉…)成年人胃大,一天吃三頓足以支撐全天的消耗。

小孩子可不行,胃小吃不下那麼多,生長髮育又處於高峰期,自然飽得快也餓得快!所需能量僅憑三餐無法滿足,當然要吃加餐!

給娃合理安排吃點零食,不僅可以彌補正餐的能量,均勻營養,還能安撫孩子緊張焦慮的情緒。畢竟,小傢伙餓了血糖水平偏低,身體睏乏不說,心情也不好……經常會莫名其妙發脾氣。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

一歲後的孩子是一日3-4餐,如果孩子中途需要的話再給1-2次小零食,給孩子持續的能量的供應。

所以,只是要注意零食的量不要給得太多了,不要影響到正常的吃飯就行。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為了心理健康,也不應該抑制孩子對零食的渴望

心理學專家說,童年時期被刻意壓制的慾望,會使孩子心理有缺陷,這種缺陷,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並對其生活造成不好的干擾。

而且,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是不讓他做一件事,他就越是要做一下,以挑釁你的底線,來驗證你對他愛的程度。適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會給他更多來自家庭的安全感。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那麼,應該怎樣吃零食呢?

選擇健康的零食,而不僅僅是是為了嘴饞

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零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既可能導致寶寶體重增加、營養不良和影響正餐胃口;另一方面,合理、適度地吃些零食,既有助於實現平衡膳食的目標,也會給小傢伙的生活增添樂趣,所以零食應該如何為孩子選擇,這個對於家長來說是一門學問,因為選擇不好可能會對孩子的發育造成很大的影響。

營養學家建議,根據每一類零食的營養特點,把孩子的零食劃分為三個推薦級:“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和“限量食用”。

“可經常食用”的零食 這些零食營養素含量豐富,同時多為含有或添加低油、低鹽、低糖的食品和飲料。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纖維、鈣、鐵、鋅、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A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又可避免攝取過量的油、糖和鹽,這些零食屬於有益於健康的零食。例如蘋果葡萄等水果、酸奶、芝士棒等等。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適當食用”的零食 這些零食營養素含量相對豐富,但是卻含有或添加中等量油、糖、鹽等的食品和飲料。例如各種乾果、果汁飲料和乳飲料、糖果、餅乾,海苔、肉脯等等。

“限量食用”的零食 從營養學角度,這些零食含有或添加較多量油、糖、鹽的食品和飲料,提供的熱量較多,但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經常食用這樣的零食會增加患超重、肥胖、高血壓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風險。例如薯片、能量棒、碳酸飲料等等。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吃零食的時間也有講究,

一方面最好是固定時間,另一方面不能離正餐時間太近

零食不能想吃就吃,孩子的胃就那麼大,如果都被零食填滿,也就沒有空間吃飯了。為了不影響到正餐,得讓孩子保持飢餓感。吃零食要在兩餐中間,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最好規定一個固定的時間,到了時間讓孩子自己選擇一樣來吃。

當然在一些特殊場合,孩子需要補充水分和能量的時候,也應該給孩子及時提供營養。例如球場間歇來一根芝士棒、堵車在路上啃個蘋果,對孩子的健康都很有益處。

其它的時間,就算孩子各種戲精附體,哭鬧不止,也不要心軟。只要控制好量和時間,即便是不那麼健康的零食,偶爾“放縱”孩子吃一點,也是無傷大雅的。

另外要注意,不要在正餐前給孩子零食,吃正餐時要保持餐桌上氣氛良好,不要讓孩子以零食替代正餐。 如果孩子進食的慾望小,那就需要減少零食的供給。如果孩子的運動量小,也要適當減少零食的供給,以免出現肥胖。不要睡前進食 讓孩子養成晚上刷牙後不吃東西的習慣,睡前不吃零食,以免妨礙入睡。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從選擇零食開始培養孩子清淡的口味偏好

——這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如果讓孩子習慣過甜的食物,養成偏好後,攝入過多糖分,會導致身材肥胖的風險上升,或者會使孩子體液偏酸,對生長髮育很不利。避免給孩子含糖的飲料也在此類。類似地,習慣過鹹的食物,日後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避免培養過鹹的飲食偏好,可以減少成年時高血壓的風險。

所以,要保持孩子清淡的口味,讓孩子品嚐到食物本身的味道,既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快樂,也有利於身體的健康。要知道,味覺的靈敏度會隨著飲食改變。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偏甜的愛好,也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糖分的攝入來控制,可以慢慢修正。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有人說,吃不到甜,孩子還會快樂嗎? 其實,飲食的快樂和進食的糖分總量沒有太大關係。會影響到進食的快樂感的,是進食時糖分提高的梯度。 如果孩子一直保持清淡口味,吃蘋果就會覺得非常好;而習慣了高糖零食的孩子,就感覺不到吃蘋果的樂趣,只喜歡冰激凌。而實際上,這兩個孩子進食後的快樂差不多。

沒有零食的童年,還是愉快的童年嗎?

正確地選擇零食,會讓零食帶給孩子健康的同時,也帶給孩子快樂!這種快樂會持續一生,是童年最無可取代的回憶~

但是,正確地選擇零食,也需要爸爸媽媽們具備一定的營養學知識。在接下來的幾期中,我們ACPN專業的營養師會從人體必需的八大營養素出發,結合媽媽們的關注點,來評價和推薦一些健康的零食!

THOMAS DAI, 資深營養專家。 國際標準學會食品專業委員會委員,加拿大註冊執業營養師公會(ACPN)學術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