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你缺的不是深度工作能力,而是深度對話能力

別傻了,你缺的不是深度工作能力,而是深度對話能力

許多人都以為自己缺工作能力、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於是玩命的工作和學習,拿了各種的證書、獎狀。

可是所有這些榮譽,除了引來了各種豔羨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大用。

那種感覺就像費勁的做了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飯菜,卻沒有人陪著你一起享用,說不出的酸爽!

01

想起前兩天看了S商學院思穎大總管的故事《6個月,她從全職媽媽到萬人社群運營官,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

我注意到裡面有一個細節,當思穎在16年10月見到Spenser的時候提了訂閱用戶的運營,但當時Spenser沒有給出明確答覆。最後思穎獲得了這次機會,除了對時機的把控,我相信還少不了她的深度對話能力。

如果說深度工作、深度學習能力是1,是一個基礎,那麼深度對話能力則能夠讓1變得無限大。

世間從來都不缺伯樂,但如果你缺少深度對話的能力,那麼伯樂看到的永遠都是別人。

02

別傻了,你缺的不是深度工作能力,而是深度對話能力

小月在工廠做了10年的的項目經理,但是職位卻一直沒能再往上走一步,不是由於工作能力不夠,她負責的項目總是最讓人省心的,只是事情交到她的手上,最後交出來的一定是令人滿意的答卷。

許多人以為小月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定會成為該工廠的項目部經理。

但是沒過幾個月,卻黯然離職。

新任的項目部經理不是她,而且新經理希望她可以自己提出離職。

小月覺得挺沒有意思的,便也就順了新任經理的意,離開了工作十年的地方。

離開工廠時很是淒涼,工作多年的同事竟然沒有一個敢出來送送她。

她跟我說了她的經歷後,我問了她2個問題:

1、 就這件事情,你有跟你們公司的總經理做過深度對話嗎?

2、 在新的項目部經理沒有確定之前,你有跟你的同事們就這件事情做過深度溝通嗎?

她啞然。

一盞茶的功夫之後,她嘆了口氣說,我大概明白是什麼讓我走到如今這種境地了。

小月缺的從來都不是工作能力,她缺的是深度對話的能力。

據她所說,她在工作中的所有溝通和交流都僅限於工作本身,她與她的前任上司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但居然都不知道前上司家住在哪裡,有幾個孩子,前上司的個人愛好是什麼。

她跟同事們的交流也是如此,所有的交流都是就事論事的交待工作,從來不涉及任何私人的東西。

她以為這叫公私分明,卻沒想到公與私從來就沒有絕對分開過。

小月的故事,是無數職場人的翻板。

有多少人,想要加薪,卻寫了一封郵件給上司,說不加薪就要離職;

有多少人,想要離職,卻不知道怎麼開口,於是發個短信了事;

有多少人,面對有能力的下屬挑釁時,直接將下屬開除了事;

……

所有的這些,都在表明,你缺乏深度對話的能力。

03

別傻了,你缺的不是深度工作能力,而是深度對話能力

事實上,很多的問題之所以會急速的惡化,是因為在我們內心對“深度對話“有種畏懼心理。當然不是因為怕這個人,而是因為怕對話不當,引發出激烈衝突和一些不良的後果。

對話之所以會產生激烈衝突,往往是因為以下三個因素:

首先,對話雙方的觀點有很大差距。

你覺得自己的能力和資歷早就能夠讓自己往上升一級了,而上司卻認為你離升遷還有較大的差距。

其次,對話存在很高的風險。

例如你心知如果不能訂下明年的營銷策略,那麼明年的銷售目標就達不成,而訂營銷策略又要考慮許多各方面的因素,萬一對話中出現狀況,你就要承擔後果。

最後,對話雙方的情緒非常激烈。

例如你和同事因為工作中彼此配合出現了問題,結果出現了爭執,情緒激動之下,你同事推了你一下,你回擊了過去,兩人直接在辦公室裡演上了全武行。

事實表明,在激烈情緒的影響下,我們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要麼沉默不語,要麼瘋狂發作。全然忘記了本來的對話目的是要和對方一起解決問題,找到一條雙贏的道路。

04

別傻了,你缺的不是深度工作能力,而是深度對話能力

什麼樣的對話方式才能避免衝突,高效的達成共識呢?

第一個原則是明確自己的對話目的,即你希望通過對話達到什麼目標。這一點很重要。

不難想象,偏離預定目標的對話怎麼可能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呢?

為此,我們必須在對話過程中牢記自己的目的,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偏離這個大方向,這樣就能保證我們在關鍵對話中獲得一半的成功。

第二個原則是在對話過程中始終注意維護安全感,即讓對方毫無心理壓力地和你展開溝通。

這個原則涉及很多具體做法,比如說相互尊重、達成共識。

實際上,只要能做到在對話中拉緊“安全感”這根弦,能夠設身處地地考慮對方的感受,能夠三思而後言,可以說消除對方心理包袱的方法是無窮無盡的。

它可以是一句道歉、一段解釋、一個積極的目光交流,甚至是你在舉手投足中流露的信號或是一個關注表情展示的信息。

將心比心,如果在對話過程中對方不斷採用這些方式化解我們的戒備心理,我們肯定會感到他們是真誠的、動機純正的,認為這是一次希望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對話,而不是令人討厭的一言堂或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兜圈子。

因此,當你做到了時刻關注對方的安全感時,對話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05

別傻了,你缺的不是深度工作能力,而是深度對話能力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會議中有效對話的幾個要素(湊字數用,不感興趣的請略過):

聚焦主題和目標

我們很多的會議,明明想要談A主題,結果談到後面談到了B主題,順便又談了下C主題,會議浪費了很多時間,最後形成不了決議。

深度對話是需要聚焦主題和目標的。

在組織不同公司的工作坊過程中,我看到很多夥伴積極的發言,貢獻自己寶貴的看法、觀點和建議,使得工作坊不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但不管火花燃燒得多麼有激情,實際上所有的對話都是圍著實現並超越當初設定的目標而去的,咬準目標才能夠保證主題和目標的不偏離。

每一次對話,無論是會議中的對話、還是1對1的對話,其目的是了達成共識、解決問題、共同成長。

衝突不是目的,我們不會為了衝突而衝突,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開放式溝通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會開放式溝通或對話,也就是說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是開放的,是允許有不同的意見的,而不是說服、強求、否定、對抗,或者被情緒左右,產生抱怨、指責。

在會議中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提議,我們要尊重不同,接受差異,同時更要相信團隊的智慧。

有不同的意見時,一定要充分的表達出來,同時也要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或提問。如果團隊最後的決定與你的意見不同,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同時相信團隊的智慧和決定,並承諾按照團隊的決定來做。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團隊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對話的效率,並拓展每個人的思維、達到共同成長。

溝通方式更重要

溝通是職場人的基礎能力,也是團隊合作的基石。

在壓力下表達不同意見時,尤其要注意表達的方式,在表達方式上表示出我們的理解和尊重。

比如說,我們可以嘗試著這樣提出異議:“我理解你的意思,我可以說說我的看法嗎?”、“我有一個提議,你看可以嗎?”等等。

總之,溝通的方式比內容更重要,特別要注意的是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肢體語言,不要“熟而失禮,透支關係”。

越是熟人,越是需要相互尊重,管理自己說話的方式,否則最容易發生衝突就是熟人,從而破壞了關係。

關於這一點跟大家推薦去年我在公司公眾號寫的文章《溝通的方式比溝通的內容更重要》這算是我少數的幾篇閱讀量過千的文啦。

主動承擔

當我們聽到在會議中有人這樣問:這是誰的問題?先不要急著以為這是要追究某人的責任。

正確的理解方式是這樣的:這個問題 並非要去追究這個問題是誰造成的?或者說這個人有什麼問題?而是在問誰願意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我說,這是我的問題,就表示我願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從發現問題轉變成了主動解決問題,這是領導力的巨大跨越。

深度對話就是幫助對方從發現問題到面對問題(認知突破,態度覺醒),從自我防衛、推卸責任、自我保護到主動承擔(責任發自內心,而非來自外界的壓力或規定)來解決問題(行動),並通過行動獲得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