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西方饮食文化

跟中国饮食的色香形味俱佳不一样,西方强调的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形、味如何,营养一定要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

聊聊西方饮食文化

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尤其引以为自豪的是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有人根据西方饮食对象的这一明显特点,把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之间的交谊舞。由此可见,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很明显,它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另外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

聊聊西方饮食文化

最后来说一下西方正式的西餐吃法:

正式西餐是按顺序上菜,和每一道菜相应的酒和饮料也会同时上来。吃完一道菜后,再上下一道菜。

首先是头盘,也称为开胃菜,一般有冷盘和热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等。配有餐前酒又称开胃酒。

其次是汤,大致有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种类。常见的品种有牛尾清汤、海鲜汤、意式蔬菜汤、法式葱头汤等。

第三道是副菜,通常水产类与蛋类菜肴均称为副菜。

第四道菜是主菜,肉、禽类菜肴是主菜。最有代表性的肉类是牛肉或牛排等。禽类菜肴多为鸡、鸭、鹅,最多的是鸡,做法有煮、炸、烤等。和主菜相应的酒也会同时上来。特殊场合,如正式宴会等,主菜会有两道或三道,一般的量都很小但极为精致。

蔬菜类菜肴可以与主菜同时上桌,也可以安排在主菜之后。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

第五道是甜品,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品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因多为甜食而得名。

第六道是咖啡,一般是一杯咖啡带有一小包糖和一小盒淡奶油。

聊聊西方饮食文化

最后还是说下吧,其实对比中国,西方在烹饪技术上远远落后于中国,现在也一样落后,所谓的米其林X星餐厅其实吃完后,基本上中国会吃的人都只能用皱眉来形容。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孙中山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近代以后,当中西文明正面交锋以后,中国迅速处于落后的境地,吃败仗,割地赔款便是落后的直接反映。然而中国的饮食却大异其趣,登陆欧美,都大受欢迎,许多中国人到异帮谋生,也多从事饮食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