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木玉能不能“叫板”新疆和田玉?

清纹St


沉寂了几千年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析木玉突然多了起来。甚至有村民在河中洗澡都能碰巧挖出50多公斤。当地也迅速掀起了一股采捞析木玉的热潮。

不过作为一个地方玉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析木玉的影响力都仅仅局限于东北地区,其作品也是要么隐匿于东北,要么被少数收藏家所有。

直到2008年,析木玉才在玉石交易市场出现,并且到了2015年,才受到广泛关注。

2015年,可谓是析木玉的崛起之年。

这一年,析木玉作品《法性长明》从四百余件入围的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天工奖”金奖,并荣登2015年《天工奖典藏集》封面。

之后,析木玉这个词开始进入玉雕行业的浪潮中,并且玉石爱好者们也渐渐发现了它的好。

从成分上看,析木玉可以算是和田玉家族的新成员,按照和田玉的国家标准,它与和田玉同质,料子紧密,质地细腻。

我们知道,玉料质地越细腻,越容易展现出创作者的细工。析木玉细腻的质地能让雕刻细节纤毫毕现,所以雕刻成品精巧玲珑,毫无粗砺之气。

此外,析木玉玉色素净雅致、庄重质朴,玉质细腻、干净、莹润如凝脂,雕成作品则透而不飘、润而内收、艳而不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这些都促使析木玉迅速成为玉雕行业的一匹黑马。不过,和所有玉种一样,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析木玉也是越挖越少。

以前海城河上可徒手拣玉,如今即便是大型机械联合作业,能挖到的玉料也不多了。

并且随着这两年析木玉作品不断斩获各种高含金量的奖项,析木玉的概念越来越被熟知,并且这种材质在玉雕方面的价值也越来越被认可。

从不被人知的沉寂,到业内看好的小众玉种,再到今天受到广泛关注的黑马,析木玉的再次爆发,是古玉文化的传承,更是其自身价值的理性回归。

中国近几十年,出现了很多的玉种,但唯有析木玉独树一帜,也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它既有无可争辩的玉质,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析木玉势必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藏玉


所谓析木玉,其实就是岫岩老玉,也叫河磨玉,因这种河磨玉产于辽宁析木镇而得名。


&析木玉去皮原石

析木玉透闪石含量极高,油润细腻程度较和田青碧玉籽料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好的析木玉无裂无杂质无杂色,韧性极好,是雕刻的理想原料。

&和田沙枣青籽料

河磨玉历史悠久,人类使用河磨玉的历史基本上跟岫岩玉是一样的,在红山文化玉器中我们也不难看到河磨玉的影子,只是知名度不如和田玉,一直在市场上不温不火。


&红山文化河磨玉制成的玉玦

由于析木玉颜色绿得凝重而均匀,肉质细腻如绸缎般柔滑,自面世以来迅速得到大家的青睐,而价格也一路飞涨,由于储量极少,现在上等的析木玉也是一料难求,价格直追上等和田籽料,让人直呼玩不起。

&析木玉雕件,让人上手就舍不得放下。

好玉会说话,由于析木玉是透闪石,也属于和田玉,所以符合中国人对和田玉的审美要求,走势强劲是情理之中的事。再加上好的和田籽料以日渐稀少,能冒出这样一种能媲美和田籽料的玉石,当然让爱玉之人眼前一亮,其地位比肩和田籽料是迟早的事。


风云说收藏


这是愚昧的话题,每个地域所产生的玉都具地理环境的特质,从而形成特质,玉作为自然界具灵性之物,非叫板所搏,应各有千秋之论,如此看来,提此问题者对玉文明未知,心态决定了叫板之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