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爲什麼明朝賜國姓是鄭不是朱?

其實此題有重大的錯誤,在大明一朝,只要是賜“國姓”一定肯定是“朱”,絕對不是“鄭”。除非打下大明江山的是鄭元璋,而不是朱元璋。

有人問為什麼明朝賜國姓是鄭不是朱?

為何會有姓鄭的說法,只因一個先例。在明太祖朱棣“清君側”之時,鄭和表現極為突出,那當口他還不叫鄭和,叫馬和,字三保,尤其他在京郊鄭村壩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朱棣特別欣賞這種“拋頭顱 灑熱血”的精神,一時興起,拿起大筆手書了一個斗大的“鄭”字,賞賜給了馬三保,並說,今日你在鄭村壩之功,朕極為感動,由於你在此地建功,特取其地名賜你“鄭”姓吧。被未來的皇帝給親自賜姓,這可是天大的榮耀,於是馬和由此改名鄭和。大家尤為注意,在這裡朱棣是“賜姓”而不是“賜國姓”。

有人問為什麼明朝賜國姓是鄭不是朱?

而鄭成功之所以被後人稱之為“鄭成功”,是一個誤傳,鄭成功是民族英雄這個不假,他當年被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這事也不假,都實實在在的歷史,但隆武帝當年賜的國姓千真萬確是“朱”姓,而不是“鄭”姓,因為人家本姓就是鄭,他本名叫做鄭森,其父鄭芝龍是明末清初東南沿海臺灣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盜,最大的海商兼軍事集團首領,其母是日本人(田川氏),也就是說鄭森是個混血兒,在其老爹鄭芝龍自己把自己作死之後,鄭森繼承了其父留下的強大海上基業,被南明皇帝賜姓後的鄭森標準名應該是“朱成功”,而且他本人也一直自稱朱成功。

那新的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叫鄭成功?到了滿清執政後,對於前朝的國姓是極為忌諱的,故而在給這些名人修史的過程中都嚴格的避諱,故而在書中都將朱字改成本姓鄭字,鄭成功便在滿清文人的筆下橫空出世了。

有人問為什麼明朝賜國姓是鄭不是朱?


分享到:


相關文章: