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起义、投诚和投降有何区别?

Trafalgar18051021


就解放战争时期来说,这三个名词是国民党军队停止敌对行为的三个层次,其中的区别在于主观上是主动还是被动、双方已经接火的程度、战场态势是事有可为还是山穷水尽。辽沈战役中最鲜明的战例是“长春战役”,被东北野战军围城日久后,滇军第60军主动宣布“起义”,中央军新七军无奈“投诚”,拒不放下武器的第一兵团司令部最后被迫“投降”。



(原滇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

怎么个过程呢?长春守敌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任司令的第一兵团,辖新编第七军和第60军,以及地方武装约10万人。首先是曾泽生第60军与解放军联系决定“起义”,部队开出城外接受改编,阵地由解放军接管;由此解放军顺利入城包围郑洞国的第一兵团部和新七军,在军事压迫下李鸿的新七军签定协议“投诚”,部队放下武器;两个主力军不复存在后,郑洞国给蒋介石发去决别电、放了几枪后率兵团部警卫营举手“投降”。

一直有文献称是黄埔一期的郑洞国率部投诚,这是不准确的,以新38师为基干建立起来的新七军才是投诚,郑洞国没有随李鸿一起签字,是最后出来投降。



(新编第七军军长李鸿)

如此可以看出三个名词所处的阶段之不同,成建制部队没打呢就主动投向解放军,这叫起义;包围以后没有出路了,但尚未决战,被动地放下武器这叫投诚;动手以后打不过缴械,这才叫投降。

一般说来,被包围后不成建制携械来解放军阵地的个别行为,也定义为投诚,比如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后,不少士兵饿的受不了,三三两两溜到我军阵地上缴械要馒头吃,这肯定不能算作起义。

(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

所谓“起义”就是倒戈相向的意思,军阀混战互相之间就叫“倒戈”了,这方面冯玉祥和护兵石友三做得比较出色,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失利,也与粤军将领欧震的临阵倒戈有关。“起义”分为战场外起义和战场内起义两种,战场外起义当然最受欢迎,不过危险系数也大,因为得不到解放军的接应。

云南起义就是战场外起义,在解放军尚未进入云南境内的情况下,卢汉通电全国宣布起义,昆明立即遭到驻滇中央军两个军的围攻,若不是陈赓兵团急行军赶到,李弥和余程万恐怕会血洗昆明,确实够悬的。

(重建的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

其它像辽沈战场滇军潘朔端184师的海城起义,淮海战场廖运周110师的起义,华北战场的高树勋起义等,都属于在战役开始打响后的战场起义。起义部队经过整编后,可以成建制加入人民解放军队伍,算自己人,这是最重要的待遇,而投诚和投降是不行的,最多把可用官兵拆散补充解放军各部队。

同样,起义将领可以保留军职、建国后给予授衔,比如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等人起义后仍担任解放军兵团司令,建国后都被授予上将军衔;投诚将领则一般退出现役,安排闲职养老,来去自由(孙立人老部下李鸿就去了台湾);投降的那得去战犯或战俘管理所改造了,因为跟被俘没有什么区别。傅作义将军也计入了起义范畴,是他主动退出了军界,1955年获得“一级解放勋章”。

(淮海战场起义的张克侠)

通常来说,有地下关系策反、或主动通过地下关系接洽的才被定为起义,如果军中有地下党员领导的则更不必说了,比如张克侠、何基沣第三绥区的“贾汪起义”,廖运周的的阵前起义等,这都是地下党员领导的。没有这些关系,在没有发生严重战斗时,经过协议放下武器接受解放军改编的,可以视为投诚;如果打得你死我活以后,只能是投降了。

滇军第60军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战场上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汉江阻击战血拼美军50天,彭总都交口称赞。不太好接受的是济南战役中吴化文的起义,他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叛变成为伪军,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收编,解放战争中又来个起义,按政策所部被改编为三野第35军,居然还是第一个冲进南京占领“伪总统府”的部队。



(济南战役吴化文)

所以这个事的部队番号一直不太宣传,恐怕也与此有关,好说不好听呐。

最可恨的当然是宣布起义后再度叛变的郝鹏举,甚至把华野派过去改造部队的政工人员抓捕后押赴南京,大部牺牲。气得陈毅亲自率兵平叛,彻底消灭了郝鹏举的20000人部队,郝本人打不过又投降,但已经无法饶恕了,被俘虏后予以公开枪毙。

(云南起义卢汉)


度度狼gg




起义、投诚和投降的区别,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根据从一个阵营投向敌对阵营的主动性程度来判断的。

起义是主动性最高的一种行为。比如济南战役中的吴化文部起义和淮海战役中的廖运周起义。

廖运周毕业于黄埔五期,早年就加入共产党。遵照党的指示,他奉命长期隐蔽,只和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朱瑞单线联系。

解放战争初期,廖运周按照陈毅的指示,暂不发动起义,在自己的部队上建立党组织,由党员来控制这支军队。

在淮海战役中,本来黄维兵团装备精良,可以和解放军的任何一支部队抗衡。虽然在双堆集被包围,突出包围圈是没有问题的。

廖运周在这个时候和淮海战役前委取得联系,把第12兵团引入了解放军的包围圈,然后宣布战场起义。

从以上就可以看出,起义是基于理想信念或某种利益的一种主动投向敌对阵营的军事行动,和战场形势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投诚比起义低了一个档次,它是指在战场上处于不利的形势,没有机会突围出去,又不想做无谓的牺牲和抵抗,在这样情况下的投向敌对阵营,也有一点主动的因素,但基本上是被动的。

比如在辽沈战役中,长春守敌被围达数月之久。东北野战军也攻不进去,长春守敌因为兵力过少也突围不出来。

城中的郑洞国将军为节省粮食,曾打算放城里的老百姓出城,但城外的军队拒绝接收这些百姓,担心城里的军队化装突围。

到了援兵无望,城内弹尽粮绝的时候,郑洞国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象征性了放了几枪,就宣布了投诚。

从上面可以看出,投诚是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为了保全手下兄弟的性命,避免更多无辜伤亡的情况下的被动行为。



投降是最低的一种档次,它是指军队战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丧失了战斗力情况下的一种选择。

比如在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将军指挥自己的第十军与6倍于自己的日军浴血奋战,坚守孤城衡阳47天,最终在援兵无法靠拢,自己的军队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为保全收下上万兄弟的性命,他宣布有条件投降。

当时军队弹尽粮绝,空投的物资都落到了日军的阵地上。第十军的大部分兄弟们都已经战死,城中有9000多名伤兵,幸存的3000多名将士缺弹少粮。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军,他们拼到了最后一刻,再也没有办法打下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方先觉考虑了多种情况。如果突围,凭借2000兄弟的掩护,应该可以冲出去。如果自杀,也是以身殉职。但这两个选择都会把自己上万兄弟的性命送给日本人。

最终方先觉选择了有条件投降,自己的军队不受日本人管辖独立成军,有日本人拨付军费和医疗来保全还活着的上万将士。

三个月后,在军统的掩护下,方先觉还是逃回了重庆,被全国人民称为孤胆英雄。



很多人都认为起义比较光荣,投诚和投降比较可耻,尤其是头像丧失人格。

其实也不尽然,按照国际法规定,基于人道主义精神,任何一支军队都要优待俘虏。

美国人鼓励英雄,但他们更尊重生命。美国人认为在战场上战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时投降不是耻辱,而是一种光荣。

在这个世界上是很容易活着才难。一个人不负责任的死去最容易,为家人和手下的兄弟们有条件的放下武器求生,才是荣耀和负责任。



我们简单的不能站在道德高地上,单方面的去对战场上的将军们的行为作出任何评判。设身处地去想,换位思考,也许我们更能理解他们。

在二战中间,由于斯大林的错误指挥,导致上百万的苏联军队被德军包围俘虏。在经过集中营的摧残之后,大部分人在战后都回到了苏联。斯大林宣布他们是叛徒,全体送到西伯利亚去劳动改造,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死在德国人手上,最后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人生无常,珍惜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在不违背大义的情况下相互尊重就好。


新知传习阁


笔者举例说明吧。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西南战役,解放军首先向布防在重庆正面的国民党军宋希濂集团所属第14、15、20兵团发动进攻,同时策动驻防成都、昆明的刘文辉部第24军、邓锡侯第95军、卢汉部第93军起义。

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打垮了宋希濂部,歼灭敌14兵团全部,第15、20兵团遭到毁灭性打击,残部在兵团司令罗广文、陈克非率领下逃窜至成都附近。

在解放军向成都进攻之前,刘文辉、邓锡侯率所部起义并控制川康大道,切断了驻防成都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的退路。卢汉也率部在昆明起义,并向国民党军第8、26军发动进攻,迟滞了其向国境线的逃窜速度,为解放军主力赶到赢得了时间。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起义指的就是指一支建制完整的军队自动背离并调转枪口对准原统治集团、配合曾经的敌方势力消灭之的一个过程。战事结束后,起义部队按照对方军队的体制进行改编。与投降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是否放下武器!

再说投诚。

解放军兵临成都城下后,尚未发动军事行动,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就因为刘文辉、邓锡侯所部起义以及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开始瓦解,数以十万计的部队在各级指挥官的率领下宣布起义。三四十万大军一枪未放就有一半人向解放军倒戈,只有李文指挥的第五兵团所部7个军10余万人准备顽抗到底。

战役发起后,李文这些惊弓之鸟的乌合之众如何抵挡纵横千里、所向披靡的解放军?仗打了不到三天李文所部就被解放军歼灭大半,残部五万余人也被团团包围。走投无路、不识时务的李文开始与解放军接洽企图以起义的方式体面的结束战事,遭到解放军拒绝。但是为了尽快结束战斗,解放军还是尽最大的可能保留李文的颜面,将李文部的停止抵抗说成投降。顾名思义,也就是诚心诚意的投降,不是权宜之计。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诚实际上就是一支军队在彻底丧失战斗力向对方投降,对方给予的一种比较体面的说法。实际上和投降没太大的区别,反正都是放下武器。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投降是认输放下武器,听候对方发落。生死由对方决定。一般是指被迫的,战败的。

投诚是主动放下武器,可以加入对方。一般是承诺不杀的。发生在对峙状态,没有被打败。

起义政治上的褒奖意义比较大,实际上和投诚类似。

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起义一般是地下党策动的,投诚是自发的。

比如淮海战役中,第三绥靖区西北军贾汪起义,西北军孙良诚的叫投诚。

东北长春的60军叫起义,郑洞国叫投降。

华北绥远孙岚峰叫起义,傅作义不叫起义,但也不是投降。其实是介于起义和投降之间。名义上是双方停战,追求和平。傅作义本想保留军队。开始是保留了一段时间,后来就拆散了。


天明遥遥山海关


为什么要制定《向人民解放军投降起义条例》?这是因为在未来人民解放军的战斗中,确实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敌军的指挥官,一个军舰的舰长,一个航母编队的司令,认为有必要起义,或者向人民解放军投降。那么,敌军指挥官有这种想法是很好的,问题是,怎样实施?比如说,怎样让人民解放军知道这一点呢?因此人民解放军应当有一个条例,专门指出,有哪些无线电频道,有哪些网站,有哪些卫星频道,可以专门向解放军发送投降信息,和起义信息,投降和起义信息具体怎样发,是什么样的信息格式,在收到人民解放军的受降信息之后,将怎样听人民解放军的指挥怎样交出武器,等等。这些都要在《条例》中讲清楚。而且,为什么要在和平时期就要让外军官兵学习呢?因为和平时期做好了准备,则战争时期投降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而人民解放军自己要熟读《受降条例》,也是为的在战时突然遇到敌人起义投诚的情况,具体的处理措施,不能够人家要求投降,反而我们这边缺少精神准备,手忙脚乱,结果错失良机。条例中首先就是要保证起义投诚的军队的生命安全,防止他们被敌人歼灭,而在事后要给所有的起义投诚人员以巨额奖励,并让他们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他们回国有可能会受到迫害时,能够让他们在中国境内避难。要想办法把起义投诚人员的家人接来中国。所有这些,人民解放军必须有成熟的做法。

起义与投降不同在于,投降只是简单地放下武器,不再和人民解放军作战。而起义则是表示可以反戈一击,加入到人民解放军中和人民解放军一起作战。因此,起义部队就要经过适应的改编,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部。

这里的投降起义甚至也包括美国中情局和国外各情报机关的特务,在人民解放军的正义感召之下的起义投诚,人民解放军必须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关于这一点美国人是经常这么做的,就是鼓励苏联的特务向美国投诚。也应当向全世界宣传一个情报机关的人,具体向人民解放军投诚起义的办法。如果起义后牺牲,他的家人也享受烈士待遇,这些都要事先讲好。也许那些投诚者在他的家乡不名誉,但是在中国一定是名誉的,他的墓碑每年都有少先队员前往献花。


铁男春秋


起义是成建制人也比较多有规模的,这种功劳最大;投诚可能是敌人一部分人过来, 并不是大部;投降就不用说了,是被打的不行才放下武器,待遇最低。

想起义并不是简单的事,比如后来我军的上将陈明仁的起义久颇费周折。(四战四平,陈明仁及其守军给我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起义后待遇很好)

从1948年7月起,国军将领黄杰先后身兼长沙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第三训练处处长、国防部中将次长、陆军第五编练司令官,实际在衡阳负责编训第十四、第二十三和第一0二等新军。 程潜、陈明仁将军准备在长沙起义时,黄杰和国防部政工局长邓文仪受国民党政府之托,带着枪械弹药和蒋介石的信,乘飞机抵达长沙,企图离间程潜和陈明仁的关系,破坏起义。但是最终起义仍然成功,陈明仁来到我军的怀抱,一直到1969年去世。


李三万的三万里


1、起义。起义就是敌对的双方中,想投靠对方,加入对方部队,有起义想法的一方先就和对方有联系,然后根据对方的要求,让对方派人对军队进行改制。和对方商定好,什么日子起义,什么地点起义,什么时间起义,以求达到最佳的起义效果,震慑起义部队原来的阵营的行为。

2、投诚。投诚就是敌对双方进行对峙,准备进行交战,但是还未交战的双方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被包围,或者自己感觉没有胜算,为了减少部队的伤亡,不做无谓的牺牲。向强势的一方交出部队,让对方进行改编。把弱势一方的部队分散编入强势一方的部队,和平解决问题,化解战争风险的行为。

3、投降。投降就是敌对双方已经进行了战争,处于弱势的一方被对方打的无还手之力,士兵普遍不愿意再打下去了,被逼无奈,向对方交出武器,竖起白旗,任由对方处置的行为。


西凌诗社


区别还是不小的的吧!比如说投诚是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而起义和投降则是一种被动的选择,尤其是投降,简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一个一个说!


说到起义,可能很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农民起义,其实起义分很多种,就中国历史来说,最早的起义可能就是武王伐纣时,商纣王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临阵倒戈,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起义。

起义无所谓忠诚,主要就是在于起义者为了生存计,所谓有奶便是娘是也,“起义”做为一种手段,搞不好会两头不讨好,落得个阶下囚身死名灭的下场;搞得好可以是再登荣华的天梯!

为什么这样说呢?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大批汉奸,很多人可以说还是铁杆汉奸,尤其是那些掌握伪军部队的汉奸,更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却是不是所有的汉奸都得到了惩罚,几百万伪军,除了一些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汉奸,受到惩处的比例,可以说屈指可数。

其中有一个叫吴化文的,起初是日寇铁蹄下最铁杆的汉奸,在冀东一带制造了大规模的无人区,屠杀了无数平民百姓,按说像吴化文一类的汉奸,抗日战争一结束,必死无疑。

可吴化文鸡贼的地方在于先投靠了戴笠,又在淮海战役临阵倒戈,率两万人起义,摇身一变成了开国功臣。

再晚点就成了投降阶下囚,那待遇就天壤之别了,就没有大米白面可吃,而是要吃糠了,这就是差别!


历史三日谈


一,起义:

起义,是指进步的革命的公开武装行动,或革命群众为反抗反动统治而进行的暴动;还有反动集团的部分武装力量或个别军人背叛所属集团投奔革命队伍。下面我例举两大革命起义:


1,“八一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从此诞生了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起义队伍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向南昌守敌发动猛烈进攻,并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8月3日后,起义部队按原计划离开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起义部队在汤坑与敌激战失利,一部转战海陆丰,坚持革命斗争;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湖南,参加了湘南暴动,1928年4月走上井岗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汇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受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后来,起义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并于10月3日开往井岗山,1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岗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投诚:

投诚是指,敌人在强大的正义的力量逼迫下,对方觉得你是真义的,主动提出来向你示好,并且拥护你,归附,归顺你。

三,投降:

投降,是指军人在自愿,或长官的命令下,停止对敌人的战斗并成为战俘的形为,战斗人员都会高举白旗,或高举、张开双手进行投降。

国家、政权、或政府亦可能选择投降以停止战争,或军事冲突。这些投降的手续包括签订停火令、和约和降书。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代表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欣呈交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

起义、投诚、投降区别很大,历史上实例很多,不能一一例举,今天我就讲到这里了,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老蛇正宗


简单回答,一目了然!

起义就是脱离原来的阵营,改换门庭,掉转枪口,改与原来的阵营为敌,来到原来敌方的阵营。这也是在对方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通过不断的做了起义部队上层决策人员的工作之后,率部战场易旗。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国民党的部队都是起义部队!

投诚也是在对方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知道对抗也是灭亡,所以也是有条件的与对方谈判后放下武器的,对投诚人员,也是很宽松的,可以回家,回家给路费,可以参加对方的部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军队也有很多投诚的!

投降就是在战场上,被围困打击之后缴械举手了,不投降就是死亡,投降了可以保住生命,投降的就是俘虏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有大量的国民党部队是在战场失败了缴械投降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