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再割肉,但他給中國無情裁員企業打了個樣

好時,這個在美國有著絕佳口碑的巧克力企業,沒能在中國市場爭到它想要的江湖地位。這其中,既有歷史原因,也有客觀條件。殊不知,砸錢、割肉、“裁員”輪番上陣之後,它還會是那個“千年老三”嗎?

好時再割肉,但他給中國無情裁員企業打了個樣

“裁員”20%

這個夏天,與好時而言,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好聚好散。

7月末,在外人眼中,好時終於將不服管也不好用的金絲猴,賣了。雖然,它想“處理”金絲猴的心思,由來已久。畢竟,那個最早想要“借力”金絲猴渠道的初心,沒能實現。

從已經披露的公開信息看,好時公司屬於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做了筆賠本買賣,但實際上“老外沒那麼傻”。金絲猴的廠是逐次逐批賣掉的,最近的那筆交易,只因“金絲猴”品牌而名聲在外罷了。

好時再割肉,但他給中國無情裁員企業打了個樣


在“解決”金絲猴的同時,好時還對中國的銷售團隊執行了一次“裁員”計劃。“金絲猴賣掉了,不需要那麼多人。”知情人士說,當然,涉及到的人員並非都是需要處理金絲猴業務的人,“被裁的比例近整個銷售團隊的20%。

之所以將裁員二字放在引號裡,是因為好時官方並不認為這是一次裁員。他們傳遞給那20%銷售人員的信息是,要將勞動合同改簽到不屬於好時公司的第三方公司,薪資不會有太大變化、甚至有上調的可能,崗位職責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但你不再是“好時員工”。

區別是,好時公司與這家第三方公司會簽署類似“市場服務合同”的內容。簡單說,項目進行中,這些人是被需要的,項目結束後,好時公司也不需要對這些人負責,“沒什麼安全感”。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家第三方公司會給這些轉籤來的人員安排一份新工作,可如果這份工作的種種條件是你所不能接受的,那麼,恭喜你,你失業了。

“垃圾桶”,有人將這樣的方式做了形象的比喻。

當然,你也可以向好時公司提出異議,比如不接受將合同轉簽到第三方公司,那麼,你就可以和好時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協商得當,還可以獲得一筆小補償。

“好聚好散嘛,好時也算人情味兒比較濃的公司了,雖然優化到誰,誰都不開心,但通常,好時也不會虧待員工。”前述知情人士稱。

有關人事的調整,實際上從今年春節過後就開始了。好時的員工經常可以看到HR發送的各種人員變動信息,開始是高層,從涉及供應鏈的崗位開始到七八月進展到銷售人員。“

銷售人員應該是最後一撥了,等善後事宜結束,這輪調整應該就結束了。

好時公司官方對“好時裁員20%銷售員工"的消息,表示嚴重不屬實。並強調,好時擁有一支強有力且頗具規模的銷售團隊,專注於打造我們標誌性的好時品牌,助力好時在中國下一階段的“顛覆性增長”。

隨後又補充稱,“好時始終將員工視為最重要的資產。好時絕對尊重員工的合法權益,並始終依照適用其業務的當地法律法規處理相關人事事宜,並在中國以及全世界範圍內均遵循這一原則。”

“控制”費用

與人事調整一併進行的,還有對市場費用的“控制”。為了改變好時在中國巧克力市場的格局,好時公司的謀變或開始於更早些時候。

近一兩年,熟悉好時公司的人會覺得它沒有以前“大方”了。“

即便如此,就連三四線城市的經銷商費用,也是花不完的。

好時再割肉,但他給中國無情裁員企業打了個樣


外資企業在做市場的時候,執行的是“預算制”。簡單說,如果今年給某個細分市場的費用預算是5000萬,臨近年末,如果所剩不少,也得想著辦法地將其花完。更誇張地的是,為了用錢砸出市場份額,好時公司在渠道的投入簡直高到可怕。

“為了提高銷量,在KA渠道,好時甚至會不顧費比地去投入。比如,其在大潤發一年的費比大概是170%,而正常的快消公司,費比一般在10%-20%。”知情人士說。

解釋一下的話,如果好時在大潤發每實現100元的銷售額,就要投入170元。這恰是好時在中國市場年年虧損的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好時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增長了11%,但基本靠墨西哥、巴西和印度市場。而中國成了其國際業務中虧損得最嚴重的市場,僅第四季,好時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就下降了30%。但好時首席財務官稱,中國實體店的巧克力銷售額與上年相比,獲得了低位數增長。

一定程度上,這是個砸錢換市場份額的行為,但你一定不要以為好時瘋了。

前述知情人士稱,因為早年的失誤,好時與中國巧克力行業“老大”的位置失之交臂。此時只能用錢砸了。

1995年,好時派了一個員工到上海,建立了一個小團隊,開始出售好時巧克力。“當時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市場前景如何,如果好,就待三年,逐漸建立起在中國的商業模式;如果不好,就撤回美國。”

好時再割肉,但他給中國無情裁員企業打了個樣


2004年,好時公司因出現“財務問題”退出中國市場。此次退出,給好時在中國的發展戰略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2006年,好時公司捲土重來,與韓國樂天食品公司合資成立上海樂天食品公司,主要生產好時巧克力。但是,這並不是好時打入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期。

然而,不論過往如何,靠大投入換取市場份額,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早年,公司裡有一個2020計劃,即,到2020年,好時要在中國實現盈利,雖然這個計劃如今已經沒什麼人提了。”

“去年7月,接地氣的胡庭洲擔任大中華區高級銷售總監後,好時公司的大投入逐漸得到了控制。”知情人士說。

甩掉“老三”

市場本就瞬息萬變,你錯了,別人就有了機會。

1993年,瑪氏食品(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其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有:德芙、士力架、M&M。這家在美國口碑不及好時的公司,面對上個世紀90年代“一片荒蕪”的中國巧克力市場做了一個決定——連續虧損15年。

好時再割肉,但他給中國無情裁員企業打了個樣



也正是這個決定,將瑪氏推上了中國巧克力市場的頭把交椅,至今也沒能跌落神壇。而彼時的好時公司因為考慮投入和產出的問題,輸在了起跑線上。

費列羅因為其在禮品市場的驕人業績,多年來佔據中國巧克力市場老二的位置。而好時,幾近掙扎,才做到了“老三”,而且是“千年老三”。

事實上,除了砸錢,好時公司在產品創新和借力渠道方面也沒少下功夫,遺憾的是,借力渠道一事,眾所周知因為金絲猴的“頑劣”,失敗了。

梳理過往好時公司官方發來的郵件不難發現,“以清晰的戰略進行業務轉型”是其一直在強調的。

“我們期待通過重新規劃業務以獲得可觀的營收額和淨利潤,從而推動好時的可持續發展並恢復利潤增長。好時致力於在中國的長期發展,並因應市場變化調整推進經營策略,聚焦

電子商務、創新研發及核心巧克力品類三大戰略方向推進業務。我們有信心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多趣味享受與美好時光。事實上,今年一月,好時核心SKU的產品在中國13個重點城市中即增長了0.3%的銷量。”今年5月,好時公司的回覆郵件如此描述。

不僅如此,此次好時官方還強調,我們正在研發一系列值得期待的新產品、新包裝,同時,我們正在開展一系列營銷活動,以推動好時在這個中國巧克力市場的新時代實現“顛覆性增長”。

好時中國專注於電子商務和產品創新。好時今年推出了一系列為中國市場定製的新產品,包括好時巧樂園、“漫威”主題的好時巧珍珠和好時月餅。

好時再割肉,但他給中國無情裁員企業打了個樣


中秋將臨,顯然,當下是個不錯節點,可以用來檢驗好時月餅是否暢銷。

不過,一個壞消息是,受韓國樂天事件影響,好時在中國如今只有分裝業務了,巧克力只能由馬來西亞進口,如此一來,毛利率就會降低。

不僅如此,這家巧克力企業在中國接下來還會推出曲奇餅乾和蛋卷,不知道未來的它是否想在休閒食品領域有所作為。

相伴而生的,是一種面對跨界時的擔憂,“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索性,有了這麼多陰謀、陽謀的好時,“今年有望迎來業績持平,想來,也不算白忙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