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和女真族本是同宗,爲何清朝貴族當中卻沒有「完顏氏「

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們都知道,清朝時由滿族人創立的。而滿族過去是關外的遊牧民族,他們的前身是女真族,到了清朝太宗皇帝皇太極的時候才改稱滿族。

在我國曆史上,金國的主要組成民族也是女真族,創立者是完顏阿骨打,傳統評書《岳飛傳》中嶽飛的宿敵,金兀朮,原型就是金國王子完顏宗弼。

滿族和女真族本是同宗,為何清朝貴族當中卻沒有“完顏氏“

可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同樣是女真人,為什麼到了清朝的時候,八旗中卻沒有了完顏家族的身影呢?這個曾經率領鐵騎蹂躪了大半個中國的家族,到底哪裡去了?

在古代,女真族雖然一直被中原漢族稱為蠻夷,但他們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前秦時期。早在唐朝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具有相當程度的文明水平尤其是女真族的粟末部,他們被稱為熟女真,還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渤海國。

不幸的是,這個國家沒過多久就被更為強大的契丹所征服。而女真族的另外一支,相對落後一些的黑水部,卻漸漸開始崛起,公元1114年,完顏阿骨打建立了大金國這個帝王天縱奇才,帶領族人南征北戰,開疆擴土,僅僅14年不到的時間,就先後平定了遼、宋,佔據中原,給北宋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靖康之恥”。而金朝皇族“完顏”這個姓氏,也因此響徹天下。

滿族和女真族本是同宗,為何清朝貴族當中卻沒有“完顏氏“

然而好景不長,金人沒有注意到,他們的北方,一支蒙古族勢力正悄然崛起。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金、南宋相繼被蒙古人所滅,成吉思汗成了天下新的主人,建立了大元朝。

蒙古人不懂得中原的禮儀道德,更不懂得善待戰服,滅亡金朝時,對金朝的皇室完顏氏,自然要展開大屠殺。一番血雨腥風過後,金朝宗室已經所剩無幾,僥倖逃脫的也紛紛隱姓埋名,歸化漢族。

現在山東的張氏、顧氏,安徽的完氏、苑氏,很多都是完顏氏的後代。根據調查,完顏改成的姓氏至少還有汪、顏、符等61個漢族人的姓氏。

滿族和女真族本是同宗,為何清朝貴族當中卻沒有“完顏氏“

還有少數完顏族人留在了東北,沒有內遷,也因此在屠殺中倖免於難,在大興安嶺的深山中低調地生活。而女真族也因此再次恢復了四分五裂的狀態。

雖然完顏家族已經沒落,但大金的餘威仍在,後來的一些女真族部落在需要對外征戰的時候,也總喜歡打著“恢復大金,一統女真”的旗號,但這也只是一種凝聚民心的口號罷了。

到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一直是打著這個旗號,他們稱自己為“後金”,四處征戰,統一了女真。這時,關外局勢已經安定,關內明朝處於內憂外患,對他們來講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然而他們卻突然發現,“後金”這個旗號,居然成了他們統一中國的絆腳石。

滿族和女真族本是同宗,為何清朝貴族當中卻沒有“完顏氏“

因為“靖康之恥”在漢族人心中一直是不可磨滅的痛,如果打著“繼金”的旗號入關,勢必會引起漢人的反感和舊怨,要知道,大清入關時,為了籠絡民心,可是打著“為明朝皇帝報仇”的旗號的,不想站在千萬漢人的對立面上,縱使有一萬鐵騎也是以卵擊石。

因此他們極力撇清自己與金朝的關係,比如皇太極曾在給明朝名將祖大壽的書信中一再解釋,說此一時彼一時,承諾入關之後絕對不會對漢人不利,燒殺搶掠云云。

而女真人中殘存的完顏氏,經過這麼多年的隱姓埋名東奔西躲,已經沒有多少後代了,而且他們與愛新覺羅也並不是屬於一個部族的,更不用指望愛新覺羅為其恢復地位之類的美事。他們最終被納入了八旗,出於維護統治的角度考慮,也沒有讓他們卻一恢復自己以前的姓氏。

就這樣,這個姓氏在中國越來越少,到清中晚期的時候還有完顏氏官員的記載(簽訂《里瓦幾亞條約》的崇實、崇厚兄弟),到了近代,就已經徹底查閱不到了。

如果你身邊有姓完顏的朋友,一定要多看幾眼,這個姓氏可比大熊貓還要稀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