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玉雕发布
先从历代南阳郡说起
秦朝时期
秦将白起攻楚占宛,于秦昭襄王35年(即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仍为南阳郡。当时的面积,除现今南阳市域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襄阳市(汉江以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
秦朝时期南阳郡管辖襄阳,但秦统一后就不再管襄阳(襄阳汉江以南)了。
西汉时的南阳郡
南阳归荆州部,辖36县,如宛城(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杜衍(今南阳市西一带)、淯阳(今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一带)、邓(今邓州构林南汉江北),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县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今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乐城(今邓州王良乡一带)、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山都(今邓州构林一带)、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区)、析(今西峡县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紫关一带)、湖阳(今唐河湖阳一带)等
西汉时期南阳郡并不管辖襄阳
东汉时期南阳郡
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和南郡以汉江为界。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人口240万,为天下第一大郡。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但去掉了杜衍、乐城、山都等县,合并于邻县。新置南乡、成都、襄乡三县,改博山为顺阳,改舂陵为章陵,将今陕西的山阳县划归南阳郡。
襄阳在汉水之南,故西汉时期南阳郡并不管辖襄阳
特别强调的是就连邓县(并非今日邓州市,范围在今邓州市构林镇南汉江以北)也不属于南阳郡,邓县在建安十三年被划到新设置的襄阳郡了。
三国时期南阳郡
三国时魏、吴都设有荆州,原来这些地方就分别为这两国所有。
南郡的郡治在江陵县(今湖北江陵),辖有:江陵、枝江、旍阳、当阳、编县、华容、孱陵、作唐共8个县。长沙郡和江夏郡都属东吴辖区,与南郡一样都是郡这一级别的区划单位,同属荆州。
魏国也有荆州,州治在南阳郡,新野县就是南阳郡下的辖县。襄阳郡也是魏国荆州下的郡之一,樊城属襄阳郡管辖。
三国时期襄阳郡已经和南阳郡级别一样都是郡,故三国时期襄阳不被南阳郡管辖。
两晋时期南阳郡
晋朝,南阳郡为南阳国,瞎宛、 西鄂、 雉、 鲁阳、犨 、淯阳、博望、 堵阳、 叶 、舞阴、 比阳、涅阳 、冠军 、郦。
两晋时期的南阳辖区越来越小了,更不存在管辖襄阳问题。
隋唐以后南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南阳郡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复置南阳郡,领县八。范围大大缩小。唐初为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邓州为南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称州,此后不再设置。
从隋唐以后南阳郡渐渐退出,以后南阳郡名字不在出现,更不存在管辖襄阳问题
综上所述,南阳郡管辖襄阳只存在于秦朝时期。
秦朝以后南阳郡就再不管辖襄阳了。当大家明确南阳郡对襄阳管辖的历史后,三国时期的隆中属于不属于南阳郡就一清二楚了!
按隆中的位置距离襄阳很近,距离汉江南岸的中庐县县治仅仅十里地,绝对不会跨过万山和汉江让樊城北边的邓县管辖,隆中不可能由邓县管辖。南郡的隆中与南阳郡没有一点关系。
既然南阳郡和襄阳关系明明白白,诸葛亮没说错话,倒是习凿齿有可能说错话。
《汉晋春秋》中"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句话有点自相矛盾,三国和晋朝时期,襄阳和南阳已经互不隶属了,隆中既然属于襄阳,为啥不直接说“亮家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加上“南阳之邓县”不是神经错乱吗?
任何圣人也不是每句话都是真理,习凿齿在历史上威望极高,但他这句前后矛盾、啰啰嗦嗦,其真实目的很值得怀疑。
南阳玉雕发布
准确的讲东汉时南阳郡曾管辖过今天襄阳市的老河口市、谷城县、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和襄城区万山以西隆中等地约一半地域!
古代南阳郡地域十分广!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将白起攻占宛城,始设南阳郡。据清代《南阳县志》记载:“南阳于战国为韩地,秦灭韩徙不轨之民于南阳,故其俗夸奢上气力难制御。”
当时南阳郡的面积,除现今南阳市域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襄阳市汉江以北,万山以西及汉江东北的枣阳,还包括湖北随州市一带。
◎西汉时,南阳归属于荆州,辖36县。而到了东汉时,南阳郡的面积达到历史最大,辖宛、冠军、叶、新野、章陵、西鄂、雉、鲁阳、犨、堵阳、博望、舞阴、比阳、复阳、平氏、棘阳、湖阳、随、淯阳、涅阳、阴、酂、邓、郦、山都、穰、朝阳、蔡阳、安众、筑阳、武当、顺阳、襄乡、南乡、丹水、析等37县。
东汉张衡的《南都赋》就有“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汉江南岸的汉皋山被东汉南阳郡人张衡纳入描写南阳郡的南都赋之中,这是东汉南阳郡疆域广大,地跨汉江两岸的真实写照。
- 唐宪宗时的宰相李吉甫编撰的全国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明确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北二十里。”这一史料更加明确了古代南阳郡管辖着万山以西的汉江南岸地域。
◎东汉末年开始,南阳郡逐步被分割,地域不断萎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设立南乡郡,南阳郡西部的南乡县、析县等8县被划给南乡郡 。
- 晋朝太康初年又设义阳郡,包括了原属南阳郡的新野、邓县等地。《晋书.地理志》记载:“及武帝平吴...分南阳立义阳郡”。而当时南阳郡为南阳国,仅瞎宛、 西鄂、 雉、 鲁阳、犨 、淯阳、博望、 堵阳、 叶 、舞阴、 比阳、涅阳 、冠军 、郦等县,范围大大缩小。
- 到了隋唐,南阳郡则屡建屡废。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之后则不再设置南阳郡。
◎而反观襄阳,其管辖范围则不断扩大。
在秦代,襄阳仅为北津戌。到两汉才为县级单位。当时范围在东边和北边仅管到汉江,西边仅管到万山。
- 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设立襄阳郡。《清光绪襄阳县志》记载:“建安十三年,曹操分置襄阳郡领县七:襄阳、宜城、中庐、临沮、邔、山都、旍阳。”此时原属南阳郡管辖,在汉江南岸的山都县才划归襄阳郡。
- 《清光绪襄阳县志》又记载:“晋仍郡名,领县八:宜城、中庐、临沮、邔、襄阳、山都、邓城、鄾。” 此时原属南阳郡邓县管辖的邓城即樊城和鄾划归襄阳郡。今天为襄阳市汉江以北的樊城区、襄州区以及汉江南岸襄城区万山以西隆中等地。
- 原属南阳郡管辖,在汉江南岸的筑阳县,在隋代改名谷城,划归襄阳郡。今天为襄阳市汉江以南的谷城县。
- 原属南阳郡管辖的蔡阳县,在隋代改名枣阳,元代划归襄阳路。今天为襄阳市汉江东北的枣阳市。
- 原属南阳郡管辖的酂县和阴县,在元代改为光化县,至元十九年(1282年)从南阳府划归襄阳路。建国后设立老河口市。
◎从以上历史记载可知,东汉时南阳郡管辖今天襄阳的老河口市、谷城县、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和襄城区万山以西隆中等地。上述地域几乎占到今天襄阳市面积的一半。如果说“古代南阳郡管辖襄阳”还不太准确的话,那么“古代南阳郡管辖一半的襄阳”,则是确定无疑的!
飘逸的历史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搞搞清楚问题中“襄阳”二字到底指什么?是襄阳城?还是现在的襄阳市?或者是襄阳郡?这个定义不搞清楚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先回答简单的。如果指襄阳城,那南阳郡没有管辖过。襄阳郡部分地区和南阳郡部分地区均出现过相互管辖。
问题中的“襄阳”应该指现在的襄阳市,这个我来说说情况!秦朝使现在襄阳市汉江已北的区域归南阳郡管辖。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到
207年冬,诸葛亮在南阳郡邓县隆中躬耕苦读。建安十三年(206年)曹操设立襄阳郡和南乡郡,南阳郡的樊城、山都县、邓县(古邓州)被划给襄阳郡。其实襄阳管辖过南阳郡,从西汉开始南阳郡属荆州部,而荆州的治所(首府)为襄阳,也就是说南阳和襄阳均属荆州,但襄阳是首府。再解释直白一点,就好比南阳和郑州都属于河南,而郑州是河南的省会,换一句话来说,郑州是管辖南阳的。当时的襄阳南阳就是这种情况,襄阳实际上是管辖南阳的,但同为荆州部。
为什么会有人误解南阳管辖襄阳?主要是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归南阳郡邓县管辖,所以产生误会。行政划分犬牙交错到现在还存在,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了解的很清楚。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襄阳甜
搞笑。诸葛亮写巜出师表》时,襄阳与南阳郡都是郡级行政单位,何来谁管谁之说。我们不提襄阳郡,即按襄阳县来说,自古以来一至归南郡管辖,与南阳郡无半点关系。提这样的问题,无非是为诸葛亮躬耕之争找借囗。
《汉晋春秋》记:“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同书又记载:“秦兼天下,汉水以南为南郡,汉水以北为南阳郡,汉因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述很矛盾。
由于矛盾,习凿齿在记述“隆中”地名时,不得不加上“号曰”二字。表现出习凿齿的心虚和不自信。也正是作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记述,却被部分半调子史学工作者沿用。最终被宋代史学巨匠司马光狠狠的打脸。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明白指出隆中是襄阳地盘。可是,当代的襄阳派代表人物丁宝斋先生,在编辑《隆中志》时却故意隐去
襄阳二字,变成“初,琅琊诸葛亮寓居隆中″。此人更甚的是把《全唐诗》中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咏.南阳》,直接改名叫《隆中山》。想想一些史界名人,为襄阳争取诸葛亮,而不择手段的作法,我真为我国的历史书写担忧。千万千千万
答:不是南阳管辖襄阳,而是襄阳管辖南阳。
请看:2003年人教版教材注释《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南阳”为“南阳,今湖北襄阳(汉江以南)一带”…………
据说这是湖北襄樊市长五上北京的结果…………
断鹰攀崖
襄阳,因在襄水之北而得名。汉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王莽时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时恢复原名,仍属荆州南郡。献帝初平年间,荆州刺史刘表移州治于襄阳城内。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控制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郡治在襄阳城内。 三国:曹魏仍属荆州襄阳郡。
三国时,刘表号称有荆襄九郡,郡治在襄阳城内。显而易见南阳郡何曾管辖过襄阳。
依依东望1688
准确的讲,今天襄阳的一部分,在晋以前属于南阳郡。包括今天的枣阳,樊城区,襄州区,谷城,老河口以及隆中都曾属南阳管辖。特别是隆中,晋代史书《汉晋春秋》、南北朝时编写的二十四史之一的裴注《三国志》都明确记载“隆中属南阳郡邓县”。《明嘉靖南阳府志》说“盖秦以襄阳隆中为南阳郡也”。《清光绪南阳县志》说“。汉史称侯躬耕南阳又曰寓居襄阳隆中,盖秦南阳郡即今邓州而襄阳(隆中)实在其界故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南阳市党委编撰的《诸葛亮小传》说“隆中在襄阳城西北二十里,当时属南阳郡邓城管辖。”上世纪八十年代,卧龙岗武侯祠博物馆出售的导游小册子《武侯祠简介》说“诸葛亮便隐居在南阳郡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从以上记载可知,自古至今,南阳方面都承认襄阳隆中在秦汉时属南阳管辖。
高铁六号线
①今襄阳茨水—东津段汉水在东汉时期是南郡、南阳郡界河,襄阳‘’古隆中‘’位于该段汉水的南岸,从未归属南阳郡。
②东汉襄阳城位于古襄水(渭水河)以北,砚山以南的欧庙邹家湾(今欧庙遗址;古代水北山南谓之阳,襄阳因此得名)。
③189年刘表荊州牧所由汉寿迁襄阳,东汉末欧庙襄阳城及樊城同时毁于战火。今襄阳古城建于东晋(考古发掘证实其最早文化地层为东晋),由北津垒城扩建而成。
④东晋襄阳人习凿齿著述中‘’自汉以南为南郡、自汉以北为南阳‘’、南(阳)、南(郡)以汉水为界的记述与前史同,可信;但其‘’南阳之邓县‘’亮家‘’号曰隆中‘’的记述,与其另一记述‘’襄阳有孔明故宅‘’前后龃龉,语焉不详,不足采信;且亮家、故宅都不必然等于躬耕地。
⑤习凿齿说亮家‘’在襄阳城西二十里‘’,若以东汉襄阳城(欧庙)为参照,则‘’襄阳城西二十里‘’没有隆中。若以北津襄阳古城为参照,则襄阳古隆中为明清襄阳人刻舟求剑的产物,只能当纪念性文物看待。
⑥襄阳‘’古隆中‘’古建筑群中的明简王陵是明代文物,‘’隆中十景‘’中最早的三顾堂落成于清康熙年间。国家文物局认定襄阳‘’古隆中‘’为明清建筑,名符其实。
⑦‘’躬耕南阳‘’是中华文明史璀璨印记,位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南阳诸葛庐‘’因此而名满天下。李白、杜甫、岳飞、元好问、左宗棠等历代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无数吟颂缅怀诗文。
这是人民的选择,远胜于徒有虚名的‘’古迹克隆中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